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志成 鄧細亞
一頭大象能把一棵大樹連根拔起,但一根小小的木樁就能將其拴住,這是為什么呢?原來,在大象很小的時候,人們就用一根小木樁把它拴住,小象多次嘗試掙脫,但終因力氣不夠未能如愿,慢慢也就放棄了。這是大象的悲哀,因為大象囿于以往的經驗而不再掙脫,卻忘了小象長大,力量與往昔不可同日而語。
由此聯想到一些基層帶兵人憑經驗帶兵,用慣性思維去判斷、處置戰士的思想問題,不善于研究當前官兵思想的新情況、新特點,一旦出了問題,就像大象掙脫不了小木樁一樣,意識不到問題出在自己身上。在基層,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現象:一名平時表現尚可的戰士,因入黨或獎勵名額有限,沒能如愿,本來沒有多大的思想問題,可是連隊領導總是不放心,先是安排班、排長做思想工作,接著又是連長、指導員找其談心,連隊還將其列為“個別人”。從表面上看,連隊領導思想工作開展得及時,但談起此事,戰士就覺得很苦惱,認為自己并沒有背上太大的思想包袱,可是連隊領導為什么總是對自己不放心,干什么事情都“另眼”相看,反而影響了正常的工作、學習和生活。
新兵下連和崗位轉換的關鍵時段,也是涉及戰士切身利益的敏感時期,若是思想工作跟不上,特別是工作方法陳舊簡單,不與時俱進,不針對戰士思想的新情況、新特點,按照老辦法、老經驗去開展思想教育工作,勢必會給部隊的安全管理工作帶來一定的壓力。做思想工作應該注重方式方法,應該量體裁衣、對癥下藥,時常研究戰士的思想動態,有針對性、創造性地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現在的戰士大多是80后,甚至是90后。他們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點和目標追求趨向多元化,喜歡用自己獨特的視角和眼光理解外界事物,同時還有強烈的自尊心和榮譽感,對他們的批評和表揚都得講究方式方法。如果我們平時不注重研究戰士思想動態,不知道戰士在想什么、干什么、需要什么,只憑一時的經驗臨陣磨槍做思想工作,肯定不會收到好的效果。思想工作的“一感三性”和“自主式、開放式、啟發式、互動式”的教育方式,是我們每個帶兵人應該具備的教育觀念和應該掌握的本領。帶兵人只有不斷加強學習研究,提高個人能力素質,緊貼戰士思想變化的實際,創造性地開展思想教育工作,才能走出“大象掙脫不了小木樁的怪圈”。
(作者單位:73667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