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國東
案例教學法是運用案例進行教學實踐,改變傳統的以本為本、從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學方法的一種方法,它是促進學生成為教學主體,師生共同分析和討論各種案例來開展教學活動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自20世紀初被美國哈佛商學院倡導用于教育以來,已為愈來愈多國家實踐證明為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具有特殊效果的教學方法,并廣為采用。目前,在我國職業學校法律基礎課程中運用這種教學方法,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好法律基礎理論知識的同時,體會其精髓,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提高學生抽象思維、邏輯推理、歸納論證等能力,增強學生的法制觀念和學法用法的自覺性,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那么在法律基礎課中如何正確運用案例教學法,使其更好的為教育教學服務,筆者試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論述。
一、案例教學法在法律基礎課程中運用的必要性
1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法律基礎課由于理論性強,邏輯思維要求高,對于職業學校學生來說較為困難,容易出現難學、厭學現象。而案例教學法在法律基礎課中的運用,能夠以生動的案例及故事情節反映教學內容,使復雜理論知識簡單化,易被學生理解和接受,同時也減輕了法律理論的枯燥性,增強了其趣味性,從而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開闊思路,營造了良好的教學課堂氛圍,從而保證了課堂教學質量。
2有利于教師素質和教學水平的提高
一個適合教學實際、學生樂于接受的案例,往往需要教師下功夫去收集,需要教師平時細心從書刊、報紙、電視、互聯網等媒介去精選案例。而要做到這點,就要求教師具備良好的職業素質以及強烈的事業心與責任心。同時,要憑借豐富的教學與實踐經驗將案例恰當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達到啟發學生、教育學生目的。因此案例教學法要求教師不斷反思教學行為,探索教改途徑,更新教學內容、補充教材,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和教學水平。
3有利于增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采用案例教學法對學生的要求嚴格。由于案例教學的特殊性,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變為接受知識與主動探索并舉,學生將應用所學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分析方法,對教學案例進行理論聯系實際的思考、分析和研究。采用案例教學法還要求學生對知識的廣度和深度有新的開拓,通過閱讀、調查和分析,進行一系列積極的創造性思維活動,充分體現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因此,案例教學法是一種培養開放型現代化人才的好方法,它有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案例教學法在運用過程中的時機把據
案例教學法在法律基礎課程運用的過程中,時機把握很重要,適當的時候運用案例,能夠就課堂教學中達到畫龍點睛之效,反之,在不恰當的時候運用,只凸顯了案例,忽視了教學內容,讓學生抓不到教學重難點,就達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案例教學法運用時機的選擇中應該注意堅持以下幾點:
1在營造濃厚教學氛圍之時
法律基礎課是一門集理論性、抽象性、實踐性為一體的一門學科,對于職業學校學生來說理解難度大,產生厭學心理較為普遍。而調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營造濃厚的教學氛圍,是上好法律基礎課的前提保證。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或開頭,或結尾,或中間穿插一些典型案例,給學生以新鮮感,這無疑將會給學生帶來強烈興趣,起到引人入勝的作用。例如,我們在講授“正當防衛”與“防衛過當”這章節時,在導入新課時,播放一段受害人為了自我防衛而打死搶劫犯罪嫌疑人影片,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他們帶著“該受害人打死搶劫犯罪嫌疑人的行為是否觸犯了我國法律”的疑問去參與到整個課堂教學中。為了尋找答案,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將會主動思考、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教學也必將取得良好的效果。
2在講解難點、重點之時
我們知道每堂課都有教學難點和重點,讓學生充分理解和把握難點和重點是每堂課教學的目的之一。案例教學法在講解難點、重點之時運用,通過形象的案例將難點問題簡單化,重點問題強調化,這必將使難點和重點易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并印象深刻。例如,我們可以通過引用司機開車過程中,剎車突然失靈,為了避免撞傷路人,而被迫急打方向盤,撞翻路邊水果攤的案例來讓學生真正理解“緊急避險”概念中“為了避免造成重大損失,在迫不得已情況下犧牲較小利益而保全較大利益”這句話的含義。
3在著重教育學生之時
法律基礎課教學不僅僅是法律知識的直接灌輸,更多的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教育,增強學生法律意識、樹立法制觀念,讓學生不違法,主動用法律武器去維護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秩序。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時時注意將教學內容與社會實際、學生實際相聯系,適時給予學生警示、明示教育,而在這時候運用案例教學法,更能使得教師的教育具有實際性,更易學生接受并銘記于心。
三、案例教學法在運用過程中方法上的要求
案例教學法在法律基礎課教學過程中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而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筆者認為,根據教學實際,案例教學法在運用過程中,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方法:
1口述法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于一些難度不大,能夠通過一個簡單案例就能說明問題的教學內容,可以直接口述運用案例,這樣不僅便于學生直接了解案例,又節省了寶貴的教學時間。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口述過程中要將案例的重點加以強調,以便學生更好的把握。
2板書法
在運用案例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板書的形式將案例記錄下來。板書過程中,應著重寫下案例的關鍵詞,這樣不僅便于教師的講解,同時又便于學生把握住案例的重點,展開對案例的討論。
3小組討論法
在案例教學中,針對一些值得爭議并且爭議比較大的的案例,教師可以運用小組討論的方法來講解。將持相同觀點的學生歸納為一個小組,各小組間通過舉出證據來論證自己的觀點。通過對各自觀點論證,學生將對案例和教材內容理解的更加深刻,同時也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在運用小組討論案例教學法過程中,教師要適當的加以引導,將爭議的焦點引導到與教學內容相關方面上來,同時要控制課堂教學秩序,防止教學秩序混亂情況的發生。
4多媒體教學法
在案例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教學形式是當前教師樂于采用和學生普遍接受的方法。多媒體的運用會使得案例以聲音、圖像的形式,將生動的故事情節呈現在學生面前,既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情緒,又增加了案例教學的生動性、形象性,增強了課堂的信息含量,極大豐富教學內容。特別是在教師講解抽象性理論以及較為復雜問題時候運用多媒體教學法,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在案例教學法運用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法律基礎課教學不僅是讓學生學到知識,更多的是讓學生明辨是非,增強法律意識,樹立起法制觀念。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應該只看到案例教學法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興
趣,一味的迎合學生“好奇”心理,而是要看到案例教學法的運用是否能起到以小見大,是否達到了傳授知識和教育學生的目的。為此,教師在案例運用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注重實效
教師運用案例進行教學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所教授的內容。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用案例不能太多和太復雜。如果案例列舉過多甚至搞案中案,容易沖淡學生對法律知識的識記、理解和運用,是典型的本末倒置;案例引用的太復雜,容易讓學生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理解案例上來,忽視對教學內容的聯系和理解,同時也增加學生學習的疲勞感,出現對案例教學的抵觸情緒。
2注重聯系實際原則
在案例教學中,多引導學生聯系自身去思考問題,理解案例,不僅能激發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時也達到了學以致用,教書育人的目的。這就要求教師在案例教學中,將案例始終緊緊與學生實際相聯系,通過案例使學生在理論與實際的聯系中學習知識、認識社會,提高他們明辨是非的能力,自覺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或者他人的利益。
3注重能力的培養
職業教育的重要特色在于強化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教師在運用案例教學法過程中,要通過列舉案例、講評案例,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通過討論案例,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能力:通過剖析案例,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式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注重教學秩序的控制
案例教學法的運用,能夠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參與性,但學生往往會因觀點的不同而形成激烈的爭論,容易導致課堂教學失控現象。而良好的教學的秩序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保證,這就要求教師在運用案例教學法的過程中,要把握好尺度,適時維護課堂秩序,對較為爭執的觀點,要及時加以正面引導,為學生展開思考,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比較適用于法律基礎課的課堂教學。作為一種教學方法,它既是傳授知識的重要途徑,又是進行思想教育、法制宣傳的有效手段。當然,案例教學法的正確運用還需要不斷實踐,反復總結,取長補短,同時還應與其他教學方法結合起來使用。我們相信,只要每個教育工作者在教學改革中勇于探索,肯下苦功,啟迪真理的鑰匙就一定會掌握在我們手中,我們的教學就一定能受到學生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