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伶伶
曹妃甸地處河北省唐山南部沿海,至今已有5000多年歷史,因島上原有曹妃廟而得名。近年來,先后有二十幾位黨和國家領導人到這里視察,對曹妃甸的開發建設做出重要指示。目前,曹妃甸已進入以產業發展帶動全面開發建設的新階段。據曹妃甸管委會介紹,曹妃甸每年用工約2000~4000人。面對這個強大的就業市場,唐山職業教育辦學模式必須向多元化轉變,加強技能型、緊缺人才的培養。
一、實施分段培養
以學校的優勢專業為依托,實施分段培養。許多職業學校多年來都形成了自己的強項專業,例如唐山化工技校的化工工藝專業,師資能力教學水平都比較高。從曹妃甸招商合作局重點推進項目來看,無機化工、有機化工、石油化工、鹽化工、煤化工等有著廣闊的需求前景,學校在發展優勢專業的基礎上,推行1+1或2+1模式。即學生在學校學習1~2年的文化、專業課和操作技能后,最后一年與企業對接,轉入企業需要的專業進行對口學習。這樣既可避免學校因短期利益影響,造成學生質量下降,又可快速補充企業技工人才的空缺,滿足發展需要。
二、短期培訓
科學技術是生產力,其前提是科學技術的載體如機器設備、圖紙、工藝等被操作者掌握并運用。而短訓班正是使科學技術與勞動者結合的最方便最快捷最有效的形式。面向曹妃甸大港口、大鋼鐵、大化工、大電力的全面開發建設,職業學校引入短期培訓非常必要。通過各類短訓班,使生產力第一要素——勞動者的自身素質得到提高,使知識轉化為職工的工作能力和生產技能,產生相應的社會經濟效益,為形成生產力奠定堅實的基礎。例如,唐山化工技校將下崗工人再就業培訓、企業新職工上崗培訓、化工檢驗工的達標培訓、掌握新技術新工藝的企業職工更新培訓等列入學校的培養模式,培訓近2000人,對企業和社會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短期培訓以其適應性、靈活性、實用性和速效性的優點會倍受企業的青睞,同時短期培訓可使受培訓者在短期內掌握一門技能,達到企業上崗要求,順利就業。
三、定單培養
定單培養是學校根據用人單位對人才的數量、學歷、能力等方面的要求,與用人單位簽訂協議,學校按照企業用人條件組織招生,依雙方協商制定的教學計劃,共同承擔教學和培養任務,學校負責理論課和專業課教學,企業負責崗位實踐技能培養。因有企業直接參與教育,學生對企業的認識深刻,對企業的認同感強,學習目的明確,無找工作之憂;對企業而言,學生畢業就可以上崗,無需再培訓,縮短了學生進入企業的不適應期,使企業節省了成本,提高了效益。唐山市二十冶技校與曹妃甸首鋼已完成定單培養1700多人,實現了校企雙贏。
四、長期合作
曹妃甸工業區初步規劃面積310平方公里,將在這里構筑以現代港口物流、鋼鐵、石化、裝備制造等四大產業為主導,電力、海水淡化、建材、環保等關聯產業循環配套,信息金融、商貿、旅游等現代服務業協調發展的循環經濟型產業體系。國內外許多知名企業將會集一堂,共同打造曹妃甸美好的明天。主動尋求與大中型企業的長期合作,是職業教育落實科學發展觀,保持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
職業學校要積極主動地與大型企業建立長期的利益資源共享關系。一是尋求企業向學校投資,向學校提供設備、資金的支持,例如與學校共建實訓廠、綜合實驗室,改善學校的硬件設施,提高辦學水平。二是爭取讓企業提供技術支持,保證學生專業技能學習與企業生產設備的更新換代保持同步,使學生能夠及時地學習到最先進的生產技術。三是為學生操作技能的提高、專業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提供機會和崗位,使學生感受企業氛圍,參與企業的生產活動,接受企業文化的熏陶,養成良好的職業素質。同時,學校根據企業的生產方向組織教育、教學及實習,形成無縫對接。同時學校積極主動地參與企業的技術革新和新產品開發,參與企業的技術攻關,針對企業的發展需要設立科研課題,并將研究成果轉化為生產力,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這種產學合作,在最大程度上實現了學校和企業資源、環境的共享,有效地發揮了學校和企業各自的優勢。
曹妃甸的開發建設如火如荼,面向曹妃甸的發展方向,實施多元化辦學模式,不僅滿足了職業教育發展的需求,滿足了企業的用人需求,同時也滿足了學生求知、就業的需求,有力地促進了職業院校技能型人才的全面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