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丹丹 劉 莉 郭 博
摘要:給學齡前兒童安排合理的膳食是滿足其營養素攝入的保證,對散居兒童和托幼機構的集體兒童均有重要的意義。研究表明,兒童中,尤其是偏食、挑食的兒童中,更容易出現營養素缺乏、智力發育遲滯、機體防御機制損害,使得其癌癥的發病率增加。因此,家長應根據這一期兒童生理心理發育的特點、營養素的需要量,安排平衡的膳食保證全面的營養供給,以促進兒童健康成長。
關鍵詞:學齡兒童;膳食;營養
中圖分類號:G618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9)30-0263-02
兒童和青少年時期可分為小學學齡兒童和中學學齡兒童。小學學齡兒童:一般指6~12歲進入小學階段的兒童,也常稱為學齡兒童。中學學齡兒童:一般指13~18歲進入中學階段的青少年,此階段正值青春期。
學齡兒童體格仍維持穩步的增長,除生殖系統外的其他器官、系統,包括腦的形態發育已逐漸接近成人水平,獨立活動能力逐步加強。青少年體格生長發育速度加快,尤其是在青春期,身長、體重突發性增長是其重要特征,被稱為第二個生長高峰。除體格發育外,此期生殖系統迅速發育,第二性征逐漸明顯,內臟功能日益發育成熟,大腦的機能和心理的發育也進入高峰,身體各系統逐漸發育成熟,是人一生中最有活力的時期。
(一)能量
生長發育中兒童青少年的能量處于正平衡狀態。各年齡組能量推薦攝入量(見表1)。能量的來源比例分別為:碳水化合物55%~65%,脂肪25%~30%,蛋白質12%~14%。
(二)宏量營養素
1.蛋白質。蛋白質提供的能量應占膳食總能量的12%~14%。動物性食物蛋白質含量豐富,氨基酸構成好,如肉類為17%~20%,蛋類為13%~15%,奶類約為3%,植物性食物中大豆是優質蛋白質的來源,含量高達35%~40%,谷類含5%~10%,但利用率較低。
2.脂類。兒童期脂肪適宜攝入量以占總能量的25%~30%為宜。青少年時期是生長發育的高峰期,能量的需要也達到了高峰,因此一般不過度限制兒童青少年膳食脂肪的攝入。因此,在脂肪種類的選擇上要注意選擇含必需脂肪酸的植物油。
3.碳水化合物。長期以來,碳水化合物一直是人類膳食中提供能量的主要來源,與蛋白質和脂肪相比,碳水化合物是更容易被機體利用的能量。學齡期兒童與青少年膳食中碳水化合物適宜攝入量以占總能量的55%~65%為宜。保證適量碳水化合物的攝入,不僅可以避免脂肪的過度攝入,同時會增加膳食纖維及具有健康效用低聚糖的攝入量,對預防肥胖及心血管疾病都有重要意義。
(三)礦物質
1.鈣。青春前期及青春期正值生長突增高峰期,為了滿足突增高峰的需要,11~18歲青少年鈣的適宜攝入量為1 000mg/d,7~10歲鈣的適宜攝入量為800mg/d。鈣的可耐受攝入量為2 000mg/d。奶和奶制品是鈣的最好食物來源。
2.鐵。鐵缺乏除引起貧血外,還可能降低學習能力、免疫和抗感染能力。青春期貧血是女童常見的疾病,值得特別關注。兒童各年齡的鐵推薦攝入量(見表2)。
3.鋅。兒童缺鋅的臨床表現是食欲差,味覺遲鈍甚至喪失,嚴重時可引起生長遲緩、性發育不良及免疫功能受損。兒童青少年鋅的膳食推薦攝入量(見表2)。
4.碘。碘缺乏在兒童期和青春期的主要表現為甲狀腺腫,尤其是青春期甲狀腺腫發病率較高,需特別預防。為預防缺碘,應堅持食用碘鹽,并注意碘鹽的保存和烹調方法。碘攝入過多會對身體有害,引起高碘性甲狀腺腫,兒童青少年每日攝入碘量如超過800μg,就有可能造成過量,對健康帶來危害。
(四)維生素
1.維生素A。嬰幼兒和兒童維生素A缺乏的發生率遠高于成人。每日的RNI攝入量如表3所示,與動物性來源的維生素A比較,植物來源的胡蘿卜素效價較低。
2.維生素B1。精加工谷類的普及,使兒童維生素B1的缺乏成為目前較常見的營養問題。每日的RNI攝入量如表3所示,維生素B1廣泛存在天然食物中。
3.維生素B2。兒童青少年緊張的學習生活,使其易發生維生素B2缺乏癥。每日的RNI攝入量如表3所示,谷類、蔬菜水果含維生素B2量較少。
4.維生素C 。中國兒童青少年膳食維生素C參考攝入量如表3所示。新鮮的蔬菜、水果是維生素C豐富的食物來源。
給學齡前兒童安排合理的膳食是滿足其營養素攝入的保證,對散居兒童和托幼機構的集體兒童均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