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與垃圾處理,在這看似不起眼的產業中,合加資源忙的不亦樂乎。
從當年曾因連續虧損被暫停上市的ST原宜,到今天連續兩年獲得“上市公司中國成長百強”,成為固廢板塊增長最快的公司之一,這其中的改變得益于合加資源把目光緊緊盯準了市政污水處理與垃圾處理產業。
兩大板塊
合加資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000826)主營業務為固廢處置工程系統集成和特定地區市政供水、污水處理項目的投資與運營服務。是目前A股市場中唯一一家主營業務為固廢處置的上市公司。
現在,合加資源在全國投資的水務項目已多達十幾個。在固廢處理方面,設立了北京阿蘇衛、上海青浦等多個生活垃圾綜合處理項目;湖北危廢中心,甘肅危廢中心、吉林危廢中心、新中央電視臺垃圾站,國家體育場鳥巢垃圾站等國內較有影響的工程項目,固廢業務收入迅猛增長。
其中,在城市垃圾處置領域,該公司承建的北京阿蘇衛生活垃圾綜合處理項目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配套項目,目前是世界最大的垃圾綜合處理廠最大處理能力達到2000噸。公司承建的上海青浦生活垃圾綜合處理項目為上海世博會配套項目,最大日處理能力為1000噸。
該公司總經理張景志告訴《小康·財智》記者,合加資源穩定、快速的發展得益于公司的戰略定位。“在特定地區的水務項目投資,運營業務為公司提供了穩定的現金流,保證了公司持續、健康、穩定地向前發展;另一方面,公司開展的固體廢棄物處置項目系統集成業務目前在全國處于快速增長的發展時期,保證了公司的快速發展。”
張景志認為,固體廢棄物處置業務目前在我國成熟度還比較低,但市場空間非常大,合加資源較早地介入進來,帶動了臺加資源這幾年每年將近30%至50%的高增長。
未來空間
據統計,目前,中國城鎮生活垃圾年產生量約為1.5億噸,接近世界生活垃圾總產生量的1/3,且每年以接近10%的速度遞增,而目前我國生活垃圾的處理量僅占產生量的一半左右。真正無害化處理率僅為產生量的1/4左右。要達到2010年全國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不低于60%的目標,預計在“十一五”期間需要投資300億至500億元左右。
此外,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也是一個危險廢物的產生大國,中國2003年危險廢物產生基已達1170萬噸。為此,國家在“十一五”期間將陸續建設31個省級工業危險廢物集中處置中心和300個設區市的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中心,總投資預計將超過150億元。
到2004年,中國污水處理廠已達到日產生污泥量33000噸,但污泥處置設施幾乎為空白,二次污染嚴重。
由此可見,“十一五”期間,中國將是固廢行業大發展時期。張景志預計,在2020年之前,中國將處在大力進行固體廢棄物處置設施的建設階段。之后,將全面進入設施的運營服務。
張景志所依據的判斷是建立在國內過去污水處理領域的發展上。過去這五年,污水處理廠已經普及到了縣。但垃圾處理廠還僅僅只能達到地市一級。
在他看來,現在合加資源在做固體廢棄物處置的技術服務、設備集成以及工程總包(建廠)等項目系統集成時候,已經搶占先機地介入運營服務。
“如此下來,在將來,同污術處理項目的投資與運營一樣,合加資源也將擁有固體廢棄物項目的投資運營。若干年以后,成為一個擁有強大競爭力的提供環境服務的企業品牌。”張景志說。
競爭優勢
張景志認為,合加資源核心競爭優勢就在于“有一條固廢業務完整的產業鏈”。
國度業務有生活垃圾處置、工業危險廢棄物處置、醫療廢物處置、污泥處置等四個主要細分領域。但國內的其他環保企業如同臺加資源這樣四個方面全涉足的并不多見。
此外,合加資源擁有技術服務、設備集成、工程總包以及運營服務等一整條產業鏈。而其他企業只是在這個產業鏈的菜一個環節里面做文章。
2008年4月,通過公開增發,含加資源融資4.5億元,在湖北成寧建設了一座占地面積近600畝的大型固廢設備研發、制造基地。
張景志稱,該項目將進一步拓展臺加資源盈利空間,加強在固廢處置行業的競爭優勢憑借在固廢處置行業現有的國際技術水平、技術研發積累以及豐富的行業經驗,該基地將具備各種固廢處置設備的設計能力,改變國內固廢產品制造領域設計能力不足、高端產品缺失的局面,進入環保設備利潤豐厚的高端產品領域,填補國內空白。
他告訴《小康·財智》記者,固廢處置設備跟工藝緊密相關,而傳統的機械制造企業并不熟悉、了解這一垃圾處理的工藝。臺加資源比前者所具有的優勢就在這里。
瓶頸所在
2003年開始,政府發文允許引進民間資本,固廢處理市場化。這帶來了固廢處置領域的技術變革,一舉改變過去單一的簡易填埋的做法。提升了固廢行業的產業化。
在該行業飛速發展的同時,也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約。讓從業者最感到頭疼的是收費的問題。政府通過市場化的手段引進投資運營商并購買其提供的專業化服務,必然要支付相應的處置費用。但這對于欠發達地區是一個不小的考驗。地方財政水平的不同直接決定了特許經營(BOT)企業的收益。
而且,目前的固廢垃圾處置的收費政策和手段、方式也并不成熟。張景志舉了個例子,各地收取固廢處置費是五花八門,有按自來水費、電費標準收取的,有按住房面積、人口數量收取的,甚至在南昌,通過有線電視網絡收費渠道征收垃圾處理費。
此外,固廢處置設施的建設還面臨著如何與公眾生活環境和諧相處的問題。“公眾都意識到了建設環境保護設施的必要性,但都不愿意與該類設施相鄰。”張景志透露,北京六里屯垃圾處理工程中便遇到了這一難題。
此前,由于看到了該行業的朝陽面孔與巨大的市場空間,很多煤老板、礦老板等背景的資本紛紛涌入但折戟沉沙者也大有人在。
在金融危機之下固廢行業也受到了影響。比如應收賬款的回籠、政府有些公用項目上馬的延遲建設等方面。就合加資源本身來說,雖然固廢業務增長速度比較快,但規模還不是太大。
現階段來看,張景志也感到了在投資水務之外,暫時還不具備大規模投資固廢的條件“但固廢業務是一個增長非常快的業務方向,合加資源也不會放棄這一塊。這就要求我們現在暫時全力做好固廢業務的系統集成,一旦條件成熟便全面介入投資運營。后者也將是合加資源的終極目標。”
張景志認為,市場大且利潤穩定、薄剩,以及需要專業環保團隊打理等要素是這個行業的特點。“這是一個慢功夫,所以不要期待一夜暴富。你甚至可以根據污水處理能力計算出你的利潤。”
對于未來,張景志對自己的這個行業充滿了信心。“固廢業務的市場還遠遠沒有細分,比如城市污泥、農村的固廢處理市場還遠遠沒有人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