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惑之
國人對腐敗現象深惡痛絕,已經到了“罵爹罵娘”的地步。盡管吳晗先生從歷史的研究中得出“貪污,‘無代無之,竟是與史實同壽”的結論,可是我們畢竟是社會主義國家,共產黨“執政”,無產階級“做主人”,腐敗現象如此“前‘腐后繼”,總是令人費解,“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特別是“國外批評說中國的腐敗是制度問題”,于是國人中也有一些人隨聲應和。
事實勝于雄辯,回眸共和國60年走過的腳步,平心而論,現在的制度是中國歷史迄今為止最好的模式,對腐敗現象的斗爭,一直作為“黨的生死存亡問題”來抓。不同時期針對腐敗現象下發的文件,有目共睹,有的放矢,極其詳盡,連“不能養二奶”都寫進了行為規范。試想,那一個“高官”的腐敗行為,是黨和國家的典章中沒有規范到的?因之,說中國的腐敗現象是“制度問題”,誠然是個“偽命題”;說我們的“制度不健全”,也是一種不顧事實的臆說。
日前,讀到一篇題為《北京奧運防腐經驗詳解》的文章,深受啟迪,倍受鼓舞。在“北京奧組委”圓滿完成歷史使命宣布解散之際,世界不僅看到北京奧運的舉辦,文化上增強了中國的“軟實力”,產生了“無與倫比”的影響;經濟上“略有盈余”,成績斐然;還看到北京交出的一份當初承諾“建立一個預防腐敗體系”的合格答卷。其實,北京奧運預防腐敗的成功經驗也很簡單,那就是“陽光奧運”,用“北京奧組委”前副主席魏紀中的話來講,“把什么事情都放在桌面上談,決不容許暗箱操作?!币皇?“作決策的人不參與談判”,魏紀中等高端領導人以身作則,不僅不參加任何項目的初級談判,而且堅持不跟贊助商見面或吃飯。這種“避嫌”的作法,“看似無情卻有情”,讓別有企圖的“醉翁之意不在酒”者無機可乘。二是,執行“收支兩條線”的財政規定,簡單可行,行之有效,是預防腐敗的有效措施。“花錢就要做預算打報告”,“魏紀中副主席因工作需要吃一頓工作餐也需要開單子”,這就叫“制度面前人人一律”。三是,“審計一開始就介入,環環相扣,嚴格執行”。所有涉及“孔方兄”的事情,審計部門必定要參加,審計沒介入的“決策”不作數。不僅有“北京奧組委”的內部審計,而且要有“國際奧委會”的審計人員和“國家審計署”的代表參加。
北京奧運防腐經驗對政府項目具有普遍的借鑒意義。奧運預防腐敗經驗告訴我們:國人極為憂慮的“政府官員腐敗”現象,“不是制度問題而是執行問題”,“也不是無章可循而是明知故犯的個人行為”。魏紀中先生說得極為中肯,“奧組委采用的所有辦法都不是什么新招數,而是來自于紀檢、監察部門的有關規定。我們只是把過去的東西拿來認真執行而已。我想一般的政府項目應當也能做到這些。”魏主席說的極其直白,“干凈是一個政府公務員最基本的條件,我覺得表揚公務員廉潔就很奇怪,廉潔就是他的義務。而防腐反腐,只要認真去做了,就一定能做好。”
聯想起這些年來違紀犯法的“高官”,除了陳希同、陳良宇這兩位進了“政治局”者之外,幾乎“黨政軍”部門“貪官輩出”,省部級的“精英”也“屈指不可數”了。這些共和國的敗類,他們犯的都是“低級”、“常識性”的罪錯——“愛財,取之無道”;“好色,睡錯床第”。論其“原罪”,哪一種和我們的體制都無關。
海外媒體贊揚《中國政府反腐敗取得成果》。人貴有自知之明,監察部長馬馼同志頭腦十分清醒。鑒于當前“擁有行政審批權、行政執法權的部門腐敗現象易發多發,群眾反映強烈;高中級干部違紀違法案件時有發生”……因之,這位女部長“強調要重點查辦發生在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中的案件”。竊以為是抓到了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從源頭預防和防治腐敗。惟有我們的干部都能“常懷憂黨之心,恪盡興黨之責”,這一道“防火墻”和“殺毒軟件”才能湊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