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偉
以往習題課多數情況下是老師一人唱獨角戲,學生在下面靜靜聽;或是學生一題接一題地不停解題,氣氛無奈又沉悶,整個教學過程單調乏味,很難見證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更不用說心靈的舒展與個性的張揚。“為什么不讓我們在快樂中學習和接受呢?”學生的話讓我陷入深思:如何讓習題課閃動智慧的光芒,像新課教學那般生動鮮活,學生都樂意接受呢?在教學中,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初步嘗試。
一、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和展示的空間
教師是教學的引導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習題課中當題目出現以后,教師先不忙著用成人的邏輯將整理好的知識呈現給學生,這會使學生形成被動吸收、機械記憶、反復練習、強化儲存的學習習慣。而應把“過程”作為數學課程中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教師要給學生留足時間,讓學生通過仔細觀察、認真審題,并采用獨立思考、小組合作交流等方式,找出解題的切入點,抓住關鍵。一旦出現難度較大的習題,在學生百思不得其解的情況下,教師需要做適當的點撥,做到不起不發、不憤不悱。難點一旦被突破,學生們就會躍躍欲試,流露出難以掩飾的興奮,這時我多以鼓勵的方式請他們大膽說出自己的見解,給予中肯的評價。學生受到鼓勵后,學習熱情空前高漲,更多的學生一改往日的沉默,快樂主動地融入課堂教學中。在此基礎上,教師以點帶面,對相應習題加以拓展,讓學生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二、分層教學,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
新課標要求“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我在習題課中往往會針對學生的不同程度,精心設置習題的難易程度,采用分層教學。基礎題是每節習題課必不可少的,它可以讓基礎薄弱的學生理解掌握,信心十足;拓展題足以使基礎好、能力強的學生斗志倍增,興奮不已。只有面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讓每一個學生在每節課上都產生一些成就感,以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才更有益于啟迪其思維開發和智力,有助于學生健全人格的發展和積極向上價值觀的形成。心理學研究表明,成功體驗對學生激勵作用遠遠大于失敗體驗,成功體驗不僅可以使學生產成功感和快樂感,愉悅其整個身心,而且能夠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開拓其思維空間,點燃思維的靈感火花,往往會有奇思妙想等智慧火花迸出。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學生的學習效果也就事半功倍。
三、寓教于樂,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
教師要為學生的學習創造一個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包括情感環境、思考環境和師生關系等多個方面,在良好的課堂氛圍中引導學生開展數學活動。也就是說教師的教學與學生快樂學習有密切關系,教師要變枯燥的數學教學為學生有趣的數學活動,其方法為:加強教材的趣味性、系統性、科學性;提高教學水平,融啟發式、引導式、操作式等多種教學方式使學生不斷獲得新知識,并能將其成功地運用于實際,使其及時得到強化。這樣教學,學生就會覺得饒有興味,感到快樂,通過觀察、思考、歸納、整理及動手操作等多種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而“獎優”和“競賽”也是很好的方法。我經常模仿QQ積分的方式,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積分,分為星星、月亮、太陽等幾個等級。每當習題出現以后,各小組的任意一名組員都可以上黑板板書演示其答案為本組贏得積分,當積分達到一定多時即可兌換相應等級。這樣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帶著快樂的情緒去求知和探索。“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我也被學生的學習熱情感染,欣慰之余,教學熱情空前高漲。在這種氛圍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課堂上既聚精會神、思維活躍,又層層遞進,學生帶著快樂的情緒學習自然達到循序漸進的學習狀態。課堂上師生之間相互感染,相互激勵,相依為能,教學相長。
總之,習題課不僅僅是會做題、做對題,而是要讓學生快樂地體驗解題的策略,形成數學模型,發展數學思維,提高習題課的有效度。以上是我在教學中的初步探索和嘗試,在此愿與各位同仁共勉。
(作者單位:安徽省蚌埠市行知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