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懇談
隔夜食物有講究
隨著冰箱的應用,保存食物變得越來越方便了。然而,有專家在近期的食品安全提示中說,吃隔夜食物其實是有講究的。
◎隔夜銀耳不能吃
銀耳湯是一種高級營養補品,但一過夜,其營養成分就會減少并產生有害成分。因為銀耳含有較多的硝酸鹽類,經煮熟后若存放太久,在細菌的分解作用下,硝酸鹽會還原成亞硝酸鹽。人喝了這種湯,亞硝酸就自然地進入血液循環,使人體中正常的血紅蛋白氧化成高鐵血紅蛋白,喪失攜帶氧氣的能力,造成人體缺乏正常的造血功能。
◎隔夜開水要少喝
反復煮沸、時間過長或放置超過24小時的開水,亞硝酸鹽的含量均明顯升高,亞硝酸鹽在人體內可形成致癌的亞硝胺。因此最好現燒現喝或只喝當天的開水。此外,把自來水燒開3~5分鐘,亞硝酸鹽和氯化物等有害物的含量最低,最適合人們飲用。
◎隔夜雞蛋要煮熟
雞蛋如果沒有完全熟透或保存不當,其蛋黃容易滋生細菌,在隔夜之后食用,易造成腸胃不適、脹氣等癥狀,有害健康。但是,如果雞蛋已經熟透,而且以低溫(一般冷藏的溫度)密封保存得當,一般放48小時都沒問題。
◎隔夜湯要放好
很多人喜歡煲湯,而且把喝不完的湯放入冰箱里,第二天煮滾了再喝。其實,健康吃法應該是湯底不要放鹽之類的調味料,煮好湯用干凈的勺子舀出當天要喝的,喝不完的,最好用瓦鍋或玻璃器皿放在冰箱里。因為剩湯長時間盛在鋁鍋、不銹鋼鍋內,易發生化學反應,對健康產生危害。
女性常穿高跟鞋 從腳到腰都得病
穿高跟鞋的女性越來越多,高跟鞋的鞋跟也越來越高,但這對女性健康極為不利。常穿高跟鞋,可能會使女性從腰到腳都患上疾病。
穿著高跟鞋走路,會使身體重心向前傾斜,為了適應這一變化,人會自然彎腰。如此一來,脊柱的位置會發生改變,使腰部神經受到壓迫。長此以往,可能導致坐骨神經痛,即腰椎神經受到壓迫,使患者從腰部到腳部出現疼痛及麻痹。
還有一個普遍現象是跟腱永久性受損。跟腱連接小腿和足部骨頭,穿高跟鞋會使足跟離地,使跟腱長時間處于緊張狀態。時間一長,跟腱變緊,腳伸直時會感到疼痛。穿高跟鞋還會普遍引發拇外翻,使大腳趾關節處腫脹發炎。許多女性還因此患錘狀趾,即腳趾中間的關節因經常彎曲而變形。
專家建議,為避免跟腱受損,鞋跟高度最好不要超過3.8厘米;盡量選購鞋跟比較寬大的高跟鞋,使壓力能平均分布;出門前最好穿著高跟鞋試走一段時間,使腳適應鞋跟。
加濕器使用不當易引發呼吸系統疾病
冬季,為了增加室內空氣濕度,很多家庭開始使用加濕器。盡管加濕器對于增進空氣濕度確有好處,也能提高皮膚的舒適度。然而,如果使用不當,加濕器也會留下一些隱患,成為潛在的“健康殺手”。
加濕器在使用時,要特別注意及時更換里面的水,不然,會造成霉菌等微生物孳生,并隨著噴出的霧氣進入呼吸道,引發各種呼吸道疾病。對過敏性體質人群來說,還可能出現氣喘、咳嗽等癥狀,而抵抗力較弱的人也會引起感染、誘發哮喘,嚴重的甚至會導致肺炎。
因此,為防止病菌孳生,加濕器里的水最好不要過夜,應該每天及時更換,每周最少做一次清潔處理。此外,對于老年人、兒童等抵抗力較弱或其他本身就患有慢性肺部疾病的人群,加濕器更應該謹慎使用。
日常起居最忌四件事
◎清晨忌吸煙
人蘇醒時,新陳代謝尚未恢復到正常水平,呼吸的頻率較慢,體內積滯的二氧化碳較多,這時吸煙會使支氣管因抽煙的刺激而導致痙攣收縮,使二氧化碳的排出受阻,從而產生氣悶、頭暈、乏力等癥狀。
◎空腹忌喝牛奶
牛奶中的蛋白質經過胃與小腸消化成氨基酸才能在小腸被吸收,而空腹喝牛奶時胃排空很快,蛋白質還不及被吸收即排到大腸,不但造成營養的浪費,而且蛋白質還會在大腸內腐敗成有毒物質。
◎室內忌養飛鳥
鳥糞中帶有鸚鵡病毒、島型結核桿菌等,鳥糞被鳥踏碎以后,病毒與病菌便飛揚在空氣中,這對居室中的人的身體健康很不利。人體長期吸入,會誘發呼吸道黏膜充血、咳嗽、痰多、發燒等癥狀,嚴重者還會出現肺炎與休克。
◎洗澡時間忌過長
洗澡時,熱水產生出大量的水蒸氣,附在水中的有毒物質如三氯乙烯、三氯甲烷等分別被蒸發80%和50%以上。有些有毒物質隨蒸氣而被身體部分吸收,進入血液循環系統,危害很大。而且,在較熱的水中洗澡時間過久,對心臟也不利。
吃蛋白質含量高的食品可緩解時差綜合征
對經常出差的人來說,在一天內可能要跨越不同時區,從而使人體內控制血壓、體溫和血液中各種激素水平的“內部時鐘”引起混亂——即時差綜合征。
時差綜合征會使人出現疲勞、虛弱、情緒失控等問題,特別是老年人表現較為明顯。抵達目的地后的兩天內是時差綜合征最嚴重的時期,以后會慢慢好轉。
解決時差綜合征的主要方法是:乘坐飛機前保障足夠的睡眠,在飛行中喝大量的非酒精飲料。飲食也要相應調整,早飯和午飯主要吃蛋白質含量高的食品,如肉、雞蛋等,晚餐吃含糖量高的食品,如炸土豆條、甜點等,而且在下午3時至5時間最好不要喝咖啡。
醫學新說
教育部明確規定學生睡眠、用眼時間
教育部近日印發的《中小學學生近視眼防控工作方案》對中小學生的睡眠時間、用眼時間以及作業時間都作出明確規定,希望借此遏制青少年近視眼率居高不下的趨勢。
方案強調,要依據學生學習和生活的規律,按照靜動結合、視近與視遠交替的原則安排每天課程與活動,保證小學生每天睡眠10小時、初中學生9小時、高中學生8小時。
此外,學校要統籌學生的家庭作業時間,小學一、二年級不留書面家庭作業,小學其他年級書面家庭作業控制在60分鐘以內;初中各年級不超過90分鐘。學校還應根據教室采光照明情況和學生視力變化情況,每月調整一次學生座位。并根據學生身高變化,及時調整其課桌椅高度。將每天兩次眼保健操時間納入課表,建立視力定期監測制度,切實保證學生每天參加一小時體育活動。
冬日賴床5分鐘對健康有益
冬天天氣寒冷,在被窩里小“賴”5分鐘,不但可以讓尚處在松弛狀態的肌肉有個緩沖的時間,恢復到自然緊張狀態,使正在“休息”的血液逐漸“清醒”,由緩慢流淌回到正常流速上來,還能調節精神狀態,讓大腦從睡夢中逐漸清醒過來。
而如果醒來后一骨碌地爬起來,肌肉猛地一受涼,容易產生酸痛。且此時血流尚慢,不能一下子將氧氣輸送到腦部,血壓上不來,便會產生頭暈等不適癥狀。尤其是老年人,畢竟腿腳已不靈便,骨骼易脆斷,起床時動作更要緩慢,給身體一個蘇醒的適應過程。
此外,冬日在陽盛時起床,還能保護體內的陽氣。閉待日光、避寒就溫,對體質弱的老年人及兒童來說,能夠增強其御寒能力,預防周身乏力、心悸氣短等不適癥狀。
黃豆能舒緩更年期女性常見各種癥狀
圣保羅大學婦產科專家發現,黃豆中所含的“同黃素”植物性激素能夠舒緩更年期女性常見的各種癥狀,而且不像醫學界目前廣泛使用的雌激素療法那樣產生副作用。
女性步入更年期后,體內荷爾蒙機能開始減退,導致失眠、沮喪、骨質流失及感到灼燒感等癥狀,影響生活質量。一般來說,90%~95%的女性服用雌激素后,都可改善更年期癥狀,但其副作用是罹患子宮癌和乳癌的風險增加。令研究人員振奮的是,雌激素能治療的所有癥狀,“同黃素”也都能治療,雖然療效稍遜,但沒有副作用。
“起夜”有助于降低患膀胱癌的風險
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科學家研究指出,每夜起床小便至少兩次的人,罹患膀胱癌的幾率要降低40%到50%。此外,平時多喝水也可起到預防膀胱癌的效果。
研究人員的報告指出,憋尿可增加尿中致癌物質對膀胱的作用時間,因此保持“起夜”習慣不僅能排出身體內的代謝產物,而且對泌尿系統也有凈化作用,可減少膀胱受到尿液中致癌物質的傷害。尤其是對吸煙者來說,夜里不小便的吸煙者要比非吸煙者患膀胱癌的風險高7倍,但如果吸煙者有夜里小便習慣的話,他們患膀胱癌的風險可降低一半。
健康短信
波士頓塔夫茨醫學中心一個研究小組公布了其最新研究結果:中國傳統運動太極拳有助于緩解膝關節炎患者的疼痛,幫助患者康復。因為太極拳動作舒緩,可以改善肌肉功能,提高身體平衡性和靈活性。
日本一項最新研究顯示,經常喝咖啡的女性罹患子宮癌的風險更低。研究小組稱:咖啡可能對于降低胰島素水平起作用,能降低血糖值并調整女性荷爾蒙活動,因此可以降低罹患子宮癌的危險性。
在最新一期《兒科》期刊上,有研究發現,用酒精降溫可能給兒童帶來嚴重傷害。醫學文獻上相關研究也證實,用酒精降溫可導致孩子昏迷,其實,對于1周歲以上的孩子來說,洗個溫水澡要比搽酒精更管用。
日本一項新研究表明,喝雞湯可幫助高血壓患者降低血壓,因為雞肉中所含的膠原蛋白有類似降血壓藥物ACE(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的作用。而且,這種膠原蛋白主要是來自于雞腿和雞爪。
科學家研究發現,那些取得較高成就的人,壽命相對于普通人要平均多活4年。研究人員相信,勤奮和認真是獲得長壽的金鑰匙,其增壽效果要高于社會經濟地位和才能,雖然這意味著你的工作壓力要超過普通人。此外,守紀律、有責任感和可靠的人壽命也更長。
加拿大研究人員最新發現,由紅肉、油炸食品、奶制品以及咸味零食組成的西式飲食容易誘發心臟病,將心臟病發病幾率提高35%。全球大約30%的心臟病例可能是由這種飲食方式導致的,而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能將心臟病發病幾率降低30%~40%。
西班牙科學家研究表明,市場上的任何“抗衰老藥”,即使是那些著名的抗氧化劑或生長激素都無法延緩衰老,相反,卻有研究表明這些物質與前列腺癌等一些癌癥的發病有關。此外,所謂的“抗衰老醫學”也廣受研究人員的批評,他們認為這些抗衰老的醫療手段沒有任何科學依據。
美國權威兒科醫師組織——美國兒科學會近日發表聲明說,最新醫學研究表明,維生素D有助于預防很多嚴重疾病,因此,未成年人從嬰兒期一直到青春期的維生素D攝入量應在目前建議量上翻番,即每日維生素D建議攝入量應為400國際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