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減少政府收入在經濟中的比重,中國實際上可以很容易地讓經濟向前運行。
經濟學家謝國忠最近在《理財周報》上撰文評價各國政府應對金融危機的政策時說,向金融機構注入資金和降息都不能解決問題,財政刺激是唯一有效的部分。通過直接刺激需求或者增加收入,經濟將被改善,借款人更加有信譽。因此他認為中國在做正確的事,同時希望中國刺激計劃能更大一些。
文章說,中央政府應該發行1.5萬億元國債(計劃規模的3倍)注入到經濟體中。這些錢應該直接轉移支付給家庭,供其購買房屋,而不是用作固定資產投資。把錢給老百姓要比給政府好。中國的問題是給老百姓的錢太少,給政府的錢太多。
文章討論了如何讓全球經濟重獲活力。謝國忠認為,財富分配不公平——勞動力收入份額在高速增長中下滑,是全球經濟功能混亂的主因。顯而易見的解決之道是通過稅收進行收入再分配:即提高高收入人群、資本所得和企業利潤的稅率,將現金轉給低收入人群,增加他們的購買力。謝國忠同時呼吁反壟斷。他認為,在過去20年里,兼并收購減少了許多行業的企業數目。任何一個產品市場,存留的企業都很少了。壟斷利潤導致了低工資和消費不足。
謝認為,只要減少政府收入在經濟中的比重,中國實際上可以很容易地讓經濟向前運行。如果政府征收得更少,當然投資也會更少。以這種方式,經濟可以較容易地恢復平衡。如果中國政府將其擁有的大量股票平均發給老百姓,更可以啟動一場持續的消費繁榮——當然,他自己也認為,這是世界上最困難的事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