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靜

2009年7月20日,國家安監總局發布安監總政法《在高危行業推進安全生產責任保險的指導意見》([2009]137號),在高危行業積極推進安全生產責任保險。本刊記者采訪了國家安監總局副局長孫華山,請他為讀者解讀下一步在全國范圍試點開展這項工作的意義和思路。
記者(以下簡稱“記”):為什么要在安全生產領域推進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它對促進安全生產工作有什么意義?
孫華山(以下簡稱“孫”):在安全生產領域特別是高危行業引入保險機制,積極推進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對于加強安全生產工作,促進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當前我國安全生產呈現總體穩定、趨向好轉的發展態勢,但形勢依然嚴峻,表現出事故總量大、經濟損失嚴重,重特大事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職業安全危害嚴重,自然災害引發事故增多的特點,需要全方位采取措施進行綜合治理。因此,大力發展保險制度,引入保險機制,在安全生產領域特別是高危行業推進安全生產責任保險,是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綜合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
推進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對于加強安全生產工作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安全生產領域引入保險機制,發揮保險對安全生產的事故賠償、康復,特別是事故預防功能,不僅使安全生產工作多一種手段,多一份支持,多一份保障,而且二者相輔相成,良性互動,共同服務和促進安全生產工作。這樣有助于發揮保險的社會管理功能,促進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實,降低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概率;有利于形成企業安全生產自我約束機制,提高企業員工的安全意識;能夠保證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后補償損失的資金來源,減輕政府的負擔。
保險與安全生產工作相結合,保險機構介入生產安全事故預防是國際上一條成功的經驗。如,德國的同業工傷事故保險協會,既負責事故調查、辦理賠付,也負責企業安全生產日常性的監督檢查,提供安全生產政策、技術等方面的咨詢和指導。由于保險機構面向企業所做的工作,是以防范事故、服務企業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非常容易被企業所接受。而其獨特的經濟手段和激勵、約束機制,又是一般政府監管監察工作所無法替代的。據了解,目前,在全球近200個國家中,有170多個國家建立了不同形式的社會保障制度。其中,建立工傷保險的有164個國家,占95%以上。各國工傷保險的主要模式有商業保險、社會保險、商業保險同社會保險互補并存等3種形式。無論是哪一種形式,都對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產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這一成功的做法值得我們借鑒。
記:2009年7月20日,國家安監總局發布安監總政法《在高危行業推進安全生產責任保險的指導意見》,要求從建立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出發,采取政府推動和市場化運作相結合的方式,在高危行業積極推進安全生產責任保險。請問在推進工作中,我們應該遵循的原則和思路是什么?
孫:在高危行業推行安全生產責任保險的總體要求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安全發展”理念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方針,從建立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出發,采取政府推動和市場化運作相結合的方式,在全國高危行業積極推進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充分利用保險的風險控制和社會管理功能,突出加強事故預防和安全管理,建立安全監管部門、保險機構、企業和職工個人多方共贏互動的激勵約束機制,有效促進安全生產狀況的持續改善和安全生產形勢的穩定好轉,最終實現根本好轉。同時,注意把握好以下基本原則。
一是堅持立法強制和政策引導相結合。按照《國務院關于保險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6]23號)文件的要求,在煤礦、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等行業,積極爭取通過立法的形式,強制推行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在稅收、資金、目標責任考核、行業發展戰略等方面,研究制定一些有利于企業積極投保安全生產責任保險的政策,引導企業積極投保。
二是堅持政府推動和市場化運作相結合。政府有關部門通過行政手段,積極組織、溝通、協調保險機構和高危行業生產經營單位,研究設計適合行業和企業需要的安全生產責任保險產品和條款,建立健全責任保險服務體系,共同推進安全生產責任保險的開展。在運行中充分尊重保險公司與投保單位的意愿,實行市場化雙向選擇,逐步實現保險機構與投保單位互利共盈的目的。
三是堅持不過多增加企業負擔。在充分測算企業安全生產投入、事故損失、風險抵押金等各項安全生產費用開支的基礎上,合理確定安全生產責任保險費率和保險水平,讓企業真正感到沒有過多增加經濟負擔,并能享受投保安全生產責任保險所帶來的實惠。
四是堅持試點先行,以點帶面,全面推動。各地都要把推動安全生產責任保險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通過確定試點地區、行業,加大力度進行指導,及時總結經驗,在試點的基礎上全面推開。
記:在推進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工作中,有哪些問題需要重點關注和解決?
孫:應重點關注的問題,一是參保企業及保險范圍問題。原則上要求煤礦、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公共聚集場所等高危行業全面推行安全生產責任保險。保險范圍主要包括事故死亡人員和傷殘人員的經濟賠償、事故應急救援和善后處理費用。在試行階段,各地可以突出選擇上述的幾項或全部進行投保。對傷殘人員的賠償,可參考有關部門鑒定的傷殘等級確定不同的賠付標準,并在保險產品銷售合同中載明。二是保額的確定與調整問題。由各省(區、市)根據本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和安全生產實際狀況分別制定統一的保額標準。目前,原則上要求保額低限不得低于20萬元/人。三是費率的確定與浮動問題。首次安全生產責任保險的費率根據本地區確定的保額標準和本地區、行業前3年生產安全事故死亡、傷殘的平均人數進行科學測算。各地區、行業安全生產責任保險的費率根據上年安全生產狀況實行一年浮動一次。具體費率執行標準及費率浮動辦法由各省級安全監管部門會同有關保險機構、參保企業共同研究制定。在推進安全生產責任保險的過程中,還會有新問題出現,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
記:您在推進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工作中一再強調,要突出事故預防,把預防作為重中之重。請問具體如何落實?
孫:防范勝于救災。事前預防是安全生產工作的首要任務和價值所在,也是“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安全生產方針的基本要求。有資料表明,預防性安全投入與事故后整改投入的效果關系比是5:1。因此,預防性安全投入是搞好安全生產的關鍵。保險公司在資金方面對安全生產的預防性投入(國外一般占保費收入的15%),主要用于公益性、社會性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和安全文化建設,以增強從業人員和社會公眾的安全意識,實施超前預防,從而減少事故,降低賠付,實現保險機構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
在高危行業推行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必須把預防作為重點,這是我們下決心在安全生產領域引入保險機制的意義所在。除了運用確定、調整行業企業差別、浮動費率杠桿之外,要在保費中按一定比例切出一塊來,專門用于事故預防,包括作為宣傳教育培訓經費,安全生產方面的表彰與獎勵等。此外,保險機構還應通過自身的有效服務,主動介入和參與企業的事故預防工作。如對企業進行風險評價,指出風險所在,提出加強改進的措施等。通過加大各方面事故預防工作的力度,不斷強化安全生產基礎,為實現安全生產形勢的持續穩定好轉創造條件。
編輯林 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