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點強
魔術曾是宗教統治的工具
大約四千多年前,一位名叫德狄的魔術師,受召為埃及法老進行表演,表演的節目是“斷頭鵝復活”——他將鵝的頭砍下,但仍可讓斷了頭的鵝繼續走動,最后再把頭接回去恢復為原本的鵝。更令人驚奇的是,德狄魔術師對鵜鶘和公牛也進行了相同的戲法,結果都獲得了成功。不過,當埃及法老要求他對關在監獄的犯人施行相同的戲法時,這名魔術師斷然拒絕了。
從遠古時代至今,魔術滿足了人們對于驚奇和娛樂的需求,但是在西方,古代的魔術師、巫師、牧師和占卜家往往被混為一談,因為他們都具有制造神秘現象的能力。為保持魔術的神秘性,魔術師將自己化身為神靈遠隔觀眾,以掩蓋戲法真相。借由魔術強化宗教的儀式,信眾們更加確認他們的信仰,因此早期的魔術是宗教統治的工具。
到了中世紀末期,被奉為神靈的西方魔術師開始遭受劫難。那時人們十分相信巫術等奇幻現象,作為統治人們思想的教堂越來越面臨著來自魔術師的挑戰。歐洲龐大的宗教勢力開始向魔術師們發難。他們規定,任何未被教堂所認可的魔法,就會被認為是黑魔法;只要有人指證,魔術師就會面臨與惡魔結盟的審判。公元12世紀,魔術表演者又受到官僚貴族的責難。1106年,他們只能被迫居住在法國的某個偏僻城市里。到了13世紀,法國國王路易九世斷然決定將他們驅逐出境,一時間魔術師由上帝的寵兒變成棄兒。
盡管受到迫害,魔術師仍然鍥而不舍。他們以各種途徑保留魔術技法,尋找機會讓魔術重生。當時歐洲保留下來的具有代表性的魔術有很多。比如,公元1272年,丹麥的一個雜耍人砍斷了一個男孩的頭,然后又重新把頭顱接到身體上,而小男孩毫發無傷。又如,有一個表演者把馬籠頭拋到半空中,他的妻子、女仆、他和他的馬都爬上去,然后逐漸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這些魔術手法在書中的記載過于迷幻,至今人們也想不出他們是怎么實現那種效果的。
英王亨利八世統治期間,宗教對于魔術的迫害逐漸加深,統治者干脆用死刑來懲罰那些敢于表演魔術的人。為了尋求活路,魔術師開始與上層精英分享魔術秘密。1584年,魔術師雷吉諾史考特撰寫了《巫術探索》一書。為了將魔術師的技巧與女巫的邪惡力量進行區分,作者在書中揭露了大量魔術秘密,以證明這些看似奇跡的神跡,事實上是由一些自然技巧來達成的,而非借助于邪惡的力量。他的作品挽救了成千上萬魔術師的生命。
魔術命運的轉折
隨著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出現,歐洲社會逐漸擺脫宗教桎梏,人文主義開始發展起來,對魔術師的迫害大大減少。思想的解放也使得魔術等藝術形式得到發展進而受到吹捧。
到了18世紀,魔術師們已經可以在室內聚集的場所公開進行表演,觀眾則自己上門觀看。當時涌現出很多名垂千古的大魔術師,埃賽克·福克斯就是其中的代表。1720年,在各城鎮的主要市集上,都能見到其蹤影。福克斯的經典魔術是蛋袋。他能從空無一物的袋中,不斷拿出雞蛋等小物品。由于表演具有很強的趣味性,因此受到人們的喜愛。福克斯也憑借著這種“一技之長”成了明星。1731年福克斯逝世,報紙報道他留下了1萬英鎊的遺產,相當于今日的100萬美元。可見,魔術師已經躍升到高收入階層并擁有了諸多追隨者。
到了19世紀,隨著劇院的興起,魔術師找到了新的舞臺。蘇格蘭魔術師約翰·亨利·安德森最早將魔術帶進戲院,并打出名號。他意識到廣告宣傳的重要性,從來不錯過任何一個可以大肆宣揚的機會,其宣傳海報甚至還貼到讓人想不到的地方,比如尼亞加拉瀑布的懸崖上,還有埃及金字塔的周圍。他的創新表演風格,影響了后世眾多的魔術師。魔術師用一雙巧手結合燈光和舞臺效果,開創了魔術的新紀元。這是魔術發展史上的重要時期,即由街邊藝術登上高雅殿堂。
19世紀末,歐洲各地的魔術表演高朋滿座。許多現代的舞臺魔術都可以追溯到當時的“魔術幻覺”表演。法國魔術師羅伯特·霍迪被認為是“現代魔術之父”。霍迪生于1805年,年輕時曾經表演露天消失的魔術,之后開始從事鐘表行業。40歲時,他決定成為一個專業魔術師。觀眾對他高超的魔術技藝嘆為觀止,比如他讓一群機器蝴蝶圍繞著一棵開花的橘樹后,這棵橘樹就結出了果實。他還可以讓他的小兒子懸浮在空中,這個魔術在當時極其出名。霍迪的魔術奧秘激發了后來的魔術師繼續進行表演。
此后魔術大師層出不窮地涌現出來,其中,20世紀初期的“脫逃大師”胡迪尼最引人關注。他擅長脫逃術表演,靠手銬、緊身衣、牛奶罐和中國水牢等道具演出最著名的水底脫逃。胡迪尼同時也是揭發以魔術為手段欺騙大眾的所謂特異功能人士的先驅者。但是,上世紀30年代電影工業的起飛,導致魔術表演市場的快速衰退,而電影成為人們最喜愛的藝術形式之一。不過當時真正的魔術大師,仍然受到觀眾的追捧。
中國的魔術人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魔術開始在中國流行起來,最著名的要數魔術師朱連魁,他曾專為慈禧太后表演。19世紀90年代他還來到美國,其獨特的表演風格很快引起美國觀眾的興趣。1899年,他聲稱只要誰能表演得和他一模一樣,就給誰1000美元。于是世界魔術史上最扣人心弦的角逐開始了。美國魔術師威廉·埃爾斯沃思·羅賓遜接受了挑戰,但卻遭到朱連魁的拒絕,理由是他不是中國人,因而不可能完全準確地模仿自己表演。羅賓遜覺得自己受到了愚弄,決定報復朱連魁,他給自己起了一個中國名字叫程連蘇,這一改換“國籍”的舉動反而成就了他。程連蘇非常小心翼翼地維護著他是個中國人的假象:他在臺上身著清朝人服飾,表演時從不說話而且在接受記者訪問時也一定要安排翻譯。只有他的密友和其他魔術師知道這個事實。他在美國各地出色的魔術表演吸引了美國人,而朱連魁則名聲逐漸衰退,前途暗淡。1918年3月23日,當程連蘇在倫敦皇家大劇院表演著名的手抓子彈的魔術時,由于機器發生故障不幸中彈身亡,直到這時人們才知道他是個美國人,根本不是中國人。
時至今日,魔術被賦予了更多的高科技含量,更加充滿了迷幻色彩,讓人們感嘆生命充滿了驚奇和夢想,極大豐富了娛樂事業的發展。▲
環球時報2009-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