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強
摘要:中小企業的發展在我國起著重要的作用,同時,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也受到更多的關注。本文首先根據中小企業的特點。分析了中小企業的貸款風險,最后提出了加強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的風險的對策,希望能夠達到銀行與企業共贏。
關鍵詞:銀行中小企業貸款風險研究
一、中小企業貸款的特點
(一)貸款額度小。由于中小企業的規模較小,所以融資需求額度一般都在幾百萬左右,其中以100萬元以下居多。
(二)時效性要求高。中小企業一般沒有穩定的市場,一旦發現商機即向銀行申請融資,而且需要銀行在規定的時間內辦妥。
(三)期限短,頻率高。中小企業貸款一般為短期,主要用于流動資金的周轉,且受市場變化影響大,貸款的頻率明顯高于大企業。
(四)貸款價格敏感度低。中小企業的流動資金周轉快,資金運用效率高,一般能接受銀行貸款利率的上浮。
(五)產品需求日益多樣化。中小企業對銀行的產品需求包括存貸款、資金結算、票據承兌、貼現、保函、信用證、出口議付和銀行卡等,其中貸款涉及到動產質押貸款、應收賬款質押貸款、國內信用證、私營企業主個人財產抵押貸款等,有進口業務的企業還對打包貸款、保理、福費庭等貿易融資業務提出了需求。
二、中小企業貸款的風險
(一)道德風險。部分中小企業法定代表人、主要股東和管理人員素質較差,信用觀念淡薄,他們往往會利用銀行掌握的信息不對稱,從銀行套取貸款,進而設法逃廢銀行債務。
(二)信用風險。信息不對稱嚴重,征信困難,大多數中小企業財務信息透明度不高,銀行難以對其實際經營狀況和將來的盈利前景做出準確判斷。這主要是因為中小企業經營透明度低、缺乏規范的會計制度;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中小企業規模小,經營方式靈活,生產的不確定性大。
(三)制度風險。從歷史背景看,我國中小企業主要來源于五種渠道:一是計劃經濟條件下發展起來的國有小企業和集體企業。二是鄉鎮企業。三是一些機關和企業開辦的三產企業。四是私營和個體企業。五是近年發展起來的民營高科技企業。從企業屬性上看,有國有企業、股份制企業、民營企業等,而且民營中小企業占比較大,但大部分企業沒有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有的企業雖然進行了體制改革,但流于形式,許多中小企業成分復雜、產權不清、因此銀行貸款給這些中小企業所面臨的風險大。
(四)經營風險。許多中小企業設備工藝落后,科技含量不高,產品研發能力弱,產業層次偏低,競爭力較弱,對市場波動承受較差,經營狀況不穩定。
(五)管理風險。眾多中小企業仍停留在傳統的經營管理層面。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生產經營偶然性、隨意性較大,存在不同程度的管理混亂現象,如企業規章制度不健全或有章不循;財務不實,報表失真,成本居高不下;人心渙散、員工流動性過大等等。這些對企業法人和管理人員提出了嚴峻挑戰,如果不能有效改善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則直接威脅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六)市場風險。大多數中小企業規模小,企業生命周期較短,抗市場風險能力較差,這使銀行等外部債權人承擔著過多的市場風險。特別是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使中小企業原有的競爭條件發生變化,一大批具備條件的中小企業將進入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提高整體素質的階段。國有企業深化改革后活力大大增強,外資經濟非常活躍,市場競爭更加激烈,而中小企業資本金少、資產規模小,更易受經濟周期波動的影響,中小企業這樣一來存續的變數進一步增大。
三、對中小企業貸款的風險管理
(一)設立單獨部門,財務獨立核算。為適應小企業金融服務獨特的需求和風險控制的要求,建議商業銀行設立單獨的中小企業業務部門,專職負責中小企業業務,專門負責開發潛在的客戶。同時對小企業金融業務進行財務的獨立核算,以真實、全面、及時地反映小企業金融業務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為內部決策提供有效的參考信息。
(二)建立集中管理式、流程化的作業程序和高科技的管理系統。借鑒國外銀行有效的管理及作業模式,在小企業金融業務的銷售管理、業務審批和貸后管理等方面采用集中管理式的、流程化的作業程序,以提高業務運營效率和降低業務操作成本。
(三)變商業性擔保為政策性擔保。當中小企業符合政策扶持要求,但融資擔保品(額)不足時,政策性金融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擔保,以保障中小企業得到商業性金融機構的融資。如果在信貸期間產生風險,由類似于中小企業基金之類的擔保機構為其履行清償職能,清償商業銀行部分本金,并承擔追討欠款的相應職責,這也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商業銀行信貸資金的安全性。
(四)小企業貸款與企業管理人員掛鉤。許多中小企業從賬面上看,并沒有足夠的抵押物,然而其法人代表和高管人員個人卻有著充足的抵押物,這樣中小企業在申請貸款時,其法人代表或高管個人財產也必須作抵押,承擔無限責任,從而使得中小企業主的還款意愿增強,達到鎖定信貸風險的目的。
(五)提供財務顧問服務。銀行用自己的信息、人才和技術優勢,直接參與中小企業的融資項目的決策和分析,信貸資金的使用和結算,原材料的采購和產品的銷售等,充當中小企業的財務顧問,為中小企業提供綜合性服務。一方面,可以擴大銀行的盈利來源: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中小企業的競爭力,從而降低銀行融資風險,增強銀行的盈利能力。
(六)控制融資額度,降低風險。銀行等金融機構不能完全以中小企業融資需求作為決定貸款額度的惟一依據,而是要充分考慮到中小企業的自有資金狀況和經營狀況。一方面。可以根據中小企業生產經營中可以預見的收入流量來估算其還貸能力,并確定貸款額度:另一方面,銀行可以根據中小企業自有資金數量確定一個貸款上限,只要融資總量沒有超過自有資金的總量,作為債權人的銀行就沒有承擔主要風險,對中小企業的融資約束就可以相對放松。
參考文獻:
[1]李敏,《小企業信用管理》,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4年12月
[2]謝楨,“信息不對稱理論與商業銀行信貸問題”,《資本縱橫》2006年第3期
[3]王斌,“中小企業信貸風險及防范”,《經濟研究》,2006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