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東
[摘要]如何做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宣傳報道,是每個電視人必須思考的問題。筆者在參加了一個階段的新農村建設的系列報道后,從三個方面談了幾點自己的心得和體會。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 宣傳報道
在十六屆五中全會上,中共中央做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決策,為今后我國農村勾畫出了“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藍圖。
作為黨的“喉舌”和“耳目”,伴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如何做好有關于新農村建設的宣傳報道,是我們每個電視人必須思考的問題,在參加了一個階段的新農村建設的系列報道后,筆者有以下幾點心得和體會。
一、把新農村建設的要點、工作的重點和群眾的關注點有機結合起來,使報道形式鮮活生動,
喜聞樂見
生產發展,生活富裕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礎,也是我們開展新農村建設宣傳的重點。在制作題為《火紅的黑木耳產業》這篇系列報道時,我們將黃松甸鎮通過引導農民發展黑木耳特色產業,實現農民增收作為宣傳的主線。從黃松甸鎮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萬元切入,遞進式的講述了黃松甸鎮農民發展黑木耳產業的故事,展示了富裕起來的農民積極建設新村美化家園的經驗做法。在報道中,我們為了更好的貼近實際,貼近群眾,我們盡可能的回避了書面文字式的解說,而是讓農民唱主角,通過運用采訪同期聲的形式,讓農民用自己的話來談對新農村建設的所思所想,親切自然,真實可信,從而能更好的實現提高廣大農民對新農村建設的認識。在采寫《拉法街推進村務公開》、《池水鄉水泥路實現屯屯通》、《俺們村里的文化人》等報道時,我們也始終是把農民關注的“大事小情”作為宣傳報道的重點,做到實實在在的想農民之所想,通過將僅20個字的建設要點形象化、故事化,達到了吸引農民“眼球”,解讀政策、指導建設的目的。
二、強化對新農村建設中的先進典型的宣傳,發揮典型的示范帶動作用
在杜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一定會涌現一批先進典型。及時發現和宣傳這些先進典型,發揮典型的領唱作用,對加快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的示范帶動意義。因此,在宣傳報道中,我們非常注重先進典型的挖掘,把選得準、報得實、報得活做為典型報道的原則,收到了良好的宣傳效果。以我臺制作的專題片《那山、那人、那樹》為例。該片講述的是白石山鎮富強村唐家崗子屯邵澤林、邵澤清兄弟,帶領農民開荒種樹,建設綠色銀行,發展多種經營,改善村容環境,最終實現村民致富的故事。
為了使這篇典型報道更加的立體生動,我們進行了認真的前期策劃,通過到白石山鎮富強村唐家崗子屯的采訪邵澤林、邵澤清兄弟倆,和與當地村民廣泛的接觸交流,最終確定了專題片拍攝的主題。我們從村里鋪設機動車行駛的減速帶這一頗具新聞點的事件切入,撫今追昔,逐步展示了邵澤林、邵澤清兄弟倆心系青山綠水,胸懷鄉里鄉親,帶領全社村民自力更生、綠化荒山、艱苦創業、走向富裕的歷程。在整個片子里,我們沒有過分的強調典型的光環,而是更多的是用鏡頭說話,通過點滴小事折射出兄弟倆有血有肉,為家鄉建設歡笑流淚的人性光芒。該專題片播出后,引起了社會的廣泛反響,蛟河市的不少鄉鎮都專程組織人員到唐家崗子屯來“取經”,學習他們不等不靠、艱苦奮斗的寶貴經驗,使這些村普遍解決了等、靠、要思想,使新農村的建設工作取得了快速推進。
三、在堅持正面引導的同時,注重反映新農村建設中出現的問題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中講到,必須堅持以人為本,著力解決農民生產生活中最困難的實際問題。因此,新聞媒體在宣傳新農村建設成果的同時,也不能回避矛盾,應主動傾聽農民在新農村建設中的意見和呼聲。比如在黃松甸鎮沙河掌村采訪時,村口兩座并肩而立的石橋,就引起了我們的關注。在與村干部的交談中我們了解到,他們是在原有老橋還能使用的情況下,通過向交通部門申請又建了一座新橋。而在漂河鎮二道村我們看到的卻是當地村民只能依靠一座簡易便橋出行的無奈。于是,我們及時采寫了《沙河掌村石橋成雙,二道村木橋難支》的報道(獲吉林省新聞獎二等獎),指出了有限的建設資金不容浪費的問題。此外,對于個別村盲目建設形象工程,增加農民負擔等問題我們也都給予了高度關注,制作播出了一系列的報道,使發現的問題得到了妥善解決。在監督過程中,我們特別注意把握宣傳的角度和尺度,既不回避問題,也不激化矛盾,在指出問題的同時,找到解決的辦法和措施,維護農民群眾利益,增強他們加快建設新農村的信心。
總之,做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宣傳報道,就是要通過典型事例的成功經驗,從理性思維上幫助群眾加深對新農村建設的認識,使廣大農民朋友了解新農村建設的目標、任務、思路、措施和意義,以此激勵和引導他們以更大的熱情投身到新農村建設的偉大實踐。變說教為誘導,變灌輸為啟發,不講空話套話,不說官話大話,始終圍繞著農民普遍關注的問題做文章,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讓農民真正看得進去,聽的明白,最終產生共鳴,引發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