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列銘
2008年百年難遇的金融風暴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中國無法獨善其身。但是,危機或許是發展機遇。我國政府為抵御國際經濟環境對我國的不利影響,實行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出臺許多及時和有力政策以擴大國內需求,為各產業發展創造良好機遇。
展望2009年,以下九大支柱行業必將引領中國經濟逆風而上。
第一,裝備制造業是為國民經濟發展和國防建設提供技術裝備的基礎性產業。而大力振興裝備制造業,是黨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項重要任務,此次國家興建核電站和一批支線機場項目的開工,必將極大促進到2010年形成一批有較強競爭力的大型裝備制造企業集團。而有望國產化的裝備,包括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超臨界火電機組、燃氣—蒸汽聯合循環機組、整體煤氣化燃氣—蒸汽聯合循環機組、大型循環流化床鍋爐、大型水電機組及抽水蓄能水電站機組,并掌握時速200公里以上高速列車、新型地鐵車輛等裝備核心技術,使我國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在較短時間內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第二,中國正處于重化工業階段,石化消費有較強的剛性,受宏觀經濟拖累有限,2009年全行業仍可保持15%收入增速和30%利潤增長,中國的石油消費仍然可以達到4.6%的增長率。
第三,隨著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臺,2009年紡織企業稅收負擔將明顯減輕。其一,2008年出口退稅率上調3個百分點后當年約減少紡織企業稅收負擔80多億元。2009年如果出口退稅率繼續上調,能使紡織企業盈利狀況獲得更大程度的改善。其二,資金占壓有所緩解。國家已明確將暫停執行加工貿易限制類保證金臺賬實轉管理。這一政策預計在2009年可解放紡織企業資金約60億元,改善其資金周轉困難的現狀。其三,增值稅改革效應將逐步顯現。2009年1月1日起,修訂后的增值稅轉型改革方案開始實施。調整后,將大大降低紡織企業購進設備的成本,同時增加可抵扣增值稅的規模。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測算,2009年紡織行業在購進新裝備時可節約成本60億元,可增加可抵扣增值稅120億元。同時,從國內經濟環境看,國內需求將成為行業增長的重要驅動力。目前,80%左右的中國紡織品在國內消費。隨著國內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居民收入的穩定提升,將拉動內需市場的進一步發展。
第四,雖然我國船舶工業面臨勞動力成本上升壓力和航運業衰退的不利局面,但造船業是一個強周期性行業。由于船位緊張,船廠議價能力強,船價難在短期內大幅下調,預計在近兩年內船價維持高位盤旋。受益于國際造船產業轉移,國內的船舶制造業景氣周期有望持續到2011年以后。
第五,2009年中國電子信息產業不確定因素增多,但也應看到,全球電子信息產品市場仍存在一定的空間。技術升級帶來的整機更換熱潮以及新興市場加大信息化建設投入,都將成為推動產業增長的重要力量;各國政府積極“救市”,采取了多項有效措施,為抑制全球經濟繼續下滑和2009年經濟發展將產生一定的積極作用。與此同時,家電下鄉活動將帶來高達300億元的內需,這無疑將給家電企業帶來峰回路轉的新機遇。據測算,四類補貼產品在全國實施家電下鄉四年,可實現家電下鄉產品銷售4.8億臺,累計可拉動消費9200億元。另據工信部透露,3G牌照2009年發放以后,三大運營商投入至少2000億元人民幣,電子信息產業也受益匪淺。
至于鋼鐵、汽車、輕工和有色金屬等支柱產業,2009年危機和機遇同在。比如說,2009年鐵礦石成本價格預計將繼續下跌,回歸至2004年55美元至70美元水平/噸;另一方面,國家和地方巨額投資對鋼鐵需求的強勁拉動效應,有望從2009年下半年顯現。初步估算,四萬億元投資可拉動鋼材消費1.5億噸。
在中央拉動內需的決策下,預計2009年GDP增長預測為9%左右,仍在我國經濟潛在增長率(9%至10%)的區間。2009年,中國經濟將逆風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