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愛文
一、立足自身走好產教結合之路
1實訓設備要選用生產型
新的教學設備的應用為直觀教學帶來了不少方便,但也有不能用于生產教學、不利于實現產教結合、學生操作時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等缺陷。據調查,絕大多數學生喜歡在生產型設備上操作,生產型設備是實現產教結合的基礎。
2狠抓基本功訓練,強化質量、安全意識
實習指導老師必須手把手地教,學生要一招一式地學,先易后難、循序漸進,先進行單項工序操作,最后進行綜合加工訓練。在訓練時還要培養學生的安全生產、產品質量、職業道德意識,樹立安全第一、質量至上、尊師重教的理念。
3對外承接加工業務,模擬企業生產
學校要利用現有的生產設備,承接一些對外加工業務,實現足不出門的產教結合。接單的目的是為了鍛煉學生的技能,提高他們的操作水平,盈利是次要的。如果不做訂單,學生的積極性和認真程度都會受到影響,產教結合也就無法很好地實現。為了確保對外加工產品的質量,獲得更多的加工訂單,讓產教結合得更緊密,學校要參照企業的考核辦法,對學生進行工時、廢品率考核,考核結果作為學生操作成績的主要依據,全方位模擬企業生產管理模式,為此要建立與企業相一致,又具學校特色的產品檢驗制度和獎勵制度。檢驗既是判定產品合格與否的過程,又是發現問題、提高操作水平的機會,因此學校的產品檢驗制度要突出自檢、同學問互檢、實習指導老師把關檢驗的結合,確保送出去的每一件產品都合格。獎勵制度也應針對學生的特點來制定,為提高學生的自信,培養膽大心細的工作作風,宜采用多獎、少罰或不罰。獎勵的形式也可多種多樣,如安排加工更復雜零件或實習車間的管理,提高其綜合素質,同時也為走出校門打下了堅實基礎。
二、加強校企合作提升產教結合的質量
1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關系
要始終把為企業服務放在第一位才能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關系,學校為企業服務首先要體現在想企業之所想、急企業之所急,也就是說學校要在自身的能力范圍內解決企業最想解決、最急需解決的問題。如企業急需技術工人,學生又在猶豫不決,這時學校就要出面做學生的思想工作,幫助企業留住技術人才,讓企業感到學校非常理解企業、支持企業,確實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企業就愿意和學校合作,樂意和學校一起培養技術工人。
2建立長久的校企合作關系
要把學校和企業看成是一個“利益共同體”,只有把企業和學校利益聯系起來,實現雙贏,才能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同舟共濟、博擊風浪。切忌把企業當成“唐僧肉”,向企業要錢、要物,學校首先要考慮能給企業提供哪些服務。
3實現崗位輪訓,提高綜合操作技能
在企業實習的學生每間隔一段調換工作崗位,盡量讓他們熟悉機械加工的各種工藝過程和各種機械設備的操作方法,接受更多實踐老師的指導和更多崗位的訓練。這就能大大提高學生的適應能力,同時還提高了他們學習和鉆研業務的興趣,讓他們感覺每天都在進步。
三、實現產教結合的意義
1產教結合促進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1)提高了學生思想素質。產教結合是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它能使學生在大量的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中得到鍛煉,許多學生為了按時完成生產任務主動放棄休息,培養了集體主義觀念和團結合作精神。
(2)學生樹立了競爭意識、效益意識。產教結合有利于拉近學生與市場距離,產教結合下的實習已不再是簡單的消耗性實習,而是效益性實習,使學生盡早、盡快地了解市場,更直觀地感受技術和管理帶來的經濟價值。
(3)提高了教學質量。實施產教結合改變了過去因實習消耗過大而弱化實習量、度的現象,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增強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4)鍛煉和造就了一支既能教書育人又能從事生產勞動、企業管理的教師隊伍。
2產教結合推動了教學改革的步伐,增強了學校的辦學活力,提高了學校的知名度
產教結合既能把前沿技術和市場消息及時傳入課堂,彌補教材的不足,又能把生產中的問題反饋于課堂,促進教學改革。這樣既能使理論教學不枯燥無味,又能使實踐操作“有知有味”,大大增強了學校的辦學活力。同時還可以讓企業對學生有更多了解,提高學生就業成功率和學校的知名度。
3產教結合使學校獲得可觀的經濟效益,顯著的社會效益
產教結合既降低了實習費用,又使學生在學習技能的同時創造經濟價值,受到學生家長、企業領導的贊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