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巨棟
隨著社會競爭的日益加劇,人們的心理壓力進一步增大。技工學校的學生,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往往不能正確面對挫折和困難,不能適應社會需求,不能正確評價自我。因此,技工學校要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斷優化其心理成長環境,以增進學生的身心健康。
一、技工學校的學生心理現狀
1心理素質發展不平衡
技工學校的學生往往在自制力、意志力和毅力方面相對較弱,生活中一帆風順得意時,常產生明顯的優越感和盲目的自信,而一旦遇到困難和挫折,又易轉向情緒的反面,產生自卑感,甚至是悲觀失望的消極心理,一些不良信息就可能對他們的心理健康產生極其有害的影響。有些學生由于認識水平不足、自制力不強等原因,常常沉迷于網吧而不能自拔,從而導致學業荒廢、情感冷淡、心理發展異常。
2情緒和情感的發展不平衡
技工學校的學生多數處于青春期。這個時期的學生求知欲望強烈,思想活躍,容易接受新鮮事物,獨立自主意識增強,他們的生理發育和心理發展變化大、矛盾多,是一個“多事”的階段。他們明辨是非的能力較差,易沖動、理智差,獨立分析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弱,不愿受別人的管束,處事方法簡單且不計后果,極易造成嚴重后果。另外,不少學生往往具有焦慮、恐懼與失敗心理。焦慮是因心理沖突或個人遭受挫折以及可能要遭受挫折而產生的一種緊張、恐懼的情緒狀態。技工學校學生往往由于缺乏對紛繁復雜的現實社會的理性認識,從而產生了步入社會前的心理恐懼。
3存在逆反心理、盲從心理、攀比心理
由于就業形勢嚴峻,畢業生自我期望值高,很多畢業生很難找到理想中的工作。此時部分學生往往會產生逆反心理,把找不到好工作歸咎于學校教育和體制問題。由于畢業生缺少正確的自我評估,自我認識不足,對就業環境缺少分析,導致其求職過程中容易出現盲從現象,認為大部分人的選擇就是正確的,缺少應有的主見和獨立性。另外,畢業生在求職中的攀比心理也非常普遍,而這種攀比往往是不客觀的,傾向于眼前利益(如工資、待遇、工作環境等)的比較,沒有充分考慮個人特點及職業發展前景。
二、如何做好技校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重視賞識教育,注意發掘每個人的閃光點
環境可以對學生的心理產生不同的影響。如果個學生生活在批評之中,他就學會了譴責,如果一個學生生活在鼓勵之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一個學生生活在諷刺之中,他就學會了自卑:如果一個學生生活在表揚之中,他就學會了感激;如果一個學生生活在恐懼之中,他就學會了憂慮;如果一個學生生活在認可之中,他就學會了自愛。剛進入技校的學生,大都渴求老師同學的了解、信任和褒揚,渴望別人能尊重自己。因此,教師要運用多元智能理論評價學生,從溝通入手,多開展正面引導,注重賞識教育,揚長避短,鼓勵為主,尊重和信任學生,這樣才能逐步消除學生的自卑情緒,喚回內在的自信心。這是使技校新生形成健康心理的第一步。
2充分關注學生個性發展,以激發學生的上進心
心理咨詢是解決技校學生心理問題的特定形式,是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每所學校都應設立心理咨詢室、心理咨詢熱線電話、心理咨詢信箱,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使個別學生的心理問題得到較好解決,不斷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同時,應充分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多元智能理論的創始人、著名心理學家加納德認為:人類的智能是多元的,每個人都在不同程度上擁有語言智力、邏輯數學智力、空間智力、音樂智力、身體運動智力、人際交往智力、內省智力、自然智力等基本智力。個體之間的個性差異是各種基本智力的不同組合所致,他們在心理和智力上有著各自的強項,每個人都是聰明的,每個人都是出色的。因此,在確立成才觀的同時,教師還須認真地對待學生的個性差異,充分關注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使每個學生在智力上都得到充分的發揮。
3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提高其就業心理素質
良好的心理品質和健全的人格特征是成功就業的基礎和保障。當前,社會上一些人對中等職業技術教育缺乏正確的認識,存在著“讀技校是接受下等教育”、“上技校沒出息”的錯誤偏見,社會輿論的陰影籠罩著技校學生,這是技校學生產生悲觀情緒的客觀原因。針對這些情況,教師必須從我國的社會現狀和社會分工出發,幫助學生分析和認清社會現實。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人才的要求是多樣化的。引導學生正視現實,可以幫助學生消除悲觀情緒,樹立正確的成才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