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英
高職旅游教育的教材建設是一項戰略性、基礎性的工程。教材是實現培養目標的核心因素之一,高質量的教材是培養合格人才的基本保證,對高職旅游教育培養目標的實現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高職旅游地理教材是實現旅游地理課程教育目的的主要載體,是教師和學生開展旅游職業能力培養活動的基本依據。高職中國旅游地理教材建設上應本著厚基礎、重能力、求創新的總體思路,優化整合課程內容,突出高職教育特色。
一、目前高職中國旅游地理教材在職業能力培養方面的缺陷
1旅游地理教材表層系統在職業能力培養方面的缺陷
(1)旅游地理教材內容系統的缺陷。許多旅游地理教材在地理基礎知識、地理基本原理的文字表述上缺乏科學性。在總論部分像一部百科全書,在區域地理內容上,像一本旅游指南。許多高職旅游地理教材側重于景點描繪,忽略了學科的系統:在景點介紹上側重于外形特征的描述,而輕于成因和美學特征的概括:在各區旅游環境和旅游資源特征的評價和歸納上,面面俱到,但沒有突出重點和主要特征。
(2)旅游地理教材圖像系統的缺陷。地圖使用能力是旅游工作者的重要技能。圖像系統在旅游地理教材中有重要地位,它用直觀形象的地圖、地物像片、地理繪畫、地理圖示等形式儲存和傳遞地理信息。在當前使用的旅游地理教材中,有的整本教材一張圖像都沒有,這是地理教材的重大缺陷。同時這些教材也都沒有配套的地圖冊和填充圖,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讀圖、用圖和填圖能力。
(3)學校地理教材作業系統的缺陷。教材不同于其他書籍的重要一點,是它要安排作業練習。旅游地理教材中的作業系統,以指導學生獨立思考和進行實踐性活動的方式傳遞地理教學信息。目前,僅有部分旅游地理教材安排有課后作業題,而且這些作業多以填空、問答、判斷、名詞解釋等檢驗教材知識掌握情況的題型出現,僅要求學生從書本中尋找答案,要求學生動手的實踐型作業偏少。
2旅游地理教材深層系統在職業能力培養方面的缺陷
(1)強調學科知識系統性,忽視學生主體性。職業能力的培養不完全取決于旅游地理學科本身的內容,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材的編排、編者的加工、旅游地理學科內容如何在教材中被利用。從旅游地理教材知識體系結構上來看,目前高職旅游地理教材的基本模式是緒論、旅游資源概論、區域旅游地理三個部分。這是典型的地理學科教材模式,強調的是學科系統性,而不是以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為編寫出發點,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
(2)有職業能力培養意義的旅游地理內容的缺失。從教材的具體內容上看,許多在旅游工作中具有實用價值的旅游地理內容,如旅游資源美學賞析、旅游交通、旅游地圖使用、野外旅游資源調查和判斷分析的方法、自助導游設計、旅游線路設計、旅游環境保護、鄉土旅游地理等內容,在當前旅游教材中沒有得到體現。
二、以職業能力為核心,推進高職中國旅游地理教材建設
1可持續發展思想應作為中國旅游地理教材建設主線
可持續發展是旅游發展的終極目標和必然選擇,旅游可持續發展是可持續發展在旅游領域的延伸。要達到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對旅游從業者進行可持續發展有關理念的教育,讓每個旅游從業者樹立起根深蒂固的可持續發展觀念,并在旅游實踐中得以貫徹。旅游可持續發展思想是旅游職業能力核心靈魂和首要觀念。而進行旅游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教育,旅游地理學課程有著獨特的優勢。高職旅游地理教材要把建立人與環境、環境與發展相協調的旅游可持續發展的核心作為教材的主線,在強調具體職業能力訓練的基礎上把握住本課程的最高目標。
2基于旅游工作過程,根據職業崗位實際需要設計教材內容
從職業崗位實際需要出發編寫教材,實際上就表現為以“問題為中心”的綜合化,即圍繞一個能力或~項技能來取舍教學內容,不受學科體系的約束。高職中國旅游地理教材要以培養學生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為目標,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增強教材內容的實用性,在把握教材科學性、先進性的同時,體現出教材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也就是引導學生不僅能夠學習掌握知識,還要做到學以致用。
通過分析,對于高職旅游專業的學生,旅游地理課程培養的主要職業能力是:旅游資源分析和講解能力、旅游線路設計能力、保護旅游資源和旅游環境的能力。根據以上三大職業能力目標,將中國旅游地理的教材內容整合為三大部分:一是旅游資源概論,其內容包括旅游資源概述、自然旅游資源、人文旅游資源和旅游資源賞析;二是旅游線路設計,其內容包括旅游地圖、旅游交通、旅游線路設計基本理論、分區旅游地理等:三是旅游資源和旅游環境保護,其內容包括旅游資源開發、旅游資源保護、旅游行為的導引、旅游可持續發展理論等。
3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編寫教材內容
(1)對于旅游資源概論的內容,主要講述旅游資源的分類成因、特征和各種資源如何從美學的角度賞析。這部分內容牽涉到很多旅游相關學科的知識,傳統教材很容易把這部分內容寫成各學科知識松散的匯編。在編寫這部分內容時,必須從地理學的角度,把地理學的思想和理論貫穿于其中,以突出概論部分知識的理論性,使學生能掌握對旅游資源的分析、講解能力。
(2)旅游地圖、旅游交通和線路設計的基本理論是線路設計能力的知識準備,分區旅游地理部分是線路設計理論的具體運用和實踐。在分區旅游地理部分,要按照本區旅游環境、主要資源介紹、主要的旅游線路、旅游資源特征等精心設計教材內容,培養學生對旅游線路、旅游地圖、區域旅游資源特征等方面的職業能力。
(3)旅游資源和旅游環境保護模塊是目前旅游地理教材的薄弱環節,這部分的教材內容可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給學生介紹旅游可持續發展的理論、旅游資源開發和保護等方面的知識:
第二部分主要給學生介紹如何在旅游工作實踐中進行旅游資源保護的引導,如良好旅游行為的養成、對游客不文明行為的規勸等。
4精心設計實踐性作業,完善教材內容
旅游地理教材中要重視實踐性或者研究性作業的安排。填繪地圖、線路設計、收集旅游地理信息、自助旅游策劃、景點考察、旅游資源開發調查、模擬導游等類型的作業,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都具有無可替代的積極意義。如果是實踐型的作業,教材在作業題目中要介紹開展這種實踐性作業的方法和步驟。旅游地理教材圖像系統主要包括地圖、各種表格和插圖等。完善圖像系統,主要體現在地圖的完善,尤其是分區地理要配分區圖。
努力增加教材品種,使之系列配套。這個系列包括教科書、教學參考書、實驗教材。除了文字類教材和教輔教材外,要重視適用于高職專業的其他類型的課程資源建設,如多媒體課件和視聽教材等,尤其要重視網絡課程等信息化課程資源建設,形成文字教材、電子教材、教學軟件等,為教師與學生提供可共享的教學資源,也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平臺,使課程學習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適應多樣化的教學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