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旭
[摘要]打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離不開技術創新,合理構建技術創新模式對技術創新提升企業競爭力將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關鍵詞]合理構建技術創新模式 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
一、技術創新的作用
技術創新概念是西方經濟學家在研究經濟發展規律中總結提煉出來的,亞當?斯密、卡爾?馬克思最早觀察到技術創新是經濟發展與競爭的推動力。而“創新”這一概念是由著名美籍奧地利經濟學家熊彼特于1911年德文版的《經濟發展理論》一書中首次提出來的,他把“創新”定義為“企業家對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他認為,創新活動可以是下述活動之一:①生產新品種。②引入新的生產方法。③開拓新市場。④開辟和利用新的原材料。⑤采用新的組織方式。技術創新從本質上說是一種不斷追求卓越,追求進步,追求發展的理念,是一種通過技術變革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有效地促進企業核心競爭力構建的可行思路,技術創新具有如下優點。
1.技術創新是企業跟上知識經濟時代的必然戰略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現代世界科技與工業發展史表明,科學技術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日益增大,科研成果轉化為工業產品的周期越來越短。
2.技術創新是改善產品結構和提高產品附加值的根本途徑
長期以來,我國經濟運行的效益始終不高,有人歸結為市場疲軟。客觀上看,問題并不是“市場疲軟”,而是因產品不適銷對路而引起的“產品疲軟”。產品疲軟可分為競爭性疲軟和結構性疲軟。所謂競爭性疲軟,主要指某種產品并非處于衰退期,只是因為產品不能滿足用戶需求,用戶為解決生產經營的燃眉之爭,就只有依靠進口,這時國內企業的產品便出現銷售的困難。所謂結構性疲軟,主要指企業的產品結構不合理,已經不適應用戶的需求,其中某些產品已經進入淘汰期,而導致企業產品銷售困難。要活躍經濟,解決疲軟問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只有一條路,這就是通過技術創新來改善企業的產品結構,提高產品的附加價值,以適應深化改革后的市場需求。
3.技術創新是企業市場競爭的獲勝法寶
技術創新能力的大小決定了企業在國際競爭和市場格局中的地位。沒有技術創新能力的企業,在市場經濟中難以生存和發展,技術創新是在市場經濟新形勢下對企業技術進步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
二、技術創新的模式
1.自主創新模式
自主創新模式是指企業主要依靠自身的創新人力資源和技術資源進行研究開發,實現創新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并最終獲得市場的創新收益。自主創新是企業利用自有的資源進行深入的研究,發現新的規律,掌握新的方法,發明新的技術,創造新產品,占領更大的市場迅速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自主創新使企業搶占行業的技術制高點,處于行業的領先地位,能夠獲得穩定的超額利潤。
自主創新優勢: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優化產業結構;推行效能革命;提高產業國際競爭力。
2.模仿創新模式
模仿創新是指在率先創新者的示范影響和利益機制驅動之下,企業通過合法手段引進技術,并在率先創新者技術的基礎上進行改進的創新模式。模仿創新是對獲得的高新技術的隱含知識,通過模仿實驗掌握技術要領,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最初的隱含知識多從先進的分解技術來破譯高新技術產品獲得,或是通過招聘有此經驗的工程師的方法獲得,也有的是通過對從文獻中獲得的明確知識進行研究,以及采用參觀生產現場的辦法來提高企業前期隱含知識水平。先模仿后創新,或在模仿中實現創新,都是可以的。單純的模仿是沒有出路的,因為核心競爭力是無法模仿和復制的。只有在模仿的同時,緊緊跟蹤最先進的技術發展趨勢,對借鑒來的最初形式進行后續的技術改進和創新,才能形成屬于企業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模仿創新的優勢:投入較少;風險較低;效率較高,收益大。
模仿技術創新模式的選擇:一是引進先進技術消化吸收,通過引進國內或國外先進的專利技術、專有技術,合法擁有該創新產品的知識產權,在掌握、消化、吸收的基礎上,模仿創新出新一代產品。二是購買產品獲取先進技術,當我們購買一些復雜的產品時,產品制造商一般提供一些培訓和一本操作手冊。在此情況下,訣竅必須隨產品一起提供。隨著購買、操作、維修、制造等步驟的前進,我們得到的訣竅轉移,最終可能完成技術轉讓。三是查閱專利文獻,通過查閱國內外專利文獻,了解和掌握率先創新技術,然后再模仿創新。這種模仿創新比較適合于企業現有產品的改進和提高。
3.引進創新模式
引進創新是引進高新技術,進行充分消化,全面掌握技術要領,同時緊緊跟蹤引進方技術發展,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引進的目的在于創新。離開創新的引進是消極的引進。這種引進能維持企業短暫的領先地位,然后便會進入“引進——落后——再引進——再落后”的怪圈。引進創新的成本較高,但成功的把握亦較大。
引進創新優勢:在原始創新技術的基礎上容易實現局部技術改進;更明確市場需求和消費者喜好而容易創新成功;攻關方向明確,可以避免原始創新的許多彎路,易獲得技術上的跳躍式發展。許多國家的企業的實踐證明,引進創新是弱小后進企業實現后發優勢的重要的趕超戰略,是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的快速途徑,是實現低風險、低成本的創新形態。
4.合作創新模式
合作創新是指企業為主體,企業、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政府相互或共同合作實現創新經濟活動的創新模式,緊緊依靠科技,通過產學研結合,促進了產品結構調整和新產品開發,加速企業的發展,大大提高企業技術創新能力。
合作創新的優勢:優勢互補。
三、合理選擇技術創新模式,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
企業技術創新模式最終取決于企業的自身條件:擁有強大科研能力的大型企業應采用自主創新模式和模仿創新模式;中型企業由于科研力量和技術力量較大型企業有一定的差距可采用引創新模式;小型企業資金和技術力量較之薄弱,可以采用合作創新模式。
企業核心競爭力是支撐企業獲取持續競爭優勢的來源和基礎,是企業可持續性發展的核心能力,技術創新能力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核心。但任何事物都具有雙重性,即可以給企業帶來競爭優勢的同時,也會給企業帶來一定的風險。技術創新是一項高風險的事業,企業應根據自身條件,合理地選擇技術創新模式,回避由于技術的不確定性和市場不確定性給企業造成的技術創新風險,使技術創新真正成為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