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軍
如果適度推遲退休時間,中國養老金目前所出現的缺口,將在2020年之前得到彌補。但在經濟危機徘徊不去之時,這將給年輕人造成更大的就業壓力。
當老齡化危機席卷中國,中國現行的養老金體系是否能養活逐漸老去的龐大人口,便成了人們最關注的話題。
資金缺口
上世紀90年代,中國再次啟動養老制度改革,從舊的現收現付制轉向新的部分積累制。在新制度建立時,“老人”和“中人”在新制度實施前沒有個人賬戶積累,這部分積累只能靠財政補足,這是轉制必然造成的個人賬戶的歷史缺口。因為平均人口壽命的提高和更多“中人”陸續退休,養老金支付在一定時間內必然呈上升趨勢。
目前,已到退休年齡的人口中,許多人根本沒有繳納過養老金,更沒買過保險。此外,中國未來10年將步入退休年齡的人口中,很多也沒有足額繳納養老金。這部分資金缺口都需要公共財政負擔。隨著越來越多足額繳納養老金的人口步入退休年齡,問題將逐漸緩解。很多人擔心的是,在此之前,中國養老金危機就可能爆發。
造成養老金收支赤字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統籌層次偏低,由于不同統籌層次的基金無法調劑使用,就嚴重制約了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調劑功能的發揮。由此所帶來的問題是:各地區社會統籌養老金結余與赤字并存,財政補貼負擔沉重。
為了解決資金缺口,2001年,國務院頒布《減持國有股籌集社會保障基金管理暫行辦法》,凡國家擁有股份的股份有限公司向公共投資者首次發行和增發股票時,均應按融資額的10%出售國有股,減持國有股收入全部上繳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此令推出后,股市大幅下跌,輿論歸咎于國有股減持。次年6月,國務院叫停國有股減持,全國社保基金的主要資金來源失去下文。
近幾年,延遲退休年齡漸成焦點,很大程度上,提出延遲退休年齡的專家是出于解決養老金缺口的考慮,在養老金危機爆發之前實現平穩過渡。研究發現,如果適度推遲退休時間,中國養老金目前所出現的缺口,將在2020年之前得到彌補。但在經濟危機壓力徘徊不去之時,這將給年輕人造成更大的就業壓力。
也有建議政府提高工人和雇主繳納的比例,認為如果繳納比例提高6個百分點,那么歷史遺留的財政赤字會在中國養老金賬戶赤字最糟糕時刻到來之前,被填平一半。而這種建議反對聲音更大,因為對收入較低和效益不太好的企業來說,現在社保繳費水平已經覺得負擔太重。和國外相比,中國養老保險的繳費率是明顯偏高的。
養老金資金存在缺口是世界性難題。美國也面臨財政吃緊的壓力。經濟界人士預測,如果不立即采取措施,美國的社會保障體系將在2017年入不敷出。為了開源節流,美國國會參議院財政委員會于2005年曾發出建議,將美國人的退休年齡從65歲延遲到69歲。
日本公共養老金制度采取“公積金與現收現付相結合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年輕一代供養老一代。據日本政府測算,1935年出生的日本人得到的養老金,是他向養老金體系所支付金額的8.4倍;而1995年出生的年輕人以后得到的,只是付出的2.2倍。很多年輕人懷疑是否能確保自己“老有所養”,于是開始拒繳費用。
從現收現付制到基金積累制
“現收現付制”是用當代勞動者繳納的養老費支付退休勞動者的養老待遇,當年提取,當年支付完畢,不做任何積累。現收現付的優點是操作比較簡單,沒有投資的風險和壓力。現收現付的缺點是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將來有可能面臨收不抵支。
“基金積累制”是指參加養老保險的在職勞動者,通過他和他的雇主在其工作期間的繳費,把一部分勞動收入交由社保經辦機構,并將這些不斷積累的資金用于投資,等參保人退休后,該基金再以積累的養老金和投資所得向他兌現當初的養老金承諾。這是一種把勞動者工作期間的部分收入轉移到退休期間使用的制度安排。
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大部分國家采用的都是現收現付的養老保險制度,但是許多國家在未來幾十年內都將面臨前所未有的老齡化問題,現收現付制必將出現支付困難。為了緩解壓力,許多國家開始改革現收現付制,一種普遍的做法是從現收現付制向基金積累制轉軌。
和其他國家相比,中國養老體制改革的起點非常有利。當年日本、意大利和印度啟動養老體系改革時,公共財政都已經透支。
中國的養老金制度在經歷了一系列的改革之后,以企業為主的養老金制度完成了向社會化的轉變,初步形成了以企業和個人繳費結合的“統賬結合”的養老保障體系。中國養老保障制度雖然進行了改革,但養老金制度并未真正走出現收現付體制,可以說是采取了混合養老金制度的形式。很大程度上,這種制度選擇是因為存在很大的資金缺口。
2008年底,《社會保險法(草案)》二審并公布全文征求意見,草案規定,各項社會保險基金按照社會保險險種分別建賬、分賬核算,不得相互擠占或者調劑使用。個人跨地區就業的,其基本養老保險關系隨本人轉移。作為跨地區接續社保關系的重要措施,中國將建立全國統一的個人社會保障號碼,個人社保號碼即公民的身份證號碼。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實行省級統籌,逐步實行全國統籌。
據悉,國務院對此已列出時間表:2009年底,在全國范圍全面實現省級統籌,2012年實行全國統籌。這也為中國實行基金積累制進一步創造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