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雅琴
圖CFP
“10年前我1個人,一年營業收入10萬元;10年后我們四家網站團隊近千人,營業收入x個億。這只是結果上的改變。從過去到現在,我都是一個價值創造者。相比巴菲特、李嘉誠那樣的投資人,我更想做創業者,做一輩子。”
闖
在從事戲劇工作的父親李憲法的記憶里,早在兒時,李想去北京玩,看到天安門就激動地說:我長大了也要來北京,接著人聲唱著《我愛北京天安門》正步走在天安門廣場上。或許那已經足間勁和野心的無意識流露。
方便面一袋2元錢,大蝦二兩5元錢,西紅柿一個2元錢,雞蛋+其他1元錢,一頓方便面的成本居然超過了10元錢,蔬菜如果換成更愛吃的平蘑,成本更高。美味的宮爆雞丁蓋飯也不過10元錢,還不用自己刷鍋洗碗。
李想不會做飯,方便面是他唯一會煮的食物,即使煮方便面,他也在計算成本。
第一次為自己計算成本和回報時,李想是石家莊一名中學的高三學生。那是1999年,流行個人網站,李想也做了一個。在那之前,他已經是電腦高手,還給lT報刊投稿,上大學,然后做IT報刊雜志的編輯是他那時候的規劃。有了個人網站后,他每天更新新聞,把自己喜歡的電腦硬件產品放在網站上,交流者很多,訪問量很快過萬。廣告商找上門來了,他有了每個月六七千的高收入。下半年互聯網泡沫破滅,李想的廣告一個都沒了。第一次創業告終。
這一次創業日后被人提起,大多是作為他另一個重大行動的第一桶金而已。
確定自己對電腦的執著后,李想和父母商量,退學了。“我離開學校的第一天,想的第一件事情是要去找一個好的合作伙伴。因為我比較擅長做內容、了解需求,但是不懂怎么寫代碼和管理服務器。”2000年,他在網上認識了老鄉樊錚,計算機系畢業的朋友。兩人一拍即合,創業。小10萬的積蓄成了李想的創業資本,他們注冊了域名pcpopcom,泡泡網。
在從事戲劇工作的父親李憲法的記憶里,早在兒時,李想去北京玩,看到天安門就激動地說:我長大了也要來北京,接著大聲唱著《我愛北京天安門》正步走在天安門廣場上。或許那已經是闖勁和野心的無意識流露。
泡泡網成立之后,有媒體發現了這家創業新公司,“石家莊市西南的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的大學科技園內,幾個年輕人在9樓的一間辦公室里經營著他們的希望……”2001年,這種希望隨著網絡泡沫的破滅慢慢變涼,泡泡需要錢。在北京打工的邵震,跑來了石家莊,愿意月薪2000為泡泡在北京拉廣告。很快,他拉回了聯想一單14000元的廣告費,又拉回了三臺電腦。有了錢和設備,泡泡進駐北京。在北京林業大學附近的一套60平方米的民居里,李想早上辦公,晚上睡覺。2002年,泡泡搬到了中關村。2004年,有人計劃出資近1億收購泡泡網,李想選擇了自己的團隊,創造更大的事業比圖一時之快的錢更吸引他。泡泡要上市。
現在,泡泡網是中國最具權威性與影響力的lT垂直互動門戶網站之一,注冊用戶500萬以上。
泡泡不能做到最好,汽車可以:
有一天汽車的賣方市場會轉向買方市場,到時候我們就會成為這個市場的領導者。
2003年,李想買了一輛藍色的POLO,那個時候他還不會開車,車是讓別人開回來的。后來,李想的坐騎換成了寶馬3系。互聯網之外,李想最愛車。他的車開得極猛,從后海出來走三環上京昌高速。后面的車剛到三環,他已經到京昌路掉頭了。開猛車的人很多,可是加速快,就免不了多剎車,李想跑完整個四環不用踩一腳剎車。他有官方說辭,“在高速上保持預見性,把自己變成導演。”
太喜歡車了就會多關注幾眼汽車市場,關注多了,李想又開始搞名堂了。2005年,李想慢慢放手泡泡網的業務,開始操持第二次創業——6月1日,汽車之家(autohome.com.cn)正式上線。他說“汽車行業,2005年做,時機剛剛好。”最初的團隊有10個人,其中有四名成員沒有駕照。于是,李想安排他們去學習,拿場地賽駕照、拉力賽駕照。
到今天汽車網站已經有點泛濫了,但在當時的確有市場。“當時的汽車市場是個賣方市場,想買一輛本田雅閣,要加3萬元才能提到車,那時候車造出來就不愁賣,所以當時基本上是不需要一個媒體和網站的,只要有一個廠商的傳話筒就夠了。”李想預言終有一天會從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到時候自己就會成為這個市場的領導者。
他的預言沒有錯,從2008年開始汽車之家就變身領導者。艾瑞、AC尼爾森等多家企業發布的報告顯示,目前汽車之家的用戶量是遙遙領先的,頁面訪問量和瀏覽時間占了整個汽車類網站的50%以上。而這距離李想“汽車之家成為最大的汽車消費平臺”的預期還有距離,他說自己只做到了10%。
巴菲特
后來的李想則是這樣表述自己的理想:假設在美國總統、比爾·蓋茨和巴菲特之間選擇一個人物來做,我更愿意選擇巴菲特。
理想,做巴菲特?做瘋狂的自己:
我瘋狂在內心。對于我自己而言,內心有一個夢想,這個夢想可能在不斷的變大。
除了給了一個音同“理想”的名字,姥爺、姥姥、父母,從未過問李想真正的理想,從小沒有人告訴李想該做什么。小學思想政治課上,第一次被問到長大想做什么的時候,同學們有的說想當醫生,有的說想當戰士,而李想脫口而出“當經理”。其實,作為孩子的他并不確定這就是他一生的理想,因為在他兒時的概念里,經理權力最大,他希望當了經理后不被別人限制。
后來的李想則是這樣表述自己的理想:假設在美國總統、比爾·蓋茨和巴菲特之間選擇一個人物來做,我更愿意選擇巴菲特。美國總統是這個世界上最有權的人物,但是他要準備一堆保鏢,還要學會躲避飛鞋以及各種民間原創飛行武器;比爾·蓋莰捐再多的錢,也會被眾多毫無競爭力的失敗者和糞青以及無能臭狗屎們扔西紅柿,還要應訴因為競爭者太弱而面臨的反壟斷官司,唯獨巴菲特最爽,如果巴菲特在中國,還不需要繳所得稅
很多人對李想的印象是穩重厚實,但李想身邊的同事用這些詞形容他狂、急切、挺狂妄的、不是一般的狂、堅韌和獨立的狂。2006年,李想獲得“中國十大創業新銳”稱號,在接受央視《新聞會客廳》采訪時,他說:“我瘋狂在內心。對于我自己而言,內心有一個夢想,這個夢想可能在不斷的變大。”沒有這股狂勁,他大概也不會在28歲就與商界大佬們享受同樣的聚光燈。
李想被貼上80后標簽是2006年的事,央視的《對話》播出了圍繞80后創業群體的節目,節目中包括Mysee直播網總裁高燃、北京愛航工業公司首席架構師茅侃侃,以及北京康盛創想CEO戴志康和他。那時泡泡已經很成熟,李想成了80后創業
當紅代言人。這一輪的曝光持續了半年,李想開玩笑說“很幸運,至少省了2000萬的廣告費”。
中國每年畢業大學生找不到工作的數字太大了,他們反而向沒上過大學的李想求救,80后該如何創業?在2008年7月8日的一篇博客里,李想寫下了自己創辦泡泡八年的感受一定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跟選擇道路一樣,選擇一條好的路,這樣在路上哪怕摔倒了你還覺得我在一條好的路上,所以永遠不會因為小的磕磕碰碰而自擾。另外就是要堅持。李想說,“所有能想到的困難我都遇到過,團隊、資金、黑客攻擊、論壇里面出問題,公安局把我們叫過去寫檢查,這些事情我們都遇到過。”在每一個挫折關頭,如果不能堅持,不能迎難而上,不會有今天的李想。
這不僅僅是李想的經驗,恐怕是每一個成功人士的經歷。“改革開放以來的幾代企業家中,我喜歡之前的前輩,像李彥宏、丁磊、陳天橋,江南春,馬云,包括比爾·蓋茨,我都非常欣賞,而且你從這些人上你能夠找出很多共同點,你只要去學習這些共同點,你想失敗都不可能。江南春很努力,李彥宏很理性,大家所有的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堅持。所有人都認為他沒戲的時候,像盛大剛開始做游戲的時候所有人都認為這是一個笑話,然后丁磊剩下幾十美分的時候大家都覺得他死定了,江南春開始做樓宇的時候連IDG都不投他,我覺得就是這幫人堅持下來了。”
高速
開猛車的人很多,可是加速快,就免不了多剎車,李想跑完整個四環不用踩一腳剎車。他有官方說辭,“在高速上保持預見性,把自己變成導演。”
IT業不可一天不學習:他沒有上過大學,很多問題要向公司的員工請教,財務、網站架構……
盡管李想未曾因為放棄上大學而懊悔過,但他明白自己需要學習。七點起床,上網、看雜志,八點半上班,開會、溝通、上網,7點半下班,吃晚飯,上網、看雜志、看電視,十二點睡覺。這是他典型的一天日程,除了工作吃飯和睡覺,看雜志出現了2次。
看報紙雜志是他學習的很大一個渠道,每個月的開銷有1000來塊。“這些雜志我從購買開始一本不差保留的,每一期必買,不買就好像生活缺少了什么一樣。”每個月8期《精品購物指南》,因為自己第一次上的媒體是它。每月4期《周末畫報》。《環球企業家》是管理類雜志里的最愛。喜歡買汽車雜志,《汽車博覽》夠專業,《座駕》很文化,《名車志》永遠從用戶出發,香港版《人車志》可以代替百度查資料。數碼雜志也是必買,《新潮電子》、每月2本《游戲機實用技術》。時尚類雜志也看,包括《男人裝》、《時尚先生》。“我自己不時尚,我一般就穿些年輕的牌子,H&M、ZARA、優衣庫。”他也看5元一本的八卦雜志,坐在廁所看,補充八卦知識。
從泡泡到汽車之家,李想的員工幾乎都是大學生,沒上過大學的CEO李想常常要向員工學習。“我的財務知識要跟財務總監去學習,我們的財務總監是財會業的MBA,普華永道出來的,很多東西都要問他。做網站,網站的架構怎么樣,也都不是我天生就會的,都是向身邊的這些人,包括我們自己下面的一些領導去學習的。”
IT業的成功者們往往背景雄厚,幾乎都是名校、海歸,李想成了個案。為了和董事會交流,他一直在學英語。他想去深造,讀個MBA,用兩年的時間把自己的經歷沉淀成為未來的經驗。
對話李想
“我瘋狂在內心。對于我自己而言,內心有一個夢想,這個夢想可能在不斷的變大。”沒有這股狂勁,他大概也不會在28歲就與商界大佬們享受同樣的聚光燈。《旅伴》:互聯網、汽車,你經營的事業都是你所鐘愛的領域,你能獲得成功,“愛好”這一因素的原因有多大?
李想:我喜歡數字產品,所以做了泡泡網:我喜歡汽車,所以做了汽車之家。愛好可以成為快速學習的老師,不過對于我而言,還有一個重要的指標,就是這個領域我能不能成為第一,這個和愛好相輔相成。2005年的時候,我發現我付出全部的努力也沒辦法讓泡泡網成為lT網站的第一,但是同樣的努力和付出,我可以有機會在更大的汽車領域成為第一,所以我就做了汽車之家。其實除了數字產品、互聯網和汽車以外,我還喜歡看雜志,不過我肯定不會做雜志的。
《旅伴》:4年前創立汽車之家時,是因為當時的市場機會比較好。但如今同類網站已有數十上百家,你曾在接受騰訊網采訪時曾說其中“大部分都是垃圾”,為什么這么說?這些“垃圾”會不會影響整個汽車網站的市場,你的網站又該如何不與這些“垃圾”為伍?
李想:垃圾網站的內容和產品都是為了做而做,根本不考慮用戶的需求。互聯網是很公正的:用戶看到了,并且滿意了,就是好網站;用戶看不到,或者看到了不滿意,就是垃圾網站,不管你做了多少,都是垃圾。說到底,90%以上的網站仍然是垃圾,互聯網最不缺的就是垃圾網站。充分考慮用戶的需求,以用戶滿意為導向,就不會成為垃圾。說起來很容易,做起來很難,但是至少“汽車之家”是惟一一個沒有美女圖片的網站,一張都沒有,只要你做的產品夠好,其實可以不需要這些東西的。
《旅伴》:你曾說過,“比別人多做5%,就能多收獲200%”,但現在的競爭,往往是大家都用盡全力,力爭做到100%,那你怎么比別人多做5%?李想:現在大家都是盡力爭取做到100%,實際連30%都做不到,所以多做5%一點都不難。就說一點吧,除了汽車之家,有哪個汽車網站可以每天堅持上午9點之前更新,并且365天不變,先別說內容和產品的區別,就這一點,大部分汽車網站都白白把大量的用戶送給了汽車之家。而且我告訴10個網站的總編,9個該怎么樣還是怎么樣,1個堅持不了幾天就打回原樣。
《旅伴》:在互聯網還不那么熱的時候,你創立了PCPOP,在汽車還是賣方市場時,你成立了汽車之家,這兩個舉動在今天看來都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明天的朝陽產業是什么?
李想:電子商務,一定是電子商務,未來中國最大的“金礦”。電子商務有很多的細分,可以專門賣手機或者專門賣筆記本,或者專門賣汽車的GPS,涉及到生活服務類的,任何利潤率超過10%的東西都可以通過電子商務來銷售,中國有無數的城市,無數中小型的經銷商,也有足夠多的物流人力存在。想要創業的人就趕快行動吧,想要轉型的企業也別猶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