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少華
中國游客在美國遭遇車禍,引起了國內媒體的廣泛關注,相比而言,此事在美國真算不上是什么大新聞,更與美國的國家形象、政府的管理扯不上。設想一下,倘若要是換到美國游客在中國出了事,別說是中外媒體的報道會鋪天蓋地,恐怕中國媒體少不了要批評政府有關部門監(jiān)管不嚴,而西方媒體也會借機把矛頭對準中國政府。
再從美國近期的一些負面新聞來看:伊利諾伊州州長賣官、猶他州州議員侵吞交通補貼、多名部長候選人逃稅、聯(lián)邦政府救市的資金被銀行高管私分和揮霍、佐治亞著名花生醬廠生產有毒花生醬等等,這一系列事件給忙于應付金融危機的美國政界忙中添亂。但是,面對這一系列“事故”,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沒有一個機構或者高官出來宣布為此負責,甚至部分涉案官員姿態(tài)極度強硬,極力把責任推卸掉。當然,這些事故似乎也沒有影響到美國的形象。
其實,一個國家內部難免會有一些企業(yè)、個人為了自己的私利做一些違法違規(guī)的事情,可以說發(fā)生類似的“事故”是很難避免的。而這類事故之所以會對國家形象有影響,往往是因為政府被卷入其中,成了眾矢之的。為什么美國政府能“巧妙”地躲開這些負面新聞呢?
這首先是因為,美國政府行政管理奉行“市場經濟有限管理”理念。就是小政府,服從市場經濟原則。能夠讓市場調節(jié)的問題,則把責任交給市場這只“無形的手”進行管理。美國的肉、蛋、奶的包裝上,往往印有“USDA A Grade”的標志,也就是美國農業(yè)部核準A類標準的產品。這并不代表這種產品是美國農業(yè)部推薦的什么“國家免檢”或者“美國名牌”,而是標志著這類產品是按照美國農業(yè)部核準的標準生產的而已。如果產品質量出問題,并不是美國農業(yè)部的問題,而是企業(yè)假冒達到標準,政府的責任只是負責調查。消費者及其律師團對問題廠家提出訴訟,而政府也利用法院的裁決結果對問題企業(yè)進行處罰。
中國游客在美國發(fā)生的車禍事故也是同樣道理。該負責任的是接團的旅行社,是行業(yè)的監(jiān)管部門,不是當地政府。為這樣的事件,州政府和聯(lián)邦政府最多就是表示一下慰問,或是要求相關部門立即查清責任,甚至有時連慰問也免了,因為政府明白,越是過多地談論諸如此類的事情,就越是有可能會把政府卷到里面去;而越是按照管理程序來處理這類事情,就越是能夠顯示出政府的作用。
其次,美國聯(lián)邦政府和各州政府之間的職責劃分很明確,各司其職,為部門間撇清責任建立了制度保障。如果餐館發(fā)生食物中毒,屬于地方衛(wèi)生部門管理,但如果有毒食品是跨州生產和銷售,則歸聯(lián)邦食品藥品管理局(FDA)管理。近期發(fā)生的佐治亞州廠家生產和銷售有毒花生醬事件,由于該花生醬在全美國甚至全世界銷售,佐治亞州地方衛(wèi)生部門就從這一事件中脫身,交由聯(lián)邦食品藥品管理局管理,從而撇清了自己的責任。
在美國,每一個州的首府或者主要大城市,都有一座聯(lián)邦辦公大樓,集中了聯(lián)邦調查局、聯(lián)邦食品藥品、酒類煙草管理局,聯(lián)邦稅務局等聯(lián)邦機構。在聯(lián)邦機構服務的工作人員,平時禁止跟地方行政機構的人員私下往來,并定期調任其他州,避免生出裙帶關系。
還有一點值得一提,長期以來,美國的這種體制,老百姓和媒體也認同了,所以一出事故,不會有人立刻把焦點對準政府,而且很多人都知道,有些問題找政府也解決不了。
當然,要使政府不被攪入此類事故,關鍵還在于政府扮演的角色。只有避免政府卷入企業(yè)的行為,防止政府與企業(yè)的關系糾纏不清,才有可能使政府成為一個“仲裁者”。政府要做的,不是自己走進賽場參加比賽,和賽場上的對手一比高低,而是要做一個“裁判員”。時間久了,也就會得到輿論的認同。出了問題,人們也就不會首先想到政府要負什么責任。可以說,政府的“裁判員”形象越是清晰,就會和類似的“事故”撇得越清,也越是有利于國家形象。▲(作者是美國猶他大學政治系博士候選人。)
環(huán)球時報2009-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