在日常生活和勞動中,小傷小創時有發生。一般而言,傷口經醫生縫合處理后,若無須住院觀察治療,就可在家中養傷。那么,作為患者應如何自我護理縫合后的傷口呢?
首先應遵醫囑定時服用消炎藥品,保持傷口周圍皮膚的清潔、干燥,以防傷口化膿感染。如果傷口處發癢,只需隔著紗布輕按幾下就能止癢,切勿隔著紗布或揭開紗布亂抓亂搔,以免引起傷口破損和出血。
其次應注意傷口部位的活動不可過度,以免導致傷口崩裂,影響愈合。若傷口在上肢,則在縫合后應立即將患肢懸吊在胸前:若傷口在下肢,則應盡量減少行走,更不宜奔跑,應多臥床休息并且抬高患肢,這樣有利于血液回流、加速傷口愈合。
在傷口縫合后的兩三天內,傷口處往往會有點輕微疼痛,這是傷口自我康復過程的正常現象,一般適當服用去痛片即能緩解。如果疼痛為搏動性,并呈持續狀態,甚至在傷口周圍出現紅腫或發燙,則是傷口發炎的表現,應及時請醫生檢查治療。
由于大多數傷者有急于求愈的心理,他們總認為傷口換藥的次數越勤越好,上的藥物越多越好。其實,在一般情況下,傷口每隔3天換一次藥最好。如果是縫合的傷口,只要沒有發生感染、化膿的情況,一般等到拆線時再換藥就行了,傷口處上藥也不是越多越好,粉劑以能遮蓋傷口為宜,油紗條的覆蓋亦不宜過多,切勿將油膏類藥物直接在傷口上涂敷,因為這樣對傷口的正常愈合以及傷口清潔都不利,但如發現傷口有感染情況,就應該每日去膿換藥,以促使傷口早日愈合。
傷口拆線的時間應由醫生根據傷口所在的部位而定。拆線后的傷口仍需敷藥3~5天,以促進傷口處肌肉的新生,避免外來刺激。傷口部位的活動,也應循序漸進,不要太劇烈,以防傷口出血和新的撕裂。(廣東 高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