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震
職業教育在經歷過一段快速發展之后,2008年面臨招生數量下降和實習就業困難的挑戰。2009年職業教育將會遇到更大的挑戰,甚至職業教育蓬勃發展的趨勢有可能出現拐點。各個學校的發展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頂著洶涌的浪濤前進,這一步邁上去以后就會一馬平川,如果邁不開這一步就不僅僅是停滯不前,而是有被沖下萬丈深淵的可能。要扭轉不利態勢、占領市場,就必需堅持科學發展觀,促進職業教育又好又快地發展。
一、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
如果2009年各個學校招生情況沒有質的飛躍,那學校的生存都成問題,更談不上發展。中學畢業生每年都在減少。然而高校每年都在擴招,分數線一降再降,也就是說蛋糕越來越小而分蛋糕的人胃口越來越大,對于職業院校來說高校擴招如泰山壓頂。現在有這樣一個好的現象,就是一小部分能達到專科錄取線甚至是三本錄取線的學生主動放棄上大學的機會而選擇上技工學校,這說明學生擇校的觀念在轉變,不再一味追求學歷。為了促使更多的學生轉變觀念,職業教育必須進一步突出自身的特色,同時彌補自身的不足,擴大校企合作。同時引入專科和本科的自學考試,并結合職業教育的特點去設置課程,以此吸引更多中學畢業生選擇職業院校,做到泰山壓頂不彎腰,逆流而上求發展。
二、科學發展觀核心是以人為本
職業院校可以分為三類:政府辦學、企業辦學和私人辦學。政府辦學的特點是學費低、實習設備先進、教學質量高,學生管理認真,就業安置率高;企業辦學的特點是校企結合緊密、學費高、教學有特色,企業內部能部分安置:私人辦學的特點是學費高、實習設備匱乏,教學和就業安置都比政府辦學和企業辦學差得遠,但是私人辦學在市場運作方面非常靈活。企業辦學和私人辦學都要講求經濟效益,然而教育應該是公益性的,把教育產業化只能讓學校在經濟效益和教書育人兩者之間痛苦地權衡、反復地選擇,不但無益于人才的培養反而會誤人子弟。職業教育面臨重新洗牌,職業教育這個舞臺容不下太多太雜的演員去表演。因此吸引和引導更多學生到政府辦的學校就讀是對學生負責、對家長負責,也是對未來的技能人才負責、對職業教育負責。
三、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
要把職業教育作為一項事業去做,學校的發展必須是可持續的,這就要求有穩定、暢通的進口和出口,為此職業教育者要以高度的責任心去調研和開發市場。如果沒有穩定的就業出口,那么招生這個進口就不可能暢通,如果沒有高的就業率那么職業教育的特點就不鮮明,沒有暢通的進口和鮮明的辦學特色,職業教育的發展就無法實現可持續性。
就業市場也將處于僧多粥少的狀態,競爭就業崗位的激烈性毫不比爭奪生源遜色。采取虛報、偽造就業率的做法是不可持續的,是自欺欺人的行為。為了保證可持續發展,要全面做好協調工作,即學校既要為學生服務,又要為企業服務:既要做好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又要協調企業降低用人門檻、肩負社會責任;既要讓學生踏入工作崗位,又要幫助學生做好長期規劃。學校是學生和企業之間互相選擇的橋梁和紐帶,能否協調好各種關系、保持高就業率決定著一個學校能否長遠發展。
四、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教育部門和勞動部門都在搞教育,教育部門負責學歷教育、勞動部門負責職業教育。其實目前學歷教育和職業教育正在互相融合,大專院校組織學生參加技能鑒定,職業院校組織學生參加自學考試和成人高考。為了促使學歷教育和職業教育的聯姻,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級政府應該積極統籌兩種教育的主管部門,合理共享生源、師資、資金和政策,既有自下而上的融合,又有自上而下的改革。同時兼顧不同地區、不同部門、不同院校的利益,順利完成院校整合,實現洗牌之后有一手好牌、有一手王牌。這樣,學歷教育和職業教育聯姻所產生的“混血兒”必然能夠順應新時期教育事業發展的潮流。
“危”能加速不順應潮流的事物的消亡,從而為新生事物創造“機”,這就體現了“不破不立”的道理。為了轉危為機,進而又好又快地發展,必須把科學發展觀融入到思想深處,作為哲學去指導意識思維和實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