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朝鮮日報》2月16日文章,原題:農民工失業引起社會不安?未免太夸張 中國國務院日前說,中國共有1.3億外出農民工,其中約有2000萬外出農民工因金融危機失業返鄉。對此外界擔憂說,返鄉農民工如此快速增多,有可能成為中國社會的不穩定因素,而且也會給中國政府通過拉動農村內需振興經濟的政策帶來不利影響。然而,洞悉失業農民工的實際情況以及中國政府的應對措施,不難發現這樣的擔憂未免有些夸張。
中國農民在家鄉有土地,留在家鄉的土地由留守家人或親戚種。如果進城的家人都失業,回到家鄉也不會挨餓,他們有“家”可歸。
中國政府為阻止2000萬失業農民工成為社會問題,采取積極、全面的應對措施。從某些方面看,中國政府的應對要比被55萬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問題難倒的韓國政府機敏得多。中國已公布4萬億人民幣的一攬子經濟扶持政策,政府計劃擴建鐵路工程等,推進大規模社會基礎設施,并向教育、衛生、養老福利等社保改革投入巨資。地方政府也在積極響應中央政府的政策方針。例如,湖南省決定通過新建18條高速公路等項目創造出10萬個工作崗位。此外,農民工可以免費在技術學校接受培訓,政府還會提供補貼。
中國一名經濟評論家說:“失業農民工擁有積累下來的小規模資金和熟練技術,以及市場經驗。如果他們回到家鄉創業或為建設新農村打頭陣的話,將成為落后的農村地區向前發展的新動力”。尤其是失業農民工中“70后”和“80后”等年輕人的創業意識更為突出。他們都表示,“掙個2至3年的錢,然后返鄉創業”。中國政府正在擴大對有志創業者的扶持力度。廣西為創業農民提供5萬元人民幣的擔保貸款,還免除2年的企業所得稅和營業稅。
10年前韓國和東南亞各國陷入亞洲金融危機時,中國就是依靠“拉動內需政策”化險為夷,之后中國大步邁入經濟大國行列。在這場源自美國的世界金融危機中,中國再次瞄準“內需經濟”。“拉動內需”的核心是中西部農村地區。因此,除了要關注“2000萬農民工失業”現象,還要關注在此過程中,中國落后的中西部農村地區將如何“改頭換面”。
曾經在中美兩國都生活過的某韓企人士說,2000萬中國失業農民工的風險程度可能還不如200萬美國失業黑人。部分媒體評價中國社會問題時,經常表現出膚淺老套的看法,這種不負責任的診斷絲毫無益于國家利益。 ▲ (作者池海范,王軼峰譯)
環球時報2009-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