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中國人出國留學熱一直高燒不退。越來越多的家長和孩子正為出國留學做著各種準備。國外不但是大學,就連中學也搶灘中國,他們清楚地知道,中國人的終極目的是把孩子變成外國人,至少是曾在外國學習過的人。為此,他們發綠的眼睛直勾勾地盯著望子成龍的中國父母的錢包。
出國留學,無論中學還是大學,那都是要花好多錢的。北京有對夫婦,女兒平時學習成績很好,在國內考上重點大學應當不成問題。但家長一心想讓孩子上英國劍橋大學。這樣,孩子必須從英國高中畢業才行。為此,全家只能傾囊而出供給孩子。盡管出國后孩子很爭氣,各門功課都是“A”,但兩年下來,數十萬元人民幣的消費讓這個殷實之家經濟亮了“紅燈”。為了繼續支持孩子完成學業,原來貸款供了一半的房子也不得不放棄,兩口子節衣縮食,借住在親戚家里。如果孩子考上了劍橋大學,學費也很高,本科獲得獎學金的機會不多,而孩子為了保持好成績,也根本無暇打工。這意味著,這個家庭還要苦苦支撐若干年。這便是望子成龍的中國父母的悲哀。
我早就聽說銀川有家庭并不富裕的人貸款、甚至賣房子供孩子出國上學,他們就想賭一把。而他們的孩子在國內的學習也很一般很一般。孩子考不上大學,考不上高中就留有余地學,仿佛他們的孩子就適合國外的素質教育,仿佛他們的孩子考不好就是被應試教育害的。其實,不完全是那么回事。一些經濟條件并不十分寬裕,而學習成績還可以的中國學生,在完全可以接受國內高等教育的情況下,是否有必要花費重金,冒風險到國外去讀高中、讀本科,就值得探討了。還有一類孩子,本來在國內就不好好讀書,出國后沒有父母監督,加上國外學校寬松的學習環境,更是使這類孩子“如魚得水”、放縱自由。據說在澳大利亞的一些唐人街上,經常可見成幫的中國小留學生,他們大白天不去上學,聚在一起吃喝玩樂,也很少接觸當地人,不僅學業一塌糊涂,連英語也很少長進。而遠在國內的家長鞭長莫及,只能不斷寄錢給孩子,還指望孩子在國外學業有成呢。中國人對洋大學的向往,給許多人以可乘之機,于是有人一人在國外注冊四家野雞大學在國內招生。近些年來,“海龜”不再像為外來的和尚那樣受人歡迎,相反,用人單位重視的是能力而不是身份。有的“海龜”看上去很洋氣,如果一試用,連“土鱉”都不如。
這些送孩子出國留學的人,一部分是鍍金,一部分已有移民傾向。如果你的孩子真正成為人才,移民也許有條件,否則,大概只能用金錢助推,即投資移民。美國移民投資的標準是50萬美元,只要能說明合法來源,無須有任何商業背景、教育程度及英語實力的條件限制。在這種情況下,要想把孩子變成外國人,父母就得先變成中國鬼。
[特邀編輯:朱世忠閔生裕]
[責任編輯:單永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