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毛齊華同志是上海市嘉定縣人。1925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4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五卅”運動期間,先后領導了印刷業的“五卅”大罷工和8月的經濟大罷工,并積極參與成立上海印刷總工會的組織工作,任總工會常委、副總務長。1927年10月,他受黨的派遣赴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曾任校聯共支部局委員,后又參加“國際無線電訓練班”學習。1930年回國后,在中央特四科負責上海“地下電臺”工作,克服重重困難,溝通了上海中央局和蘇區中央及莫斯科共產國際的電信聯系。1932年冬,奉命舉辦地下無線電培訓班和制造、改裝收發報機等工作,為黨培養了一批無線電技術力量。1935年9月,上海地下黨組織遭到破壞,他輾轉到達黨中央所在地──瓦窯堡,在周恩來同志領導的中央白區工作部任秘書,為開展蔣管區工作準備力量。他撰寫的《目前白區政治斗爭新形勢》一文,鼓舞了蘇區干部的斗爭精神。西安事變后,蔣管區大批青年涌向延安,他對來參加抗日的各界人士和青年學生做了大量的接待和思想工作,分別送他們到抗日軍政大學、陜北公學或黨校學習,并講授《抗日戰爭中民眾運動》課程。抗日戰爭時期,他歷任中華全國總工會西北執行局委員長,中共陜甘寧邊區區委常委,陜甘寧邊區總工會主任兼邊區各界民眾抗敵后援會主任、黨團書記,中共晉東南職工運動委員會書記,晉冀豫邊區總工會主任,中央太行區黨委秘書長兼敵占區工作部部長、八路軍太行軍區司令部秘書長等職。抗日戰爭勝利后,他任中共上海工人運動委員會負責人,為迎接上海解放做了大量工作。毛齊華是中國共產黨工運工作的開拓者和領導者之一,在理論和實踐上對中國共產黨的工運工作做出了重要的歷史貢獻。
1949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籌建勞動部時,部長李立三向中央提名建議,調毛齊華同志從上海市總工會秘書長任上赴北京擔任勞動部常務副部長、部黨組副書記,協助他籌建并開展勞動部的工作。時年毛齊華同志46歲,在勞動部分管勞動保護、安全生產等工作。從這一年開始一直到1965年, 毛齊華同志在這個崗位上先后協助李立三、馬文瑞部長,為開創新中國的勞動保護事業,傾注了他的全部心血。
千瘡百孔的舊政權被推翻之后,遺留在新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勞動部面前的是千百萬勞動者失業、工礦企業封建把頭殘余勢力、惡劣的勞動條件等一系列勞動工作難題。毛齊華同志協助李立三部長,一方面抓好廢除舊社會中封建把頭打罵工人、強迫勞動、超時勞動以及侮辱工人的搜身制等舊制度的工作,并針對企業管理中舊社會遺留下來只重視機器不重視人、只重視利潤不管工人死活的錯誤思想意識進行了廣泛的批判;另一方面為建立一個維護全體勞動者的正當權益、勞動條件真正得到改善、勞動保護真正得到重視的全新的人民當家作主的勞動制度而努力。
在勞動部成立之初的那些艱難歲月里,毛齊華同志協助李立三部長,一方面具體組織制定盡快恢復工礦企業開工生產,解決并促進工人就業的勞動政策;另一方面組織制定一系列維護勞動者正當權益的勞動保護政策與措施。
從1950年開始,毛齊華同志具體領導并組織各地區、各部門開展了群眾性的工礦企業安全衛生大檢查。在1950-1952年的3年中,通過進行這場勞動安全衛生大檢查,不僅廣大干部、職工受到了勞動保護教育,還發現了許多不安全、不衛生的問題,對這些問題企業、部門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作了解決。通過這場安全衛生大檢查,提高了工人的主人翁責任感和生產積極性,很多廠礦的生產受到明顯的推動,職工傷亡事故也大大減少。1951年比1950年死亡事故減少10.7%,1952年比1951年死亡事故減少39.1%。當時在工礦企業中流傳著這樣的快板歌謠:“二三十年來,粉塵堆里埋;工作十多點,死后無人埋。現在大變樣,三年上樓臺。使出混身勁,報答黨應該”。當年正是以李立三、毛齊華為代表一批勞動部門的共產黨人,以行動實踐為人民服務的諾言,得以使工礦企業的勞動條件明顯改善,進而轉化為促進廣大職工群眾積極投身國民經濟恢復的強大動力。
毛齊華同志從1951年9月3日至15日勞動部在北京召開的第一次全國勞動保護工作會議,到1965年調離勞動部之前,曾在由勞動部主持召開的勞動保護工作會議及鍋爐與壓力容器安全工作會議上,代表勞動部發表過一系列重要講話。他的這些講話反映了他在勞動保護、安全生產領導工作一貫堅持的實事求是指導思想與依靠群眾、走群眾路線的工作作風。
在1958年“大躍進”時期,全國工礦企業出現了違章作業、加班加點和設備帶病運轉的現象,生產秩序混亂,設備事故和人身傷亡事故不斷發生,職業病危害十分嚴重,勞動保護工作受到很大沖擊。毛齊華同志在1958年9月15日第三次全國勞動保護工作會議上,及時組織勞動部門研究勞動保護工作的政策思想、工作路線、體制規劃,以及鍋爐檢驗工作的方針任務。要求采取各種措施,做好勞逸結合,開展技術革新,督促企業改善勞動條件,力爭避免一切可以避免的傷亡事故和職業病,以促進生產的順利發展。他針對一些工礦企業領導存在被“大躍進”的狂熱沖昏頭腦而無視工人的勞動保護現象時強調:“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的新中國,改善勞動條件,保護勞動者在生產中的安全和健康,成為黨和國家的一項重要政策,也是提高勞動生產率的一項重要措施。”并指出:“過去勞動保護工作有兩種不同的做法,有兩種不同的結果。一種是依靠黨的領導,發動群眾起來動手。一種是單純依靠行政命令和規章制度辦事。我們過去曾經強調過規章制度,強調過自上而下的監督檢查,想以‘尚方寶劍制人,其結果是與企業關系不協調,與群眾關系不正常。越強調、越孤立,有些同志甚至因而產生了消極思想。另一種是走群眾路線的做法。如對安全衛生大檢查、制訂和修改規章制度、改進安技措施、整頓防護用品等工作,采取了發動和依靠群眾的作法,許多幾年來難以解決的問題,群眾發動起來也就解決了。群眾路線是階級路線,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我們要走群眾路線,但不是去做群眾的尾巴,我們應該深入實際,總結經驗,搞試驗田,開現場會議,進行競賽評比,積極引導群眾進行勞動保護工作,不能靠少數人冷冷清清地辦,大會上有遼寧、黑龍江等地好幾個廠礦介紹‘人人管生產,人人管安全的經驗是值得大家效法的。”
他于1959年1月l4日在江西大吉山鎢礦,由勞動部、冶金工業部和全國總工會召開的全國金屬礦山防治矽塵危害現場會議上強調,工礦企業的領導在思想上必須要高度重視矽塵危害防治工作,絕不能片面地強調只要為了生產而可以不重視工人的勞動保護與安全生產。
毛齊華同志一向十分重視包括勞動保護、安全生產法制在內的勞動法制建設。1954年9月我國頒布了第一部《憲法》之后,勞動部于1956年組成了《勞動法》起草小組,并由毛齊華副部長主持這一工作。《勞動法》起草小組在毛齊華同志的領導下醞釀草案和搜集各國勞動法的資料,討論《勞動法》的框架、結構,組織翻譯了一些外國勞動立法的著作。這一工作雖因1957年“反右斗爭”遭到削弱,繼而又因1958年“大躍進”極左思潮泛濫而中途天折,但卻為新中國勞動法制建設史書寫了開端的濃重一筆。
在他具體主持全國勞動保護、安全生產領導工作的十幾年里,我國勞動保護、安全生產法制建設屬起步開創階段,這一階段制定頒布的勞動保護、安全生產政令、規程、辦法、意見、通知等國務院及勞動部的規范性文件,如政務院中央財經委員會于1951年12月頒布的《工業、交通及建筑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報告辦法》;勞動部于1951年10月頒布的《關于搬運危險物品的幾項辦法》、1952年12月頒布的《關于防止瀝青中毒的辦法》、1954年頒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技術教育的決定》;國務院于1956年5月頒布的《工廠安全衛生規程》《建筑安裝工程安全技術規程》《工人職員傷亡事故報告規程》《關于防止工礦企業中矽塵危害的決定》,于1963年頒布的《關于加強企業生產中安全工作的幾項規定》,同年9月批準的《防止矽塵危害工作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文件均傾注了他的心血,對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技術措施計劃、安全生產教育、安全生產的定期檢查、傷亡事故的調查和處理等方面均作出了規定,為我國今天的安全生產法制建設打下了基礎。
毛齊華同志于1965年調任浙江省任省政協副主席。“文化大革命”期間受到嚴重沖擊,被下放農場勞動數年。1976年恢復工作后,先后擔任第四屆省政協副主席、主席、黨組書記,第六屆中共浙江省委委員,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委員。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毛齊華同志堅持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為落實黨的知識分子政策等一系列政策做了大量工作。毛齊華同志離開勞動部之后,對勞動保護、安全生產工作仍然十分關心,據許多原勞動部的老同志回憶,20世紀80年代初的一些全國性勞動保護、安全生產工作會議曾在杭州召開,當時已是近80歲高齡的毛齊華同志總要來看望勞動保護、安全生產戰線的同志們,勉勵大家做好工作。他于1983年卸任后,仍積極參加力所能及的社會活動,仍然關心全國的勞動保護、安全生產事業,以及杭州的環境保護、市政建設和公益事業。
1997年3月1日,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共產主義戰士、我國工人運動的先驅者之一的毛齊華同志,因病醫治無效在杭州逝世,享年95歲。胡錦濤等中央領導同志分別以不同方式對毛齊華同志逝世表示哀悼,并對其家屬表示慰問。
編輯邊 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