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臥云
2008年的歷史是由一個接一個的重大意外事件組成的。雖然“5·12”大地爆發完全使人猝不及防,但經濟增長的高速列車陡然打住,更加讓人意外,事先所有的調控、部署和計劃全部被打亂。2007年中國的GDP,總最超過德國躍居世界第三的消息尚未來得及引起關注,溫家寶總理“今年是我國進入新世紀以來經濟發展最困難的一年”的講話,已被媒體廣泛刊載。計劃不如變化快,得到了充分驗證。
社會矛盾沒有像設想的那樣隨著經濟增長迎刃而解,卻隨著社會不公而加劇,于是只有更加依賴于經濟增長來緩解來自各個方面的社會壓力,經濟就這樣被推向了一條必須永遠高速增長的軌道。憑著常識即知,高速列車不可能無限運行下去,但只顧眼前利益是人的本性,慣性的力量也非同小可,即使看到了調整的必要,也難以真正主動實行,并且繼續踩大油門。
有關統計數據也表明,10多年來,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收入增長緩慢,享受的國家福利微乎其微,大部人甚至沒有福利。不公平造成的貧困,是當前社會矛盾的基本性質。
今天的貧困問題很多時候已主要不是經濟問題,但今天所有的社會問題又通過經濟問題集中體現出來,社會這口巨大的壓力鍋也將閥門裝在經濟上,這才是經濟衰退所無法承受之重。靠經濟高速增長維持國內現狀,而保持現狀穩定的前提已經發生了改變。
把所有籌碼都押在經濟上,風險不難想象。民眾的經濟要求與權利訴求交織在一起,將共同對2009年施加影響。如果變化是逐漸的、零星的、分階段的、可預測的,人們可以對這些變化有計劃地應對,或疏、或防、或堵,加以調控,控制變化的規模和程度。而一旦某個微小事件意外引發連鎖反應,眾人則可能被裹挾前行。
想想1929年的金融危機,世界被它拋進了黑暗的深淵。各國復蘇經濟的努力不但幾近徒勞無功,而且常常適得其反。面對日益臨近的戰爭,大國的政治家們想盡辦法、采取各種措施予以阻止,在緊迫的形勢下,機會主義政策取代了深思熟慮的連貫戰略,應對屢出錯誤,最后不但沒能避免戰爭,反而推動了納粹和日本軍國主義戰爭機器的運轉。人們面對復雜事物時表現出來的判斷能力和駕馭能力實在無法令人欣慰。事先精心組織的集體安全體系、軍事同盟體系、戰爭防御體系,在軸心國軍隊的攻勢面前灰飛煙滅。
我們沒有能力預測本次經濟衰退將造成何種變化以及如何變化。世界怎么變,超乎我們有限的想象力。目前所能預見的國內情況,無非是就業形勢惡化、居民收入減少、企業復蘇乏力等等。而人人都能預測的事實,實際上就什么也沒有預測。
同樣無需預測的是,穩定是2009年國內最引人關注的主題,但人們對穩定的理解可能大不一樣。對一些人來說,穩定也許是維護不正當的既有利益不動搖,延續原有的權力結構,對另外一些人來說,穩定是建立各種利益得以平衡的公平秩序,各人得其應得,權力有所規范,社會更有道德,人們免于恐懼。因此穩定之中,卻包含著變化和調整。
變化和調整是一個社會保持穩定的唯一方式,廢止或修改惡法,糾正不合時宜的政策,縮小貧富差距,擴大公民權利,彰顯社會正義,更新政治觀念……而拒絕和阻止變化從來都只能激起完全相反的效果。
無論你想變不想變,無論你樂意不樂意,客觀形勢已經聚集成2009年的變化大趨勢,“變亦變,不變亦變”。一旦身處大變局之中,就不是求變還是求穩的問題,而是如何追趕變化的問題。
人們被大勢推著走,但也需要主動跟進,盡管不知道它最終將對每個局中人的生活改變多少。下崗的農民工想知道何時重新找到工作,企業主關心他岌岌可危的工廠何時能走出困境,被套牢的股民迫切希望盡快解套……人們都將盡力在變化中尋找新的希望和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