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佳 陳 麗
摘要:詞語的理據性解釋了語言形式與意義之間的聯系。按照Ullmann的理據分類,英漢新詞語的理據性在擬聲理據、形態理據、語義理據三個方面存在著異同之處。根據英漢語言結構特點和構成新詞的方式,漢語詞匯的理據性大于英語詞匯的理據性,并且漢語新詞語的理據性逐漸加強,而英語新詞語的理據性逐漸減弱。
關鍵詞:理據性;擬聲理據;形態理據;語義理據;英漢新詞語
中圖分類號:H31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9107(2009)06-0107-05
語言符號和語言成分之間存在某種必然聯系。這種聯系如果是任意的,就是無理據的;如果不是任意的,就是有理據的。[1-3]一方面,詞語形式與意義之間沒有必然聯系,它們之間的關系是約定俗成的——這是現代語言學原則之一:詞語的無理據性。另一方面,也應該看到,在一些詞語中,形式與意義之間確實存在種種不同的聯系。正是基于此,Ullmann把詞分為隱性詞和顯性詞。他指出:每一種語言都包含著語音與語義之間毫無聯系的約定俗成的隱性詞,同時也含有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有理據的、因而是顯性的詞語。他在《語義學》一書中提出,詞的理據性主要有三類:(1)擬聲理據(2)形態理據(3)語義理據。[4]
由于人類原始思維模式的同一性所致,象形文字成了人類語言文字的共同起點。表音的英語與表意的漢語文字基本上都是從象形文字發展過來的,這表明英漢語詞語的理據性是文字符號和語言聯系的一種必然的存在。但是,英漢語言發展到今天,其詞語的理據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當今的信息時代,科學文化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人們思維能力和認識能力的提高和深入以及語言自身的不斷發展,都促使反映新事物、新概念、新思想的新詞語層出不窮。因此,我們有必要對英漢兩種語言新詞語的理據性進行對比,分析它們之所以具有不同理據的根源,了解英漢新詞語理據性的強弱差異及在各自詞匯體系中的體現。
本文結合英漢語言的特點,按照Ullmann的理據分類,從擬聲、形態、語義等方面對英漢新詞語的理據進行對比分析。
一、英漢新詞語各層面理據對比
(一)擬聲理據
詞語的擬聲理據表現在詞語的語音形式與詞義的聯想上,具有擬聲理據的詞被稱為象聲詞,包括象人的聲音詞(即感嘆詞)和象物的聲音詞(即擬聲詞),其中以象物的聲音詞為多數。[5]然而,由于各種語言音系結構、詞匯形態各不相同,各民族對同一聲音的聽覺感知和模擬習慣也不盡相同,再加上民族文化傳統上的差異,不同語言中的擬聲詞在語音形式上就可能出現種種差別,甚至大相徑庭。[6]
1.相同或相近的擬聲理據。coo(咕咕)鴿子叫聲,howl(嗥)狼叫聲,mew(喵)貓叫聲。
2.不相同的擬聲理據。hemandhaw(哼哈)躊躇、支吾聲,whistle(嘀嘀)笛聲。
上述例子表明,英漢兩種語言由于發音習慣不同,觀察角度不一樣,在擬聲理據方面,擬聲詞或感嘆詞雖有相同或相近的,但多數情況下是不一樣的。由于英語是表音文字,這使得英語在創造象聲詞方面比漢語具有更多的自由。所以,相比較來說,英語中的象聲詞比漢語豐富得多。
(二)形態理據
詞的形態理據是指一個詞的詞義可以通過對該詞的形態結構進行分析而獲得。索緒爾認為“只有一部分符號是絕對任意的,別的符號中卻有一種現象可以使我們看到任意性雖不能取消,卻有程度的差別:符號可能是相對地可以論證的”。[7]索緒爾所說的絕對任意的符號是指單純詞符號,而相對可論證的是指合成詞符號,它們的內部結構是可以分析的,意義是可以推理的,也即形態理據。
英語中的單純詞(擬聲詞除外)一般無理據可言。相對而言,作為表意文字,漢語的單純詞,無論是獨體字單純詞還是合體字單純詞,其理據性都很強。而在英漢語中,合成詞(指派生詞和復合詞)都具有較高的透明度和理據性。
1.英語新詞語構詞方法。作為一種世界性的語言,英語的生命力十分旺盛,幾乎每天都有新詞誕生。汪榕培對英語新詞的構成方式進行了一次調查,以《牛津新詞詞典》為基本素材,對該詞典所選的2000余個英語新詞進行統計,發現大多數新詞語都是用傳統的六種構詞方法構成的,其使用頻率依次為復合法、縮略法、派生法、轉化法、逆生法和擬聲法。[8]以下就構詞頻率較高的復合法、縮略法、派生法進行簡要的分析。(1)復合法:新詞大多是社會或科學進步的產物,是在原有基礎上的創新,它所反映的是由若干簡單概念抽象出來的復雜概念,這就是新復合詞產生的理據條件。英語中由復合法構成的新詞語很多,如network(網絡),keyboard(鍵盤),broadband(寬帶),genetically瞞odifiedfoods(轉基因食品),after瞫aleservice(售后服務),job瞫eekingidea(擇業觀念),exam瞣rientededucation(應試教育)等。(2)縮略法:語言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變化的,信息技術的發展使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人們總是希望在最短時間內來獲得最多的信息。用縮略法構詞方式產生的新詞造詞簡練,記憶方便,在科技語體和報刊語體中廣泛使用,可以加快文本傳遞速度,如:expo(exposition)博覽會,WWW(worldwideweb)萬維網,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全球定位系統,GDP(grossdomesticproduction)國民生產總值。這些簡略詞在漢語里的使用也在逐漸增加,即便是沒有學過英語的人,也都知道什么是CT檢查,甚至WTO。(3)派生法:派生法主要利用前綴和后綴來構成新詞,是英語新詞語形成最為普遍的方法之一。如隨著電腦網絡的迅速發展,cyberspace這個詞開始被廣泛地使用,由cyber這一詞綴合成的新詞也開始在人們日常生活中越來越廣泛地被運用。例如cybersource(網絡資源),cyberpet(電子寵物),cyberspeak(網絡用語)等等。
除了利用傳統的詞綴構成新詞之外,英語中新詞綴也不斷產生,例如“瞚n”是美國60年代產生的一個詞綴,源自sit瞚n,指反對種族歧視的靜坐示威,隨后便發展成任何形式的公眾示威,出現了ride瞚n,lie瞚n。漢語中的新興后綴“迷”與(美國)英語中新產生的后綴瞡ik也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兩者在某些方面十分相似,都可以用來表示“愛好、沉醉于某事的人”,都帶有一點戲謔或貶義的感情色彩,多用于口語或俚語中,如:filmnik——影迷,jazznik——爵士樂迷,computernik——計算機迷。
2.漢語新詞語構詞方法。漢語構成新詞語時也仍然是利用原有的語言材料,按照原有的構詞方法、詞語組合方法構成。例如:
并列式:打拼、點擊、封殺、評估
偏正式:股民、歌廳、黑客、芯片
支配式:炒股、脫貧、美體、上網
補充式:鎖定、勝出、錄入、趨同
陳述式:雙贏、情變
漢語中詞綴化的新詞也明顯地增多了,產生了一批新詞綴或準詞綴,并形成了一系列的派生詞,例如:
化:淡化、西化、內化、外化、優化、強化、弱化
熱:電腦熱、旅游熱、出國熱、炒股熱、外語熱
型:開拓型、經營型、外向型、智力型、創造型
感:失落感、樂感、手感、質感、群體感、緊迫感
在現代漢語新詞語中的縮略語也為數不少,例如:超市←超級市場,環保←環境保護,考研←參加研究生考試,影星←電影明星,三講←講政治、講學習、講正氣。
值得注意的是在漢語新詞語中有些外來詞中用漢字書寫的音譯音節,有了一定的構詞能力,如“吧”(bar),現在出現在了“網吧”,“氧吧”,“話吧”等新詞中。漢語新詞語中還有些帶字母的詞語,如“卡拉OK”,“B超”。
(三)語義理據
詞語的語義理據是借助于詞語的基本語義的引申和比喻獲得的,是一種心理聯想。語義理據有多種類型,如隱喻、借代、提喻、類比等,各自表示詞的形式和其意義之間不同類型的聯想關系。
1.隱喻。隱喻是語義理據的一個重要源泉。人類本身以及賴以生存的一切外部條件,包括地理狀況、生態環境、季節更迭、氣候變化,乃至整個人類社會文化背景都存在種種共性,這種共性形成了人類對自身及外部世界的種種共識。因此在隱喻方面英漢語都有很大的相同性。例如:mouse(老鼠→鼠標),save(拯救→存貯),memory(記憶→內存)等。
這種現象在漢語中也屢見不鮮,如“下海”引申為經商,“充電”引申為補充新的知識。并且漢語中還出現了許多流行新詞語的超常組合,例如“泡沫經濟”——以泡沫喻指虛假繁榮的經濟,“拳頭產品”——以拳頭比喻該產品在開拓市場和商品競爭中的力量。這些詞語都是通過聯想和想象產生的,蘊含了一個完整的比喻過程。
2.借代。借代也可以反映出詞的語義理據。英語的借代詞臨時性極強,收入詞典的極少。而由借代構成的漢語新詞語的數量是不少的,例如“大團結”(以民族大團結的圖案代指拾元面值的人民幣),“紅頭文件”(以開頭印有紅色字樣的發文部門名稱的特征代指上級下發的帶指令性的文件),“皮包公司”(以僅有皮包等簡單設備代指該類公司)。
3.提喻。在現代英語中提喻用得比較普遍,例如以WallStreet(美國紐約市的一條街)代表美國壟斷資本,以theWhiteHouse(白宮)代表美國政府。漢語中也存在由提喻構成的漢語新詞,如以“菜籃子”代指蔬菜、肉類、蛋等副食品,以“金牌”代指取得冠軍。
4.類比。人們為適應快節奏的生活,在詞語運用中總是追求簡單、快捷的表達方式,借助詞語庫中現有的材料,用類比構詞法批量地生產新詞語。所以類比構詞法是構成英漢語新詞中使用較多的一種方式。類比包括近似類比和反義類比。近似類比是仿照原有的同類語,通過推理得出對應詞。例如:從environmentalpollution(環境污染)產生出visualpollution(視覺污染),noisepollution(噪音污染),culturalpollution(文化污染)等;由snowstorm(暴風雪)和rainstorm(暴風雨)產生出sandstorm(沙塵暴)等。反義類推是指和現有的反義詞構成新的復合反義詞,由braindrain(人才流失)類推出braingain(人才流入),由high瞨ise(高層建筑)類推出low瞨ise(低層建筑)。漢語中將這種修辭法稱為仿擬法,由這種方式構成的新詞語是比較多的。例如,由“空嫂”仿擬出“警嫂”、“軍嫂”、“乘嫂”等;由“營養食品”仿擬出“保健食品”、“綠色食品”、“太空食品”、“無公害食品”、“轉基因食品”等。
二、英漢語詞語理據性對比的理性分析
(一)英漢文字體系的異質性特征分析
英語屬于表音文字中的音素文字,其文字系統微觀結構屬于完全依據語音的任意性符號,音素組合的任意程度很大,信息量很低。除合成詞外,數以萬計的英語單詞都是非自釋性的,形成了較為靈活的“語義邊界”,語境適應性強。英語的字母-音素組合,使英語詞具有形態發生能力,廣泛帶有形態功能標志和詞性標志,語法結構顯性化,構詞法也比較復雜。除詞類轉換詞形無變化外,其他手段詞形均有變化,而且主要靠加綴法,是典型的語法型語言,有的語言學家稱之為形合。由于英語中只有200余個搭配力強的音節,充其量能衍生800多個音節,這賦予了英語必須充分利用舊詞,以舊詞寓新義,也必須大量吸收外來語兼容并蓄,是世界上開放性最強的語言特征。漢語屬于表意兼表音文字,形聲字占80%以上,其文字系統微觀結構的圖象性很強,任意程度低于表音文字,信息量高于表音文字,個體自足性(結構獨立、意義自釋、詞性內含)很強,視覺語義分辯率高,形成了因形見義的獨特性,“語義邊界”相對凝滯、不夠靈活,詞義執著,語境適應性弱。詞與詞的結合主要是語義關系聯想,沒有明顯的外部形態特征,沒有顯性的詞類分別,語法結構隱性化,一切盡在不言中,是典型的意合語言。[9]因此可以說漢語的語詞就像自由活動的粒子可以相對隨意地碰撞結合,意蘊豐富有余,配合制約不足。其構詞法簡便,字與字直接對接可以組成50萬個有義語素(其中約定俗成的約7000個),造字能力強,這是漢語傾向于寓新義于新詞,排斥一詞多用,外來詞吸收較少的根源之一。
(二)英漢語詞語理據性總體大小比較
一種語言的理據性大小是由其詞匯體系中單純詞、合成詞數量的多寡決定的。一般來說,單純詞越多,理據性越小(漢語另當別論)。反之,合成詞越多,理據性越大。
根據《漢語詞匯的統計與分析》[10],漢語獨體字單純詞在現代漢語詞匯中僅占16.7%,加上合體字單純詞,漢語中所有的單純詞也只占總數的20%左右。這樣有80%左右是合成詞。胡裕樹談到:“漢語詞語的80%都屬于合成詞(派生詞+復合詞),因為漢語中詞綴很少,因此我們可以認為大多數現代漢語合成詞均為復合法生成的詞。”[11]
英語方面,根據Dupuy對267000詞族的統計,單純詞大約為45%左右,復合詞為25%左右,派生詞24%左右。[12]可見英語中單純詞的比例遠遠超過漢語。
因此,從詞匯結構分析,漢語詞匯的理據性要強于英語,原因就是絕大多數漢語的詞是復合詞,都有較高的透明度,其意義都是可從組成的語素中推斷。
1.漢語詞語理據性的增強。索緒爾認為漢語是最缺乏形態理據的語言之一,屬于典型的“詞匯邏輯語言”。他所指的其實是古漢語。絕大多數的古漢語詞都是單音節字(至少是書面形式的文言文),即“語素—字母—詞”三位一體的。而現代漢語則不同。在漢語的發展過程中,其語音系統不斷簡化,這樣勢必使漢語中單音節詞的同音詞大量增加,結果導致詞匯系統中單音節詞向雙音節詞發展的趨勢。另外,隨著白話文的普及,許多現代漢語詞語已由單音節詞轉化為多音節詞——主要是雙音節詞。越來越多的派生詞和復合詞出現,構成了現代漢語詞匯體系的主干部分,導致了現代漢語系統與古代漢語系統的不同,其結果使漢語的詞語越來越具有理據性。隨著復合法生成詞語的增多再加上形聲造詞法的廣泛應用,產生了現代漢語的詞語理據性比英語逐漸增強的結果。漢語與英語相比較而言,漢語中的詞綴要比英語少,英語派生詞在新詞中的比例高達30%-40%。英語中某些成對的派生詞所表達的意義在漢語中要用不同的詞來表達,因此漢語的派生形態理據比英語弱。但是漢語的復合能力則很強,漢語新詞語的主要構詞方式就是復合法,而英語復合詞僅占新詞的28%-30%,因此漢語的復合形態理據要高于英語。
2.英語詞語理據性的減弱。英語具有許多獨有的特點,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特點就是它非凡的接受性及適應異質性。它從世界上幾乎每一個地方吸收素材并使之成為自己的一部分。英語已經從Anglo睸axons時期的“純”語言(只用自身的詞語復合成分構詞,而不接納外來詞語)轉變成了最“混雜”的語言(在整個歷史過程中兼收并蓄世界各地的語言成為自己的語言)。隨著歷史的發展、英國的殖民擴張和許多以英語為官方語言的移民強國的崛起,英語和其它語種揉和的現象日趨增多。英語原始的特質因社會的變遷和它在這變遷中的作用將被它新的“包容性”的特征所取代。根據語言學家的統計,80%的英語詞匯均為外來語。[13]
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看到,雖然英語的詞語理據性呈逐漸減弱的趨勢,英語的命名方法也仍在向透明度和理據性發展。尤其是新詞發展方向似乎更傾向于復合詞。如根據《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和玊heOriginofEverything,早先的球類項目似乎都是單純詞:cricket(板球,13世紀),golf(高爾夫球,1457),tennis(網球,1873);而后面命名的球類項目幾乎都是復合詞:table瞭ennis(乒乓球,1880),basketball(籃球,1891)。[14]Stockwell&Minkova;指出“復合詞是英語詞匯中新詞產生的最大源泉”。[15]原因在于簡單明了。
三、結語
通過對英漢詞語理據性及構詞形式的對比分析,可以看出英漢語的詞語理據在語音理據、形態理據、語義理據方面都有各自的特點。英漢語新詞語的理據也表現出類似的特點。英漢語言這一方面的對比分析和描述,有助于英漢語言學習者了解英漢詞語不同理據的根源,認識英漢詞語理據性的強弱差異及在各自詞匯體系中的體現,同時也能使英漢語言學習者對不同語言中詞匯表達的差異引起足夠的關注。
參考文獻:
[1]曹煒.現代漢語詞義學[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1.
[2]邵志洪.英漢語研究與對比[M].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1997.
[3]許余龍.對比語言學概論[M].第五版.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4]ULLMANN,S.Semantics:Anintroductiontothescienceofmeaning[M].Oxford:BasilBlackwel,1962.
[5]魏志成.英漢語比較導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6]李國南.英漢修辭格對比研究[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
[7]SAUSSURE,F.1916,courseingernarallinguistics[M].高名凱,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66.
[8]汪榕培.英語新詞的來源及展望[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0,137(9):7-11.
[9]蔡基剛.英漢詞匯對比研究[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10]北京語言學院語言學院研究所.漢語詞匯的統計與分析[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5.
[11]胡裕樹.現代漢語[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12]DUPUY,H.J.Therationale,developmentandstandardizationofabasicwordvocabularytest[M].Washington,D.C.:U.S.GovernmentPrintingOffice,1974.
[13]何善芬.英漢語言對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14]王艾錄,司富珍.語言理據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