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使用配方奶喂養時,媽媽們疑問很多,到底怎樣做正確呢?聽聽專家怎么說。
編輯 蘇春平
Q 配方奶有袋裝與罐裝,區別在哪兒?
是有區別的。區別在產品的保存時間、配方奶的成分以及價格不同:
在保存上:罐裝的奶粉肯定比袋裝的奶粉保質期長;一般為2年~3年。它在于罐裝的里面充有氮氣,與空氣隔離有利于奶粉保存,不容易腐敗變質,開罐后要求4周內吃完。而袋裝不容易保存,保質期大約1年,且運輸途中易于破損,此外,開袋后一般要求2周內吃完。
在價格上:罐裝相比較袋裝的生產成本高,所以價格也比較高。袋裝的奶粉比較經濟實惠,適用于完全人工喂養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吃完的寶寶。
在成分上:有些品牌的奶粉,在保證符合國家規定的強制標準外,其罐裝的奶粉與袋裝的奶粉添加的營養素種類略有不同,個別營養素添加量也有差別,罐裝奶粉中添加的營養素種類和每種營養素添加量比袋裝更勝一籌。媽媽可在購買時對比一下成分說明。

Q 給寶寶選擇配方奶,罐裝好還是袋裝好?
選罐裝:如果寶寶是混合喂養,吃配方奶較少,最好選擇密封性好的罐裝奶粉,因為罐裝奶粉開封后儲存時間較長。
選袋裝:如果寶寶喝奶量很大,幾天就能喝完一袋,買袋裝的更加經濟實惠。
另外,在寶寶轉奶的時候,選擇包裝量小的袋裝奶粉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因為轉奶是需要經過一段時間,選擇量少的袋裝奶粉更為劃算。
提醒媽媽:袋裝的不利于存放,打開后最好有個以前罐裝奶粉的罐(必須保證清潔干凈,沒有污染的奶粉罐)保存奶粉,避免受潮。如果沒有罐,要使用一個夾子,把開口向下折兩次,夾緊,存放在通風、陰涼、干燥處。袋裝奶粉必須在開封后2周內吃完。
Q 沖調嬰兒奶粉為什么要先加溫開水,后加奶粉?
沖調嬰兒奶粉濃度要精確,因嬰兒發育未成熟,包括消化、代謝與排泄功能都未完善,奶的濃度要盡可能接近人乳。如先加奶粉,后加水,仍加到原定刻度,奶就加濃了;先加水,后加奶粉,會漲出一些,濃度合宜。嬰兒吃過濃的奶,胃腸道和腎臟難以負荷,因而會發生一些疾病:如消化不良、腹瀉、便秘等,發育受到影響。尤其是給新生兒喂過濃的奶液,容易發生消化道出血或腎功能損傷。另外先放水后放奶粉更有利于奶粉溶解。
Q 配方奶用什么水沖調好?
使用無污染的自來水最好,因其符合國家規定的衛生和食用標準。自來水煮沸后,倒入涼懷中,放涼至40℃~60℃,再用來配制奶粉就可以了。因為水溫過高,超過60℃就會造成蛋白質凝固變性,破壞其營養成分。水溫低于40℃嬰兒消化道難以適應。另外注意不要用反復煮沸的水沖調奶粉。
純凈水均無礦物質,不能滿足嬰幼兒生長發育對礦物質的需求,所以不宜用純凈水牛奶。
各種礦泉水雖然含有多種礦物鹽,但不見得是寶寶所需要的。過多食用不需要的礦物鹽,容易引起體內礦物鹽代謝紊亂。
Q 奶粉寶寶的喂奶規律是怎樣的呢?
新生兒期:一晝夜喂奶7~8次,約3小時一次,后半夜稍長。第一天每次喂奶15~20毫升,以后每天每次增加10~15毫升,直至每次60毫升,再隔天每次增加10~15毫升至每次90毫升。夜間喂奶的間隔延長,7~8天后每天喂奶可降至5~6次,每天總量120~180毫升/公斤體重。
2~3個月:每天6次,每次喂奶120~150毫升,間歇延至3.5~4小時,后半夜可睡5~6小時。
4~5個月:每天喂奶5~6次,每次150~200毫升,后半夜可持續睡5~6小時,不需要喂奶。
5~6個月:每日喂奶4~5次,每次可喂200~240毫升,入睡后最多喂一次奶;6個月以后添加輔食。每日奶量保持600~800毫升,每天喂奶3~4次。
寶寶每次的奶量因個體差異很大也有所不同,奶量不宜過多或者過少,只要寶寶體重增長正常就可以。但是寶寶一般在3~4個月之前,因為覓食反射還沒有完全消失,所以當刺激寶寶的面頰的時候,寶寶就會出現覓食的動作,小嘴呈魚唇狀態,但是這并不是表示寶寶沒有吃飽,只要距離喂奶時間還比較長,就不要給寶寶喂奶,以防寶寶攝入過多,引起肥胖。喂奶時使奶嘴處充滿奶液,以免寶寶吸入很多空氣而引起腹脹、溢奶。
Q 寶寶每次都喝不完奶怎么辦?
每個寶寶的胃口大小都不一樣,媽媽可根據寶寶的需求適量地增減喂奶的次數和奶量。不必強求嬰兒把奶瓶內的奶喝完。剩余的奶汁應立即處理掉,并及時清洗奶瓶,避免細菌滋生。
如果寶寶在吃奶后有滿足感,體重增長符合標準,那就意味著寶寶的進奶量是合適的。
Q 經常換奶粉品牌好不好?
只要寶寶適應良好,就不要再更換其他品牌的配方奶粉。另外,嬰兒消化系統發育不成熟,適應能力差,如果嬰兒頻繁地轉換不同品牌的配方奶粉,容易造成寶寶消化功能紊亂,引起嘔吐、腹瀉、便秘等癥狀。
Q 配方奶要現喝現配嗎?
配方奶確實需要現喝現配。因為配方奶營養豐富,是細菌的最好培養皿,因為奶液最適于細菌滋長繁殖,寶寶喝剩的奶液一定不能留到下次繼續喝,每次都要重新配制。沖泡前要先消毒好奶具和清洗干凈操作者的雙手。
Q 喝奶粉的寶寶很容易便秘嗎?
便秘主要指大便干硬,2天以上沒有大便,有時排便困難。以牛奶為基質的配方奶粉,其牛奶分子大于母乳分子,并且含有酪蛋白,個別配方奶粉的滲透壓偏高,所以容易造成寶寶大便干燥。隨著食品生產的不斷進步,工藝不斷改進,現在絕大多數配方奶粉不會造成寶寶便秘。其實造成寶寶便秘的原因很多,不能都將罪過推到配方奶粉身上。媽媽要給寶寶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兩次奶間加些水。大些的寶寶要吃水果、蔬菜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
Q 寶寶6個月大為什么要換奶?
寶寶在生長發育的不同階段有著不同的營養需求。寶寶6個月,進入生長發育的黃金期,他對熱量及營養素的需求不斷增加,就應該為其選擇適合6個月以上寶寶的較大嬰兒配方奶粉,并開始添加輔食。寶寶換奶一般分為幾個階段:0~6個月轉為6~12個月配方奶,再轉為1歲以上配方奶等。
Q 寶寶6個月是,該如何換奶?
寶寶6個月大時可以開始換奶。可以采取一餐一餐地轉換:例如,由1段奶粉轉為2段奶粉,如果寶寶每天吃4頓1段奶,第一天將一頓的奶改吃2段,觀察3~4天,消化情況很好,第4天,2頓改為2段奶,余下2頓仍為1段奶,繼續觀察3~4天消化情況良好;第6天,三頓為2段奶,余下一頓仍為1段奶,觀察3~4天,消化情況良好;10天左右全部轉為2段奶。
也可以采用半匙半匙的轉換(假如每餐3匙奶粉):第1~3天2匙半1段奶+半匙2段;第4~6天2匙1段奶+1匙2段奶;第7~9天1匙半1段奶+1匙半2段奶;第10天全部2段奶;每次依次增加半匙2段奶,遞減半匙1段奶。直到用2段奶代替1段或其他奶粉。每次調整兩種奶粉的量時,都要注意觀察寶寶消化情況,如果發生異常可以暫緩轉換。
Q 寶寶在更換奶的過程中出現厭奶現象,該怎么做?
寶寶6個月左右,也就是換奶開始階段,有可能出現生理性厭奶,這是因為寶寶到了4個月左右,唾液腺開始分泌,乳牙也要開始萌出,刺激牙齦引起牙齦的不適,寶寶可能出現咬奶嘴的情況,這時也意味著消化系統具備了開始添加泥糊狀食品的條件,這時也是寶寶向成人食品開始過渡的時候,因此寶寶出現了厭奶的表現,每天的奶量大大地減少,表現出對泥糊狀食品更加喜愛,這個階段的寶寶精神好,也很活潑。但是因為奶量的減少引起媽媽的焦慮。其實生理性厭奶期一般經過20~30天就會恢復正常奶量,家長大可不必著急。當寶寶出現厭奶的情況時,要求家長要排除厭奶的病理性原因。然后針對生理性厭奶可以做如下的處理:
首先選擇合適的奶嘴。因為寶寶正處于乳牙要萌出的階段,牙齦不適,因此需要選擇軟硬度合適,大小合適的奶嘴。適當地擴大奶嘴眼,避免寶寶吸吮疲勞后不愿意再吸吮。
選擇適當的溫度,因為溫度過高或過低,刺激寶寶的牙齦不舒服,造成寶寶不愿意吃奶。
可以適當地增加喂奶的次數,例如原來每天4次,可以改為5~6次,保證每天攝入的奶量。當寶寶奶量恢復正常時,再逐漸改回每天4次。
泥糊狀食品不能添加過多,影響了配方奶的攝入量。因為寶寶每天的熱量物質攝入還應以奶為主。
注意寶寶吃奶的環境要安靜,避免轉移寶寶吃奶的注意力。
每個寶寶的生理性厭奶期表現得不一樣,有的寶寶可能很嚴重,有的寶寶可能沒有表現就過去了,而且每個寶寶發生的時間也不一樣,早的寶寶可能3個月就發生,晚的寶寶可能6個月才出現。但是,如果有的寶寶生理性厭奶期嚴重地影響了發育,就需要去醫院就診了。
Q 寶寶在更換奶的過程中出現大便不正常,該怎么辦?
考慮到寶寶生長發育要求的不同,通常6~12個月階段的配方奶粉蛋白質含量會高一些。增加的蛋白質含量對寶寶脆弱的消化系統可能是一個挑戰。所以有的寶寶此時就容易出現消化吸收不好,即表現為大便的顏色、形狀發生變化等。
更換速度快,易引起腹瀉,這時就要視情況減少或暫停新添加的奶粉。腹瀉好轉后一周,再嘗試逐漸轉換,轉換時間較原來延長。
如果換奶后大便比較干燥。可以適當增加飲水量,并隨著添加輔食,如米粉、果汁、菜水等輔食,大便會有所改變。
Q 寶寶1歲了,可以換喝鮮牛奶了嗎?
鮮牛奶里的蛋白含量過高,大約是母乳的2倍,寶寶的腎臟發育不成熟,容易加重腎臟負擔。鮮牛奶中的蛋白主要是由酪蛋白和乳清蛋白組成,其比例為80:20,以酪蛋白為主。酪蛋白的分子大,在胃酸的作用下形成成不容易消化的乳凝塊。另外鮮牛奶中主要是飽和脂肪酸,容易在胃酸的作用下與鈣元素形成皂化塊,引起大便干燥。因此還是喝配方奶較好,營養更為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