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瑛
中國書法,異彩紛呈,有讀不完的形態,有道不盡的意蘊。我愛書法,沒有理由地喜歡那淡淡的清幽墨香,還有那份靈性與雅致。一杯綠茶,一曲古樂,在靜靜的午后,提筆蘸墨,是一種難得的享受。所以我也很樂意和愛好者交流書法,淺品人生。
一、書法與寫字
漢字及書法藝術,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寶貴遺產,是民族智慧的結晶,或端莊恬靜,或靈動舒展,或陽剛,或陰柔,或剛柔合璧,總是韻味生香……
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三種文字中唯有華夏文字沿用至今,歷經數千年的演變發展日臻完善,這使得漢字神形兼備,如“牛”“羊”,視字如見物;或會意,刀口上加一點為“刃”,雙“木”為“林”,三“木”為“森”;或意音相輔,如“清”,取水之意,讀“青”之音。漢字洗練、準確、生動、明快、博采、典雅,這也是漢字具有歷史永恒的生命力的內在源泉。漢字飽含哲理,只需6000字左右就能表達自然界、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其書法自古至今成為人類歷史長河中的藝術奇葩。
寫字和書法雖不是一個概念,但它們之間并不存在鴻溝,書法必須具有寫字的基本要求,而寫字有美的追求,有藝術的升華,達到一定的藝術高度才能稱其為書法。書法主要分為五大類:篆、隸、楷、行、草。篆書細勁挺直,圓勻秀美;隸書工整精巧,厚重古樸;楷書端莊雅致,方圓勻稱;行書輕逸嫻雅,嬌美流暢;草書架勢曠達,意境清遠。
中國書法源遠流長,書法上的成就震古爍今。就說我們熟知的古今書法家的墨寶:王羲之書法美輪美奐,虎臥鳳閣;歐陽詢書法筆力剛勁,爽利骨感;顏真卿書法剛健雄厚,雍容壯偉……我習褚遂良的字,他的字“字里金生,行間玉潤,法則溫雅,美麗大方”,有強烈的個性魅力。
二、書法與修養
我國傳統的書法理論把寫字與做人完美結合了起來。早在西漢晚期楊雄在《楊子法言》中就說過:“書,心畫也。”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字如其人”,雖然話不是絕對的,但有一定的道理。原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曾說過:“規規矩矩寫字,堂堂正正做人。”把寫字與做人的理論提到了至高點。
書法在我們民族數千年的文化遺產中,有著旺盛的生命力,并賦予追求她的人心靜、謙恭、深思、養性,可以說,藝術是生命和人格的表白。書法創作是書法家思想、意趣、修養等方面的彰顯。書法史上的各個名家無一不是飽讀詩書、深諳世道的智者。創作一幅書法作品,看似信手拈來,游刃有余,其實,這需要多年的積累和沉淀。正所謂“閱書百紙盡,落筆四座驚”。當然,書法若過多地修飾,可能有損自然,顯得做作;過分地雕琢,可能有損個性,顯得俗氣。
經常練習書法,青燈黃卷伴我度過許多時光。每當我神游于千年不朽的碑帖之間,與古人作著筆墨思想、為人品格交流時,我的心境也隨著古人思想境界的追尋而趨向平和。在練字當中,我不斷否定、提高,書法慢慢地融化在我的生命中。不圖名利,靜守淡泊,學習書法,自然能練就字內字外功。
三、書法與美學
書法,是“無聲之語,無音之律,無色之畫,無人之劇,靈動之舞,神韻之氣,美感之情,愉悅之趣”,它們不是僵硬的符號,每個字都有不同的風韻,看到“太陽”兩個字,你就能感觸到熱和力,而望見“月亮”,眼前卻又閃著清麗的光輝。“笑”字令人歡快,“哭”字一看就像流淚。當你寫下“人”字時,不禁肅然起敬,并為祖先的創造贊嘆不已。看著這些有色彩、有聲音、有氣味的漢字、書法,怎能不誘發你對這些語言文字的熱愛呀!
各種藝術都是相通的,都有其共性,如繪畫、舞蹈、音樂、詩詞等,都是可以相互借鑒的。譬如,詩歌吟誦時的語言輕重、音調婉轉與書法的運筆提按輕重、著墨濃淡相關。書法與太極也有關系,太極拳是立體的書法,書法筆畫有起有落,有收有斂,像極了太極的一招一式。太極中的“無招勝有招”即書法之“無意即有意”。
有一個畫面大家一定印象深刻,在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中,幾位舞者手持墨寶在展開的畫卷上舒筆——音樂、舞蹈、武術、書法、繪畫、詩文、音像等形式完美結合,令人嘆為觀止,我們不得不佩服設計者對于中國千年文明最深刻、最精辟而又最直觀的詮釋。
四、書法與文明的傳承
在閱讀、書寫書法作品時,我們就要學習古文、詩詞、名言、警句,了解歷史,了解書法家的歷史背景、經歷、人品等,不但拓寬了自己的知識面,而且受到傳統文化和書法家人品的熏陶,發自內心的愛國之情也會油然而生。要了解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書法是一座必須攀登的山。
書法藝術一直深受國人喜愛,書法活動乃至書法市場仍然在蓬勃發展。馮驥才說:“文化似乎不直接關系到國計民生,但卻是直接關系民族的性格、精神、意識、思想、言語和氣質。抽出文化這根神經,一個民族成為植物人。”我想,書法應該是最能體現中國性格、精神、思想、言語和氣質的文化吧!
書道悠悠,如浩浩大江奔流不息,歷經近三千年的發展,成為東方藝術寶庫中獨特財富,對于世界藝術,也愈來愈顯示了其潛遠的影響。近年來,書法之熱,可謂席卷神州,這一古典藝術已煥發出現代青春。我堅信,在人類歷史長河中,書法將越來越被世人所珍愛。
(作者單位:湖南省寧鄉縣金海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