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貴琴
每個學校都有一些“特殊”的學生,包括學困生、外地生和單親家庭的學生。家庭不夠富裕、成績不夠突出,心理脆弱是其共同的心理特征,而消極和偏激則是他們的行為特征。只有愛才能撫慰他們的心靈,這種愛由教師的責任感而生。要做好這些“特殊”學生的心理教育引導工作,應重視以下幾點。
一、“愛”學生,首先要關心和尊重學生
愛是學生心靈成長的甘露,愛是維系師生情感的紐帶。正如高爾基所說:“誰愛孩子,孩子愛誰”,只有愛孩子才能架起溝通師生情感的橋梁。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技巧的頂峰——即師生間交往的和諧境界。”愛學生,就必須善于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愛他們的喜怒哀樂。有時一個關愛的眼神,一句信任的鼓勵,都能贏得學生的愛戴和信賴,會使他們能充分享受到學習成功的樂趣。愛如春雨,悄悄滋潤著學生心田,心靈的塑造借助愛的感染會水到渠成。唯有對學生付出深切、真摯、持久的愛心,才能激發學生真誠的情感,獲得學生純潔的友誼,換取學生的真心。
教師要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創造激情讓所有的學生都抬頭走路,以此造就學生完美的個性特征。與學生談話時,多一些笑容,少一些訓斥;多一些民主,少一些壓制,消除心理障礙,讓他們感到教師可親、可信,從而敞開他們的心扉。處理學生關系時,要將教師的愛心和精力更多地獻給他們,既要錦上添花,又要雪中送炭。不可戴有色眼鏡橫加指責,應實事求是地分析,不姑息偏袒,讓他們感受到處處都存在公平和爭議。
二、“愛”是打開學生心扉的鑰匙
冰心老人說過:“世界上沒有一朵鮮花不美麗,也沒有一個孩子不可愛。”在孩子們眼里,教師應該是最親近的人,是學生在學校最值得信賴的人,教師要與孩子多溝通,注意傾聽他們的心聲。溝通不是簡單的批評教育、打罵懲罰,而是與他們建立互相尊重和理解的友誼,讓他們的壓力和不良情緒可以自由地表達和宣泄。教師的安慰、支持和合理的期望是學生走出陰影的法寶,聆聽教師溫和的話語和耐心的啟迪,是他們告別失敗、重樹信心、走向成功的開始。部分學生情感變化幅度大,日常行為具有無常性、逆反性的特點,因此,作為教師應該成為他們情感壓力的減壓閥,怪戾行為的緩沖器。因為我們知道,基于理解的寬容與關愛同等重要。耐心聆聽學生的真情傾訴,循循善誘地引導學生自控自強,讓他們時時處處感覺到:艱難的日子里,老師在與我同行。
三、“愛”是關注學生健康成長的手段
人們常說:“成功是對自己能力的證明,是對學習最好的獎賞”。“愛”,使教師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并給予及時表揚,使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快樂。當他們沮喪時,教師要鼓勵他們相信自己,不自暴自棄;當他們遇到困難時,教師要設法消除他們的畏懼心理,并教給他們克服困難的方法。在集體活動中多為他們搭建一個展示才華的平臺,讓他們體會到個人價值實現的成就感。因為他們同樣希望為集體作一點貢獻,但自身的能力限制使他們無法成為集體活動的組織者、中心人物,只能成為集體活動的被動參與者,成為集體活動的看客。人越多的時候,往往也是他們最落寞的時候,從而產生對集體活動的逃避。只有緣自內心、毫無矯飾的愛,才會使老師走進一個個特殊的心靈,解讀一個個特殊的故事;出于對家庭和社會的責任,使我們有義務引領那些受傷的孩子走出心靈的陰霾,為家庭和社會消除那些潛在的壓力。
學生好比種子,需要教師提供土壤、水分、肥料、空氣和陽光。每個人都有要求進步的愿望,每個人都有豐富的潛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智能優勢,通過良好的教育和訓練,每個學生都能成材、成功,這是教育的本意和真義。“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會多出一批好學生”。因此,教師要相信人人都有才,才會正確對待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潛能;相信人人能成才,才能找到適合學生發展的好方法、好途徑。
人的一生會遇到各種困難和挫折,而這些“特殊”學生的困難更大些,這就需要引導他們正確地認識挫折,把生活的壓力轉化為前進的動力。生活上的磨難只會讓人更加成熟,自信的人決不會因為身處逆境就停止拼搏,相信自己經歷暴風驟雨之后,一定會見到彩虹。引導他們認識到太陽只有一個,但星星無數,做什么并不重要,關鍵是要在自己的崗位上發揮聰明才智。教師要以“愛”為舟,通過心理咨詢和政治教育化解學生心中的障礙,使他們逐步形成豁達的個性,建立起健康的心理價值,成為全面發展、身心健康的新世紀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