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芳洲
國家進口金銀和鼓勵民間進口相結合,這是盡快增加金銀儲備、減少美元儲備,以改善外匯儲備結構非常現實可行的途徑。
據了解,中國現在仍然限制金銀進口,鼓勵金銀出口。進口金銀要有人民銀行的批件,還要收17%的增值稅。進口半制成類黃金,不論條塊,不分成色,都要征收50%的進口關稅。而出口金、銀卻無任何關稅。但是這對中國貨幣戰略儲備,構成了極大的威脅。
儲備危機
據有關報道,中國在去年10月份增持美國國債659億美元。這樣在美國金融危機爆發后,在10月底,中國增持的美國國債已高達1095億美元(9月份增持436億美元),僅兩個月就超過了傳聞2000億美元救美的一半,以實際行動救美卻口頭否認。
美元大幅貶值及結束世界單一儲備貨幣角色的前景已經毫無疑問,這是以其一國貨幣作為世界貨幣的必然宿命。
一日貨幣要起世界貨幣作用,就必須以該國不斷擴大的國際收支逆差為必要條件。由于該貨幣在其他國家內部不能流通而只能用于國際貿易,因此該國不斷擴大的國際收支逆差總額,也是貨幣市場上該貨幣供大于求不斷增加的差額部分,形成其必然貶值的長期趨勢。但作為世界貨幣,不僅要有世界流通手段的職能,還必須有世界財富儲藏手段的職能,也只有當其具有完全不打折扣的儲藏手段職能方可勝任其流通手段的職能。因此世界貨幣絕對不可以是具有必然貶值的長期趨勢的貨幣而應是長期堅挺的貨幣,否則必將從世界貨幣的寶座上被排擠出去。
由此可發現:一國貨幣作為世界貨幣的量,恰恰否定著該國貨幣作為世界貨幣的性質。世界貨幣的功能及其普遍的人類利益與一國獨白發行的貨幣功能及其特殊國家利益互相排斥。世界貨幣只能是一種世界利益,而不應是哪一國的私利。
美元作為世界貨幣所為美國獲得的每個經濟利益(無償占有的商品和勞務)的量,都在否定著美元世界貨幣的性質。

由一國貨幣與世界貨幣完全不同的性質對立,生出了一國貨幣供應量與世界貨幣供應量的對立。美元以一國貨幣充當世界貨幣荒謬悖理的角色沖突,也因此而表現為起世界貨幣作用的美元在美國以外是美元貶值的壓力,而再流回美國則又形成過剩的國內貨幣供應。
而強勢美元政策不過是力圖扭轉美元長期貶值趨勢的逆規律的徒勞之舉,它把本應流向缺乏資本的低收入地區的資金逆向吸回了資本過剩的高收入地區。因此,它在使美元具有短期階段性強勢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蓄積了使美元長期貶值更大的動能——即不斷積累的國際收支逆差。一旦有朝一日美元再也支撐不住其幣值,這些蓄積已久的強大動能將把美元徹底打入谷底。
當大量美元充斥美國,而美國實體產業又日益空心化時,資本的逐利本能必然導致其因供給過剩而利率(資本的價格)下降,并且必然導致濫發貸款,促成金融投機和欺詐過分發展,因而必然使建立在有限實業基礎上的金融泡沫及風險空前脹大,乃至搖搖欲墜危若累卵。
因此,此次美國金融海嘯,既是美元惹的禍,也是對美元的一次總清算。
美元一旦喪失其世界貨幣地位,原執行其世界貨幣職能的美元,及金融衍生品泡沫破滅后釋放出來的多余美元,再加上此次美國為拯救其金融危機大量注資的美元,將一起構成貨幣市場供給遠遠超過需求的龐大的過剩美元,美元幣值最終將崩潰,凡大量持有美元資產者都將慘遭洗劫。
目前美元暫時走強不過是金融危機貨幣緊縮所致。美元這種技術性反彈及資源產品價格因經濟危機大幅下降,為美債持倉過重者提供了最后的解套機會。日本不失時機地將其美國國債從一年前的6000億美元減至9月底的5732億美元。英國也在減持美國國債。而中國在美國此次金融危機爆發后反而卻大幅增持美債,截至10月底中國共持有美國國債6509億美元,為世界各國之首。
美元目前的強勢不過是回光返照,也是在為其行將到來的大跌蓄積最后的能量,這段天賜解套良機不會持續太久,一旦美元流動性緩解,中國將再無解套機會,美元將至少跌去一大半,中國巨額外匯儲備將受重創。上萬億美債不趁美元走強時逐漸解套,難道還要待其暴跌時砸盤斷自己退路或坐以待斃嗎?
因此,不僅不能再用中國外匯儲備救美,而且應趁現在美元流通手段功能還未受影響時,及時將手里的美元轉化為保值的戰略價值資源,用其利而避其害。而不能再繼續將美元當作財富儲藏手段,用其害而避其利。否則三四年后,美元將再無世界流通手段之利,何以用之?
取消金銀進口限制
一同貨幣作為世界貨幣的荒謬悖理,也同樣構成多國貨幣作為世界貨幣的荒謬悖理。盡管黃金是否會取代美元重回世界貨幣角色尚不清晰,但黃金的大幅升值與美元的大幅貶值早已前景明朗。在此形勢下,中國不僅積極增持美債,而且仍消極儲備黃金,至今無意取消阻礙黃金白銀進口之資格限制及一切進口環節稅收,不改變金銀出口零關稅的狀況。
這十幾年來,盡管中國的黃金產量每年都在增長,但卻一噸黃金儲備也沒增加。如果中國不能抓住這最后的機會調整外匯儲備結構,減持美債,增持黃金白銀及其它戰略價值資源,則當毋庸置疑的美元大跌(至少跌去大半)必然性真正來臨時,巨額外匯財富儲備損失大半,則拉動內需的巨額投資皆成無財富內容支撐的虛值紙幣,不但會引起惡性通貨膨脹,甚至可能導致經濟崩潰。
“信心比黃金更重要。”信心不是空話,如此積極增持美債消極儲備黃金,待美元暴跌時手中無黃金儲備對沖美元貶值損失,信心何來?因此,設法增加金銀等戰略價值儲備,減持美債,確保巨額外匯儲備安全,已是頭等大事。
而為能盡快有效地增加黃金、白銀等戰略價值儲備,應實行國家組織進口與鼓勵民間分散進口相結合的兩條腿走路的方針。國家組織進口無疑可迅速直接增加國家儲備,但國家機構去海外市場購貨目標太大,難以分散隱蔽進行。
當務之急,是在國家組織進口的同時,應立即取消進口黃金白銀(須人民銀行批準)的資格限制,及一切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稅;加征金銀出口關稅。國家則在國內以人民幣(按高于國際市場即時標價)收購符合國際交易標準的黃金、白銀,并為此提供一切方便條件(需要增設收購網點等)。這將鼓勵民間外匯進口標準金、銀,他們或自己儲存金、銀,在需用錢時則可隨時以金、銀賣給國家而得到人民幣。而且民間受利益驅動自發在國外分散地購買金、銀運回,不顯山不露水,外人也無法阻止。
整體上,取消金銀進口資格限制及一切進口環節稅收,有利于民間外匯自發而分散地進口金銀;而加征金銀出口環節稅收,有利于阻止金銀外流,因而都有利于增加民間和官方金銀儲備。國家進口金銀和鼓勵民間進口相結合,這是盡快增加金銀儲備、減少美元儲備,以改善外匯儲備結構非常現實可行的途徑。況且取消進口黃金白銀的資格限制,及一切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稅,加征金銀出口關稅;一紙政令之事不存在任何技術障礙,理所當然應盡快實行。
只要能將黃金、白銀儲備增加到占全部外匯儲備的1/3,就可基本對沖掉美元大貶值造成的損失。如再加上石油等其它戰略資源儲備,就完全不怕美元貶值。
而目前中國黃金儲備僅占整個外匯儲備的1%,共計600噸。就這600噸黃金央行還全部運到美國存放,這是中國金融安全的重大隱患。當前應盡快運回這600噸黃金,穩定金融。
(作者系北京大軍經濟觀察研究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