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沉
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堅持正確用人導向,按照德才兼備、注重實績、群眾公認原則選拔干部,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如何公正選人用人是古今中外執政者面對的歷史課題,也是必須應對的現實問題。這個問題事關選人用人的公信度。為此,各級黨委和組織部門在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上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必須看到,在顯性文本條款制度下,還通行著大量的潛規則,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干部的選拔任用。近年來,選人用人上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仍然是干部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尤其是選人用人上存在的潛規則現象,也成為眾所周知而又讓人無所適從的頑癥。因此,要以堅決的態度用制度和機制有效遏制選人用人上的潛規則。自吳思先生發明“潛規則”一詞后,社會上存在諸多的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都被許多專家學者解釋為是潛規則在起作用,并對潛規則做了大量闡釋。而選人用人上的潛規則究竟是什么,給執政者或者具體從事選人用人的同志一種什么樣感受,對選人用人公信度造成什么樣的影響?也應做為一個重要問題,加以研究探討。
筆者認為,所謂用人潛規則就是潛伏在正式的顯性文本規則之下,通過某種合法形式出現、被默認的、存在并滲透于選人用人各個環節和整個過程、實際上卻支配著選人用人者,使之明知不公正仍不得不且心照不宣地加以實施的選人用人法則。其主要特點是:
剛性里的柔性。選人用人的標準、要求和程序都是有嚴格的剛性規則,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往往被一些人通過合法的手段加以靈活變通,如利用顯性文本條款中的“一般、應當、原則上”等的文字空間,制造或提供被選用者應具備的某種條件,通過超越或滲透某種關系和施壓某種壓力,最終達到其不正當的目的,化百煉鋼為繞指柔。有時看起來很嚴密的體系、程序、“游戲”規則,其產生的結果卻讓眾人目瞪口呆,大吃一驚。
天理中的人欲。古人云:“存天理,滅人欲”。但這個問題始終難以解決。馬克思說過:“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人是社會化的、有感情的動物,被各種社會關系所影響、操控和支配。所以在實際操作中,天理,也就是我們選人用人的方針、政策、制度法規,往往被人欲、人性中欲的因素所干擾,對于來自四面八方的影響和壓力,選人者往往是回答在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但同等條件往往卻演化成條件差一些,甚至差很多也不得不考慮。最終是人欲顛覆了天理,因為天理是死的,而人欲是豐富生動活躍具體的,人欲的威力無比強大,達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境界,讓許多人感到恐懼和擔心。
相持下的妥協。選人用人的過程因其涉及動機緣由、利益分配、權力影響、看法角度、人脈關系、力量對比、論資排輩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往往是雙方意見相持不下時,以各退一步或各增一點的方式達成妥協,選出來干部看起來是合適的但不是最好的。用有些人的話來說是通過對比這是最合適的上下都認可的人選,這就是僵局中的活棋。有些時候,選人用人過于嚴格,過于認真,過于原則,往往會造成研究時出現僵局。而潛規則客觀上起到了調和矛盾、化解僵局,把棋走活的效果,因而倍受某些人的青睞。但其結果往往是又用了一個很平庸的干部,而讓優秀人才與選用機會擦肩而過,這不能不令人扼腕嘆惜又無可奈何。
公開中的隱蔽。現在選人用人都在強調公開公平公正。表面上看,有些事情做得很公開,標準、程序都很完整嚴密,使人無可挑剔。然而,具體分析到具體人選時就可能從社會關系、來頭、背景等各個方面,尋找到隱藏或潛伏在其中的奧秘,最后得出“不得不啊!”“原來如此!”等的結論。正如有些干部說,“這個化、那個化,不如領導一個電話;這個行、那個行,領導說行你就行。”對此,人們心知肚明,但又不愿談起,只能用西晉大詩人左思的“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來抒發心中無限的感慨和共鳴。就連公開選拔也難逃潛規則的干擾。一個眾所周知的例子:去年遼寧本溪市采用“雙推雙考”形式,產生本溪團市委書記1名,副書記3名,經過一系列程序,最后產生的團市委一正二副的人選均為市里相關領導的子女,這種結果不能不引起選人者反思。看到那些沒有關系、沒有后臺、埋頭苦干,卻難以進步的優秀年輕干部流露出來的失望、無奈、甚至憤怒的眼神,心里也很不是滋味。正如李源潮同志所說的某些人在干部任用選拔工作中“暗箱操作”,嚴重破壞了公平、公正、公開原則,結果往往是“提拔了一個人,傷害了一批人”。這種情況讓人痛心。
有序中的無序。選人用人有一整套完整的程序,從表面上看每一個環節都在有序進行,一個程序一個程序在走,然而在私底下,在見不到陽光的地方卻在無序進行,有些時候甚至是無序勝過有序,無序取代有序。可以說,潛規則是一張無形的大網,而選人用人者和被選用者都成了網中的游魚,自覺不自覺的、主動被動的,全被潛規則的陰影籠罩著。有時正式程序尚未啟動,社會上已經幫你定好名單人選了;有些職位你還沒考慮,就有人交待這個位置誰很合適了。讓人感到有許多無形的手在操作著選人用人。有位一把手無奈而又形象地說,選什么人,用什么人,不全是我個人和班子的意見,而是我個人、班子和基它外力綜合形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這種看似有序,實則無序的現象,讓許多人感到失望。
一位退下來的老領導感慨地說,潛規則就象空氣,無時不在,無處不有。目前有些地方選人用人從一開始就被潛規則影響著,好像被潛規則牽著鼻子走。
可以說,基層廣大干部群眾尤其是那些公道正直的人、身受其害的人對潛規則是深惡痛絕,而作為選人用人的局中人更是五味雜陳,難以言表。因此,真正遏制住潛規則,就要正視潛規則客觀存在的現實,不可否認潛規則的作用,不承認這一點,就不是唯物主義者。正如德國古典哲學家黑格爾說的:“凡是合乎理性的東西都是現實的,凡是現實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只有正視潛規則,客觀冷靜看待潛規則,在選人用人過程中真正堅持民主、公開、競爭、擇優的方針,進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從源頭上防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風,以最堅決的態度與用人不正之風進行“戰斗”,用制度和機制遏制潛規則,才能切實有效地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
當然,客觀地說,潛規則引發的矛盾與沖突,在社會發展的各個階段都會這樣那樣地存在。事物總是對立統一的,有規則,就會有潛規則。但是,這絕不是聽任這些現象肆意泛濫的理由。我們應該、也完全能夠通過積極的努力,將這方面問題控制在最低的限度。而從現階段的情況來看,這方面問題已經十分突出地表現出來,不能不引起我們充分的重視和關注。雖然社會轉型時期的特殊實際使我們遇到不少困難,但只要措施到位,應對得當,就一定能夠取得應有的成效,使各種潛規則肆行的勢頭得到遏制,從而為新的社會規范體系的建立和社會轉型的順利完成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