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巨額注資進入破產保護程序的通用將成為美國產業政策方面一次史無前例的試驗,無論是白宮還是國會都想重塑通用汽車這一美國的企業偶像。但通用能起死回生嗎?
在一系列的重組方案失敗之后,美國最大的汽車制造企業——通用汽車公司終于走到了懸崖邊。
6月1日,這個曾經不可一世的巨人正式向紐約南區美國聯邦破產法院申請破產保護。盡管不是破產清算,只是破產保護。但通用的失敗已是既成事實,它的很多慘痛教訓值得各種類型的企業特別是汽車企業警惕。
在美國政府主導的破產重組方案下'奧巴馬政府暫時將通用“收歸國有”,并下大賭注力促通用的重生。破產保護能否讓通用浴火重生,成為各界最關心的問題。
通用能否從危機中走出來?
通常,美國企業申請破產保護的做法是創建一家新公司并將所有優質資產轉移到新公司,以通過法律手段甩掉債務,使公司得以生存。
通用申請破產保護之路也不例外。在通用申請破產保護前,奧巴馬政府已經累計向通用注入194億美元貸款。根據美國政府的計劃,通用及其子公司把主要優質資產出售給新成立的通用,美國財政部再提供300億美元的資金支持,以確保通用在破產保護下繼續運營。
新通用的股權結構為:美國聯邦政府成為通用的控股股東持有60%的股份、加拿大政府持有12.5%的股份,汽車工人聯合工會持股17.5%,債權人將獲得10%的股權。重組過程預計將持續60天到90天。
以“妙手回春”著稱的阿勒·科克被任命為通用汽車首席重組官。科克是企業重組老手,曾幫助美國連鎖零售企業凱馬特公司度過破產保護期。在通用汽車最有價值資產被剝離至新公司實體后,阿勒·科克將負責處理剩余資產。
在這整個類似“休克療法”的過程中,通用將裁員2萬余人,將它在美國國內的品牌減半,關閉美國國內約40%即2600家經銷商、重新制定勞動合同,甩掉共計790億美元的債務。

如果破產重組成功,通用汽車將成為一家規模縮小、工廠和員工減少,經銷商隊伍更加齊整的企業。它將只保留雪佛蘭、凱迪拉克、別克和吉姆西4個核心汽車品牌。
據透露,通用汽車公司的破產重組方案花費的納稅人資金要比原來預期的高出數十億美元。這樣看,美國政府可以說是在通用汽車身上下了大注,如果通用無法恢復元氣,美國納稅人將蒙受巨額損失。
美國政府巨額注資通用將成為美國產業政策方面一次史無前例的試驗,無論是白宮還是國會都想重塑通用汽車這一美國的企業偶像。
但對于通用這樣一個病入膏盲的企業而言,快速破產重組能否使之起死回生,還是一個問號。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趙英認為,通用在財務資金上的管理以及成本控制、產品整合上還無法適應新的變化,但通用汽車通過申請破產保護,仍有超過50%的概率重組成功,畢竟通用的核心實力與資產還處于優質的狀態。
通用前任CEO瓦格納則反復強調,申請破產保護后通用的品牌形象將直線下降,沒人還想買通用產品。他道出了問題所在'如果美國人生活中可以沒有雪佛蘭,沒有凱迪拉克,沒有別克,那通用還如何翻身?問號直接扔給了大股東美國政府。
奧巴馬對通用的復活表示充滿信心。奧巴馬表示,政府雖然將擁有新通用60%的股份,但是并不想去“經營”通用公司,而是幫助它盡快恢復活力。他表示相信通用將很快走出破產保護。

但畢竟破產保護是個不得已的選擇,如果失敗則淪為破產清算。有輿論認為,通用的破產保護是美國納稅入的一場高風險賭博。當美國政府以60%的股權接管通用之時,也就踏入了一片“政治雷區”,因為國會有可能插手通用的日常運營和業務方案的規劃。眾議院共和黨領袖博納表示,從目前的局面來看,惟一清晰的就是政府在用納稅人的錢經營通用。他表示,政府必須解釋,政府將如何從復雜的局面中全身而退這個問題。
而且即使新通用在較短時間內重組成功,美國政府面臨的挑戰仍將長期存在,因為關閉舊通用的工廠以及削減以前的龐蒂亞克、土星、薩博和悍馬等品牌預計將歷經數年之久,其中可能會因為需要不斷追加政府投入而受阻。
通用為何遭此大劫?
通用汽車從1908年成立以后,一直走擴張之路。1955年,通用汽車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個產值過10億美元的企業。從此。通用走上了成為世界上最大汽車公司之路。
曾幾何時,通用汽車是美國制造業的驕傲,它南征北戰,旗下企業遍及世界,營業收入全球最高。
但時至今日,通用汽車變成了美國制造業的恥辱。從2005年開始,通用汽車連續多年虧損,2007年通用虧損387億美元,2008年虧損309億美元,欠下美國政府巨額資金,還屢屢斷臂求救,令美國政府痛苦不堪。
今年5月29日,通用汽車股價重挫33%,收報75美分,創歷史新低。與2000年4月份的每股94.63美元相比,通用汽車股價已經下跌了99%。
從100多年前起步擴張,到稱霸汽車業數十年,再到落后于對手、債臺高筑,通用的百年歷程從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美國夢”的沉浮。
是什么導致通用陷入今天的窘境?
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通用汽車最初提出多品牌戰略,是為了搶奪各個類型的消費者,并成就其汽車業霸主的地位。在這一目標下,通用汽車鼎盛時期曾擁有凱迪拉克、別克、雪佛蘭、土星、龐蒂亞克、歐寶、悍馬等12個品牌,并參股五十鈴、菲亞特等多家汽車公司,組成了一個龐大的汽車帝國。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多品牌戰略的弊端也日益顯現。由于競爭力分散和同類不同品牌產品間的內耗,通用不得不花費更多的精力和成本去協調各個品牌之間的關系,為今天的窘境埋下了隱患。“通用汽車全球市場擴張的速度過快是其今天面臨破產的主要原因。”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趙英分析說。
同時,通用汽車管理層觀念落后、反應遲緩、戰路失當也直得警惕。由于上世紀90年代美國大型車市場展現的繁榮景象,通用不惜投入大筆時間和金錢花在SUV和皮卡的研發生產上。雖然SUV和皮卡確實符合美國家庭人口眾多的特點,但通用并沒有把更多的錢用在如何提高燃油經濟性上,而放在使政府維護低廉油價上,這導致的后果是油價暴漲后,通用的SUV和皮卡競爭力直線下降。通用也因此延滯了轎車業務的發展。當消費者將目光移向小排置車,通用旗下的那些價格高昂的“油耗子”不僅難以售出。還要承擔有悖于環保的罪名。
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就是銷售價格的定位不準,高定價后再打折銷售的做法也影響了通用的形象。2001年“9·11”事件之后,通用持續使用打折營銷策略,由此陷入惡性循環。直到2006年,通用才意識到這一戰略的失誤,因為標價過高,一些消費者甚至放棄了購買通用汽車的打算。
此外,高福利也蘊藏著巨大隱患。過去幾十年中,高福利政策幫助數以十萬計的通用汽車工人躋身中產階級。通用先前公布的數據顯示,通用每名員工每小時的生產成本為69美元,而其最大競爭對手——日本豐田汽車公司則為53美元。
事實上,除了員工成本以外,近年來,通用汽車g沒有改變高傲的姿態,沒在日本豐田汽車公司身上學到什么東西。當通用已經意識到多品牌戰略與成本控制之間的矛盾時,它并沒有懸崖勒馬。通用似乎絲毫未理會豐田汽車在石油危機背景下借道小型車發力全球市場的事實,也并未像福特那樣積極統籌全球資源進行產品研發。
后果很快顯現:在全世界都制著小型車和緊湊型車型的風潮時,百年通用的步履開始蹣跚。十幾年前,美國消費者還對日本車不屑一顧,可如今日本車在美國市場的份額超過40%,豐田普銳斯混合動力車風靡好萊塢和硅谷。這極有說服力她證明美國人并不只是喜歡SUV和皮卡。
再加上天有不測風云,由次貸危機所引發的金融危機將通用汽車吹向了虧損的深淵,品牌繁復、車型過時。飽受高工資和高福利等成本壓力的通用汽車終于嘗到了自釀的苦果,在資不抵債的情況下,無奈宣布申請破產保護。
“通用的問題是娘胎里帶來的,在上百年不斷的兼并中,通用積累了巨額的資產規模,但是基本沒有進行過大規模的整合重組。最近30年來它經歷了數次危機,每次都是希望以最快的方式解決眼前的問題,甚至不惜剜肉醫瘡,比如工資福利問題,而不能采取革新、革命的斷然措施來徹底清除痼疾,所以積弊越來越重,泥沼越陷越深,終于來了一個總清算。”汽車分析師賈新光如是說。
通用中國能否獨善其身?
通用在之前提交給國會議員的報告中透露,將大幅萎縮加拿大、澳大利亞以及瑞典的產量,把更多美國市場生產線轉移至中國、墨西哥、韓國及日本。
日前又有消息稱,通用計劃2011年開始在美國銷售從中國進口的汽車,通用可能因此成為第一家從中國的合資公司進口汽車到本土的大型車企。
通用汽車目前在華建立了8家合資企業和2家全資子公司,擁有員工超過2.5萬人。通用汽車在中國進口、生產和銷售別克、凱迪拉克、雪佛蘭、歐寶,薩博及五菱等品牌的系列產品。2008年,通用汽車及其合資公司在國內的總銷售量為1094S61輛,同比增長6.1%,在中國市場保持領先地位。
通用中國在通用進入破產保護程序后發表聲明稱:雖然目前通用汽車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但在中國的業務依然正常進行。在北美發生的變動,對通用汽車在中國的戰略不會產生任何影響。通用汽車中國表示,上海通用保證“三不變”,即名稱不會改變、組織架構不會改變、通用中國的名稱也仍會保留。
通用汽車中國高層表示,“此前,通用汽車承諾每年在中國投資10億美元,其中包括加大對動力總成的投資、擴大再生產等方面。目前仍然維持這一承諾。”
不過,不管通用如何承諾,在多米諾骨牌效應的影響下目前通用在中國市場還是面臨著太多的變數。
通用前任CEO瓦格納就說,據通用此前的調查,因擔心維修問題,八成的美國消費者不會購買陷入破產保護的車企商品。此外,業內也憂慮破產將影響在中國新產品的研發和投放。
其實,上海通用作為合資公司并無核心技術,主要依靠導入美方成熟車型來盈利,實質上只是一個生產基地。如通用破產保護按美國破產法第11章來進行,通用將透過破產保護剝離不良資產,在中國合資公司的專利、品牌、產品和技術工藝仍在,正常生產沒有太大問題。
但是,如果通用最終遭遇破產,上海通用將失去通用體系下各個產品的輸入權利,包括雪佛蘭、凱迪拉克等品牌。
因為,通用的品牌架構由于資產重組肯定要發生變化,各個品牌如被分拆給不同的汽車制造商或者財團,上海通用若想繼續引入通用原有的車型,需要重新與這些品牌的所有者商談技術購買甚至合資事宜,否則,上海通用現有的車型資源將在5~10年后會因產品老化而遭到市場淘汰,同時,分拆后高昂的引進成本也將使上海通用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大為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