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拉蒂巴·塔克爾
編譯/丘文敏
對新興市場投資者來說,非洲是最后的未開發地區,同時,在最近幾年里,它的經濟以破紀錄的速度在增長。在經歷過幾十年的經濟疲軟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的經濟在2003年至2007年間,每年平均以6.5%的速度在增長,扭轉了人均收入長期下滑的狀況。然而,這種態勢是繼續加強,還是僅為曇花一現?懷疑者和樂觀者(包括化工行業在內,它傾向于認為自己制定的政策正在發揮作用)的觀點是大相徑庭的。
像追求私利的政府、孱弱的公共機構、不完善的基礎設施及能力的不足這些長期存在的問題不是一天就能解決的,但是人們有理由相信這種繁榮并不會完全消失:貿易壁壘正被緩慢拆除,公私合營的觀念正在扎根,而民主政治日益普及。只要制定并執行適當的政策,再加上一點運氣,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會在發展的階梯上跳躍前行。

2009年會是關鍵和充滿挑戰的一年。雖然糧食和燃料的價格在2008年下跌,它們還會停留在高位,而其他商品的價格看起來會繼續下跌。多個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經濟體,特別是原油、礦產出口國和咖啡、可可、茶葉的生產國應該有強勁的經濟增長。然而,對許多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來說,如果大多數商品的價格在2009年不太穩定的話,可能會得到相反的結果。
三分之二的食品在過去兩年里漲價,由此導致的結果是食品騷亂、罷工、價格控制、出口禁令和政府補貼的加重。為了對抗貧困,這些事件在近期頻頻發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查明,有18個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在2009年需要額外的收支平衡和預算支助。雖然支助有所補益,但是一些非洲國家政府(包括肯尼亞和烏干達在內)急切地反思它們的農業政策,以推進糧食的生產。
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農業生產也許是最重要的領域,但是該地區的生產力是全世界最低的。曾推進亞洲發展的綠色革命在非洲地區并沒有發生。總體上,該區域有巨大的農業生產潛力,但是讓潛力變成實際生產力就需要更完善的制度和基礎設施。同時,小規模農場主的角色存在爭議:某些專家認為小規模農場主在現代經濟中沒有發展的空間;其他專家認為只要給予小規模農場主適當的支持,他們是有生產能力的。
同時,發展也被嚴重的電力短缺問題所阻礙。在47個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中,至少有30個在近幾年有嚴重的能源問題。急速擴大的國內需求和新投資(包括在南非當地的發電站)的缺少是導致能源問題的原因。如果所有撒哈拉以南的國家都能將它們的能源基礎設施建得像非洲大陸做到最好的國家(例如毛里求斯)那樣多,那么每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就能再提高2%。在新電站和橫跨多國邊界輸電線上的投資正在進行之中(經常是一些私有的投資),但是許多項目依然只停留在籌劃階段,因此電力短缺問題將會繼續存在。
雖然如此,2009年是機遇與問題并存的一年。該區域的亞洲投資浪潮,特別是來自中國和印度(它們在這片大陸上為了擴大影響力和獲取資源而相互競爭)的投資將會繼續。即使亞洲經濟體不可避免地受到全球經濟低迷的影響,但是它們從長遠來看待投資,同時,它們之間的競爭將對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有利。對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來說,主要的挑戰依舊是如何將財富用于生產目的,而不是讓它們流入某些人的口袋。
電信是非洲的另一個亮點,特別是移動電話業務。非洲人跟世界其他地區的人們一樣對溝通有著強烈的渴望,而移動電話通訊能讓他們繞開老式的電信基礎設施。
東非將在2009年至2010年加入全球光纖體系,以及西部海岸要開通新的通訊線路,這些舉動勢必會加強這股電信潮流。更迅速、更便宜的連接將會推進國際貿易以及讓全球的聯系更加緊密。
要使這些都變成現實,更多地取決于政治。武裝沖突和政治不穩定會越來越少。在上世紀60年代,非洲發生了21次政變;到了上世紀80年代,那里只發生了18次政變;而自世紀之交以來,非洲發生的政變不超過5次。25年前,非洲大陸只有四個民主政治國家——博茨瓦納、塞內加爾、津巴布韋和毛里求斯。如今,32個非洲國家的政府是從多黨票選中產生的,但其中還是會有某些國家存在著有缺陷和不完善的民主政治,例如肯尼亞和烏干達。另外,獨裁主義的津巴布韋也在其中,2009年里極端惡劣的農業季節會使羅伯特·穆加貝(編者注:津巴布韋總統)的統治愈加岌岌可危。
當然,選舉并不是政府管理高效得力的保證——因為一些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已經顯示,它們會加大令人討厭的政策變動所帶來的不安。在去年四月舉行的南非2009年大選中,非洲國民大會黨近乎必然的勝利已經引起了一些投資者的擔憂。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對整個區域來說,自由選舉仍然是它獲得更好將來的最大希望。
鏈接:
發端于美國的金融危機不斷蔓延,非洲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沖擊。
在一些東非國家,本國貨幣對美元貶值的壓力驟升;在肯尼亞、科特迪瓦、尼日利亞、毛里求斯等國,不動產價格下挫明顯。金融危機對嚴重依賴進口的塞舌爾等非洲島國的沖擊尤為顯著。
人們普遍對非洲國家的資金供應和融資前景表示擔憂。目前,西方國家普遍出現流動性緊缺問題,許多國家紛紛斥巨資救市,自身財政面臨窘境。有關人士擔心,非洲國家今后從西方國家獲得的發展援助將大大減少。
受金融危機影響,非洲市場上的外國投資者開始拋售股票撤出資金,導致非洲國家貨幣大幅貶值。以肯尼亞為例,由于大量外資撤離肯尼亞,肯尼亞金融市場流動性緊缺。
另據世界銀行推算,2008年至2009年度坦桑尼亞等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國家僑匯將至少下降1%。世界銀行負責移民和移民發展事務的官員擔心,隨著金融危機的加深,這些非洲國家的僑匯額可能會減少6%以上。
盡管如此,一些肯尼亞學者卻表示,從長遠看,此次金融危機對肯尼亞及其他非洲國家也有積極的一面。他們認為,肯尼亞金融業可以從此次危機中吸取教訓,加強風險管理;同時將促使非洲國家加強與非西方國家的貿易往來,增加出口目的地;而外部環境的惡化也將推動肯尼亞和其他非洲國家把目光轉向開發本地區的內部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