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感冒,特別是流感,對人的行動能力會產生重大影響,其作用幾乎等同于喝了8升啤酒后的效果。而患流感的人對圖像的反應時間則是正常人的57倍。
你知道嗎?母乳除了有益寶寶生長發育和智力提高,研究人員近期發現母乳的另一好處:接受母乳喂養的嬰兒斷奶后更愿意嘗試不同食物,口味更加多樣化。因為母親攝入的不同食物會使母乳味道產生細微變化,從而幫助寶寶從小適應各種口味。
編輯 馬小小
父母常焦慮可影響孩子免疫系統
美國一項研究顯示,如果父母在生活中具有較高的“情緒壓力”,存在焦慮或抑郁的問題,其子女的患病次數會明顯高于其他孩子。研究人員認為,這些兒童的情緒不佳影響到他們的免疫系統,使他們更易受到疾病侵害。
跟爸爸親,適應能力強
寶寶更喜歡媽媽帶,還是更喜歡和爸爸朝夕相處?心理學家發現,嬰兒在3個月時見到父母就會有不同反應。當父親靠近孩子時,孩子就會聳肩挑眉,變得比較興奮;而看到媽媽就會表現得比較乖。這是因為母親抱孩子時,慣用相同的方式;而爸爸則多是變換著手法抱。父親多是用游戲的方法來帶孩子,如當馬讓孩子騎。爸爸這種不斷變化的身體接觸,讓孩子最早體驗到了如何與他人合作,如何適應別人。另外,當孩子遇到陌生的人或物,如小狗等,媽媽一般會拉著孩子走開,并告訴孩子要遠離危險。而父親往往站在一邊,讓孩子自己去面對。這些都有利于培養孩子獨立的品格和探索的勇氣。如果你也希望自己的寶寶今后適應力更強,那就從現在開始,多為照料寶寶操點心吧。
硬殼類食品幫寶寶健康過冬
冬季是兒童發病率較高的季節,而兒童體內缺乏維生素是患病的一大誘因。因此專家建議,兒童在冬季應適量吃些硬殼類食品,如核桃、小核桃、栗子和松子仁等,有益智健腦的作用。魚肝油、濃魚肝油、維生素AD膠丸、濃維生素AD膠丸等都必須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以免超量引起毒副作用。而身體健康發育良好、患急性病尚未痊愈或慢性病在活動階段的小兒不適宜進補。
有關吃零食的調查
中國孩子最常選的零食前4名為各種糖果巧克力、果凍、薯片和方便面。
孩子們吃零食的種類,前三位在城市依次是水果、奶類、糕點。農村則是水果、糕點、谷類。
61%以上的北京孩子每天吃零食;58%的孩子喜歡在晚上吃零食;85%的孩子在家時吃零食。
媽媽參考藥膳
容易感冒、咳嗽的寶寶:用黃芪、百合、核桃仁和甜杏仁熬粥,有補氣益肺的作用。
厭食的寶寶:用山藥、粳米等熬粥,有健脾開胃的作用。
眼干燥、愛生凍瘡等缺乏維生素A的寶寶:動物的肝、腎以及肉類、乳類、魚類、蛋類、植物性食物如胡蘿卜、蕃茄、紅薯、卷心菜、南瓜、紫菜都能起到調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