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玲
隨著經濟復蘇信號逐漸增強,監管層對銀行業資本監管日趨嚴格,未來銀行業將趨于資本節約式發展。但對投資者而言,不必過分關注銀行業融資壓力,在基本面持續好轉的情況下,行業仍值得被看好。
銀行監管趨嚴,這是不爭的事實。此外,興業銀行于9日宣布,其股東大會已通過了配股方案,擬募集資金凈額不超過180億元人民幣。興業銀行再融資令市場對于銀行業融資潮的憂慮升溫。隨著各銀行的融資壓力增大,目前市場最為關心的問題就是,銀行融資缺口到底多大?投資者應如何看待行業未來發展?
資本監管環境趨嚴
2009年信貸的天量增長所可能滋生的風險,一直為監管層所關注。隨著經濟復蘇信號逐漸增強,監管層陸續出臺了資本管理類規定,包括《關于完善商業銀行資本補充機制的通知》,以及將于2010年底實施的資本充足率相關指引征求意見稿(規定將銀行對證券公司、保險公司以及其他商業銀行(大額少數股權)的資本投資從合格資本中剔除,同時嚴格了資本指標的分子“合格資本”和分母“風險資產”的計算),意味著我國銀行業資本監管日趨嚴格,先前資本軟約束、粗放型擴張的時代一去不復返,未來銀行業將趨于資本節約式發展。
而且,就目前情況來看,資本要求對銀行業務擴張的約束效應已有所顯現。09年中期數據顯示,由于“以量補價”策略的實施,部分資本狀況一般的銀行在資本充足指標方面下滑明顯,甚至接近監管底線。因此補足資本成各行工作重點,也是對市場心理影響最大的因素之一。
銀監會于2009年10月中下旬發布了《關于完善商業銀行資本補充機制的通知》的正式文件(簡稱“新資本通知”),相比之前的征求意見稿,該通知在多項限制條件上有所放寬。針對新資本通知的相關正式規定及調整了部分假設條件,我們對五種不同資本要求的情形下銀行未來兩年內的資本壓力進行測算。測算結果顯示:剔除交叉持有次級債新規對行業影響甚是有限,但其他規定將促發融資壓力。
資金缺口有多大?
根據我們推測,其中可能性較大的是,基于銀監會王兆星副主席2009年12月刊登于《中國金融》中的文章觀點:大型銀行和中小銀行在2010年分別滿足資本充足率緊迫線11%和10%、在2011年分別達到中長期資本目標(大行:ccAR7%和CAR11%;中小行:CCAR7%和CAR10%)。測算結果還顯示:除了已公布但尚未實施的2982億元資本補充計劃(其中557億元為股權融資)外,上市銀行在2012年之前仍有1520億元資本補充需求(其中股權需求為205億元)。當然,完成已公布但未實施的資本補充計劃后,上市銀行的融資壓力各異,如三年至三年半內無緊迫融資需求的銀行包括:工行、深發、寧波、北京、和南京等;2012年前有緊迫融資壓力的銀行包括浦發、華夏、交行、中行、中信和民生。
當然,如銀行業綜合化經營步伐加快,不排除部分并無緊迫資本補充需求的銀行將為業務發展長期規劃而提前作出融資安排。這也需要投資者做持續關注。
基本面才是未來投資中最重要因素
監管環境趨嚴雖促發融資壓力但長期有助行業穩健發展,將促使未來銀行業將趨于資本節約式發展,同時促使市場更為青睞資本集約型、資本運用效率高的好銀行。鑒于行業基本面未來持續回升態勢確定、市場對行業未來業績可能超預期的提前反映,以及目前的估值優勢,我們將行業評級由“謹慎推薦”調高至“推薦”。在個股選擇方面,我們認為應基于銀行的長期基本面。結合目前銀行的經營環境,建議可關注兩條主線:(1)充裕的資本狀況(近三年內無緊迫資本壓力)保證后期擴張無資本瓶頸制約、業績改善趨勢明顯、資本節約且資本運用效率高等基本面良好的銀行:包括穩健型的工行和建行,以及成長型的北京銀行。(2)已公布資本補充計劃(負面影響大部分已被市場所消化)、業績改善趨勢明顯且業績彈性較大、資本節約且資本運用效率高等基本面良好的銀行:包括招商銀行和興業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