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嫻
時候還不太明白事兒,對過年,只是感覺很熱鬧。當我長大了,懂事了,就對這個中國的傳統節日有些煩起來。
令我煩的先是無聊的“美食會”。過年嘛,當然少不了吃酒呀什么的。春節七天,大大小小的親戚酒會得參加多少場呀!雖說吃是人生一大樂事。但每次酒會的菜式都差不多:無非就是一些年糕呀、雞鴨呀、黃魚龍蝦什么的,吃都吃膩了。在吃的過程中,嘈雜的勸酒聲不斷,而且煙霧彌漫,沒完沒了的隔桌敬酒,或是趁著酒氣大聲地說笑。而我呢,只能百無聊賴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等待家長宣布回家。
更令我煩惱的是拜年。在春節期間,我得坐在爸爸媽媽的車上,去拜訪一個個叫不出稱呼一年沒見過幾面的親戚。在拜訪的過程中,我也是無聊地坐在那兒,吃一大把人家給的開心果和果丹皮,喝一杯茶,聽聽大人們的絮叨,最后則是慣例地拿到一百或二百的壓歲錢,而這壓歲錢回家后又無一例外地上交老媽的“國庫”。每一次拜年的流程都這樣地重復,重復多了,怎能不令人生厭?
最后呢,則是越來越無趣的春節聯歡晚會。相聲,隨著一代代偉大相聲表演藝術家們的去世,開始走下坡路了。春晚上的相聲表演真是令我哈欠連連。小品嘛,我只等著趙本山的??墒敲磕甓伎此?,也有些煩。其余的諸如歌唱表演的,一個個表演者走馬觀花似的上臺唱幾句,真沒意思。當然,也不是一無是處,每年的春晚也總會有一些亮點的。
可能是因為平日里的生活也夠豐富多彩,不用像父母小時候那樣盼著過年吃點好的,看些精彩節目;也可能是因為我長大了,我需要自己的個人世界,不愿老是跟在大人后面當“小木偶”了。這或許就是我有點討厭過年的原因吧……
(指導老師 劉樹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