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權 廖秋敏
摘要:創投引導基金是政府為支持創業投資而設立的政策性基金。在國家有關文件發布后,中國各地引導基
金發展迅速,這對于促進中國創投事業發展有著深遠的意義。對做好創投引導工作而言,良好的信息透明是一個非金發展迅速,這對于促進中國創投事業發展有著深遠的意義。對做好創投引導工作而言,良好的信息透明是一個非投引導基金的信息透明度,促進中國創業投資事業的發展。
投引導基金的信息透明度,促進中國創業投資事業的發展。
中圖分類號:F830.9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9)30-0047-02
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是指由政府或相關部門設立,旨在引導社會資金設立創業投資企業的政策性基金,其根本目的是運用基金的杠桿作用引導社會資金為具有較高潛在成長性的創新、創業企業融資,從而促進特定產業發展,增強經濟活力。之所以政府選擇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來刺激資本市場對創業企業的關注與興趣,其原因在于市場的失靈,如普遍的不完全市場和不完全信息,盡管創新、創業企業可能具有相當的成長性和回報,對風險的考慮仍經常使創業投資供給相對不足,特別在風險投資不發達,資本市場不完善的環境下,金融市場的資本對創業投資更是望而卻步。
在國外創投引導基金已有較長的歷史,如人們津津樂道的美國SBICS計劃、以色列YOZMA基金等,它們對于刺激創業投資、促進創業企業發展并擴大其運作所帶來的正外部效應都起到了相當的作用。在中國,政府對于創業投資,特別是涉及新技術的創業企業支持已有相當歷史,如1985年創立的“中國新技術創業資本基金”,不過嚴格意義上的創投引導還處于初始階段。盡管如此,近幾年,中國的創投引導基金發展還是比較迅速的,產生了一大批績效良好的引導基金,如,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浦東新區創業風險投資引導基金、中關村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天津濱海新區創業風險投資引導基金等。同時,隨著《關于創業投資引導基金規范設立與運作指導意見》(國辦發[2008]116號)文件的出臺,各地對引導基金的熱情不斷高漲,同時學術界對如何運用好這一工具的研究也逐漸升溫。
影響創投引導基金績效的重要問題之一是眾所周知的委托代理問題,盡管其運作擺脫了政府直接參與創投項目的非專業性及其一系列相關困境,但委托代理問題仍舊讓人困擾,并且因為多層的委托使其有更加復雜化的可能。對于這個問題不少學者從治理運作模式,法律法規環境等角度提出了相當的建議。不過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對信息公開這一傳統而低成本的管理工具運用關注似乎還是不足,而良好而主動的信息透明無論從引導基金的性質還是其他方面都是必要的。
首先,從性質看引導基金是政府設立的政策性基金,其目的是克服單純通過市場配置創投資本的市場失靈,滿足社會公共利益的需要。其資金主要來源為“支持創業投資企業發展的財政專項資金、引導基金的投資收益與擔保收益、閑置資金銀行存放利息或購買國債所得利息、個人企業或社會機構無償捐贈。”我們可以發現,資金來源的“公共性”、“政策性”決定了對于資金的使用及使用的效果,引導基金有義務向社會公眾進行主動的公開,保障公民的知情權。
其次,信息的透明是解決委托代理問題的有效手段,這已經被實踐所證明。對于創投引導的委托代理,不少學者所關注的是所謂二層委托問題,即引導基金、創投企業、創業企業三個行為主體的兩層委托代理契約問題。而實際上引導基金作為一個被委托管理公共資金的機構,其本身與公眾就存在契約關系。在一定時期內,基金管理官員的訴求與基金目標一致時,積極和嚴謹的態度能給基金的績效帶來相當的保障。而一旦官員的態度受某種因素的影響,就算嚴格的內部規章與程序也容易在權力的面前出現彈性和惰性。比如說創投官員也有被“尋租”的可能;又或者當基金的運作成為一項常態事業,其作為社會焦點的熱度降低,官員的懈怠亦有可能產生官僚情節而降低基金的效能。因此,來自于外部的,持續的壓力能夠給基金的長期績效帶來保證。而信息的透明給社會壓力的產生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此外,基金信息的透明有助于降低創業投資各參與方的成本,提高引導基金的效率。比如引導基金聯系著創投企業或潛在投資人及創業創新企業,有平臺作用。參與方對該平臺運作,包括組織、程序、規則、特點、績效的事前、事中了解有利于其在計劃、決策等管理活動中以較低成本獲得更多參考信息,提高效率。
對于信息的需求者,信息透明的兩大要求即信息的可得性與信息的易得性。可得性很好理解,實施也相對簡單,只要在法律層面做出規定即可。在以往的實際操作中較難的是后者,即以較低的成本(包括時間及經濟成本)方便的獲得。限于篇幅,只選取美國中小企業管理局(SBA)的創投引導項目,即SBIC計劃的作為對比分析的對象。
SBIC計劃即小企業投資公司計劃,由SBA負責管理。是美國政府幫助小企業獲得無法從銀行或其他私人來源獲得權益資本和長期貸款的援助計劃,計劃的核心是與加入計劃的私營投資公司合作給予中小企業風險融資。其主要的資金的來源是SBA擔保發行的債券和參與型證券在資本市場上募集的資金,這與中國的“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的資金來源有很大不同,不過兩者基本原理還是相同的。
SBIC計劃的信息公開屬于SBA信息公開工作的一部分,SBA主要通過其網站作為信息公開的主要管道和窗口,有以下兩個突出的特點:
1.責任明確、主動性強
SBA為保障其相關工作的信息透明,實施了信息自由法案計劃。設立首席信息官辦公室,下轄項目管理辦公室、信息安全辦公室、客戶關系管理辦公室、信息支持系統辦公室等多個部門,專門負責SBA的信息透明保障工作。SBA還編制了《信息質量準則》并于2002年10月執行。《信息質量準則》針對信息質量的政策、SBA的信息質量標準及分類、信息發布前的檢查、信息質量的有關責任、受影響的相關人當認為SBA所發布、保存信息不準確、不一致或為遵循準則時尋求糾正的官方機制等做出了規定。
除了涉及國家安全、僅僅涉及內部人員規則慣例、商業機密、個人隱私等《自由信息法案》豁免公開的九類信息,SBA公開所有其發布、保存、收集的相關資料信息,其中包括SBICS計劃所實施而產生的相關信息,且多數通過其網站主動公布。此外,SBA還提供如何申請查閱相關信息的途徑,包括申請程序、聯系方式、反饋方式等。每年SBA主動編制《信息自由法案報告》對該財年的信息公開情況進行總結,接受公眾監督。
2.信息的高質量
信息的高質量要確保三個方面,即信息的客觀性、完整性、實用性。
信息的客觀性要求信息的發布準確、清晰、完整、無傾向性。完整性主要指確保信息的安全,不被篡改或損毀。信息的實用性主要指SBA盡最大可能從各個角度保證信息對所需者的實用性,包括經濟組織、非經濟研究組織、教育研究機構、普通公眾。高質量的信息公開集中體現在信息的實用性上。SBIC的申請人、已獲SBIC執照的公司、尋找投資的企業家等都能在SBA的網站上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當然,對于研究者、媒體、公眾,找到自己關心的信息也非難事,SBA設立網上圖書館,從SBIC各項涉及的法律、程序到詳盡的年度財務報告、特別報告,跨年度業績研究報告等,都可在線查閱。此外,在發布重大影響的金融統計信息時,SBA還發布相應的數據、模型、并明確出信息的來源,以有助于公眾在懷疑其客觀、真實的情況下自己進行評估。對于相關人所提出的信息公開申請,除被豁免信息及由于表述不清有查閱難度、資料已被他人占用等少數情況,一般申請都會被有效的處理。如,《2008財年信息公開報告》顯示所有申請中86%被批準,5%被部分批準,處理平均時間14.1天,97%的申請在1~20天內處理。
比較SBIC計劃的信息透明情況,中國創投引導基金的信息公開情況似乎不盡如人意。多數新基金設立后除有公布“管理辦法”對基金的管理部門、管理規則、資金來源的簡單交代外,其他信息很難在公開的媒介上找到;不少有歷史的基金設有網站但信息透明不夠,歷年資金來源總量、使用投向、回收總量、利用效率、業績具體如何不清楚,有的只給合作創投企業鏈接,而創投企業多屬非公共性單位,多數信息不需向社會公開;有的不從信息需求者角度考慮,如文件法規不公開、條件標準不公開,只有“聯系我們”鏈接下電話、地址等簡單信息,潛在的投資人、企業家等必然花費較多的時間成本來了解相關信息。當然,也有信息透明工作較好的基金,如科技部下屬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不過比較SBIC計劃的信息公開,仍有差距,比如在年度報告里財務數據似乎不夠清晰,業績介紹也不夠完全。
簡單分析,對信息公開這一公共管理有效工具的長期忽視應當是首要原因。盡管2008年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息公開條例》,但各地各部門的主動性依然不夠。此外,中國許多引導基金屬于多頭領導機構,既有財政部門,又有國資委、發改委、科技局等等,信息公開的責任模糊。當然,成立時間短,經驗不足,也是原因之一。
信息透明的差異雖然不一定導致引導基金績效水平的差異,客觀的看,中國既有引導基金的效果還是不錯的。但我們從以往如社保基金、住房公積金等公益性基金的多個案例中,可以看到缺乏信息的公開給問題的產生提供了很好的環境。特別是向創業引導基金這樣面臨長期風險、績效短期評估難的資金,中國新技術創業投資公司在缺乏公共監督的情況下最后轉而進行金融證券業務并導致關閉就是同領域中一個極端的例子。我們應當借鑒國外相關經驗,將創投引導基金的信息透明度提高,促進中國創業投資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