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穎青
臺灣書業一年比一年不景氣,實體書店經營如履薄冰。對于如何經營渡過難關,筆者從一個市場觀察者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個人意見來供參考。
一、你投入的資金不能是你畢生儲蓄,或甚至是靠舉債而來,千萬不要。你的資本如果完全虧損,不會讓你活不下去。而且你千萬不能想要靠書店盈余來養家。
二、因為現在經營書店風險太大,多少書街的老手都在2008年結束生意了,有門市經驗和有經營經驗是非常不同的。
三、你應該用最低的營業成本來經營書店,讓你的書店有足夠的持續力,熬過發展期,并且度過景氣寒冬。記得給自己設定停損點,不要舉債營運。
四、成本要壓到多低呢?店租當然應該先跟房東討價還價,別怕沒籌碼,開書店對任何建筑都是形象加分,你應該大膽要求房東給你最大的優惠。
五、接下來是調整經營型態。什么樣的經營型態可以有最低的人事和進貨成本,又保有營業能力呢?
六、沒有庫存就沒有銷售,這是傳統書店的宿命,要滿足區域讀者大部分的需求,需要多少庫存呢?非常非常多,當讀者層夠大的時候,業績足以支持這種多書種的營業型態。可是如果讀者層不足,你就必須減少庫存,這樣導致流失忠實讀者的惡性循環。
七、有任何可能又降低庫存,又不會流失顧客嗎?我唯一可以想象的可能,只有營業型態的轉變。
八、模式A是往專業書店變化,讓你的市場范圍從方圓5公里,變成方圓30公里內,最專業的藝術類或信息類或科普類或工程類或人文類……或任何你愿意專注的領域里惟一的書店。這樣你的顧客層會擴大30倍。
九、模式B是考慮轉型為半主動銷售型的讀書會服務中心,而放棄被動等客人上門的傳統型態。
十、在門市隔出一個約容納十至十五人的場地,平時賣咖啡,同時接受公司、學校、團體登記作為讀書會場地。
十一、書區以新書(占60%),排行榜書單(占20%),搭配你自己想要推廣的書單(占20%),長尾效應只好先放棄。你要變成主動采購店內庫存的書店,而不再接受中盤鋪書,也放棄囤書等顧客選書的交易。所以你要常常注意不同書店的排行榜。找到一個或多個貨源穩定的批發商,愿意供貨給你。可以跟渠道商談買斷制,但要求同意你可以換書。這樣你的門市應該可以用1000本以內的藏書量開始營運,也不用花太多人力處理進退貨、盤點、上架。
十二、目前,大部分讀書會還是以熱門書為主,而保留本店推薦書,這是建立書店風格、形象很重要的方法。看一家書店推薦什么書,代表店家的形象和品位。你如果可以讓自己比整個小區走在前面一點點,一點就好,不要差距太多,這樣你可以兼顧一點理想色彩,也不會被小區街坊視為是一個不知世間冷暖的書呆子。
十三、讀書會如果跟你訂書,你就免費借出場地(當然咖啡續杯還是要收錢的)。
十四、惟一要努力的是,如何找到夠多的人組織各種不同興趣、主題的讀書會,讓你的書店變成書香推廣中心。
十五、基本數學是,你得累積50個平均10個成員的讀書會,他們每個月讀一本書,這樣你每個月約會有十萬元的基本營業額,再加上其他零星的購書、訂書需求,你應該可以支撐一個既推廣書香,又足以盈利存活的書店。
相關鏈接:
與2007年相比,2008年的出版更不景氣,銷量平均衰退二到三成。書店方面,具有指標意義的誠品書店,敦南店11月重新開幕后,賣場的規劃讓許多人明顯感受到書店轉型的企圖,甚至傳出誠品書店將投資開設精品旅館,由此可以看出它將由書店本位向外拓展,以爭取獲利空間。
而財務多次傳出危機的新學友書店確定將關閉約半數的直營門市;新竹地區頗具名聲的古今集成書店則在2008年黯然收攤;多家獨立書店陷入苦撐,但仍積極運作,集合全臺8家書店組成的獨立書店聯盟“集書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在低迷時刻互相打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