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駐埃塞俄比亞特約記者 李木生
每年的一、二月份是埃塞俄比亞最喜慶的時候,每天都像是過節一樣,大街上能看到長長的車隊、聽到震耳欲聾的音樂聲,甚至還有在大街上搭起的為婚禮準備的臨時棚子,這一切都象征著埃塞俄比亞的婚禮季來了。
婚禮季飯店爆滿
埃塞俄比亞每年有兩個雨季。小雨季從3月開始,一直持續到6月,幾乎每天都有陣雨;從6月到9月則是大雨季,差不多每天都大雨傾盆。為數不多的天氣好的時候,新人們理所當然都在這個時候扎堆結婚,因此埃塞人將這個時候稱作“婚禮季”。
在陽光明媚的婚禮季,走在首都亞的斯亞貝巴的大街上,到處都是一派節日的氣氛。長長的婚車隊從大街小巷絡繹不絕地駛來。婚車隊一般以超長的卡迪拉克領頭,后面跟著一色的奔馳或寶馬。這些婚車隊伍在大街上招搖一通之后,通常會開往一個大飯店。亞的斯亞貝巴只有兩個五星級飯店和一個四星級飯店。3個飯店都有巨大的庭院和草坪,這時就成了觀看婚禮的最佳場所。在婚禮季,從清晨到傍晚,每個飯店都像趕場子一樣接待一撥又一撥的新人,經常一天要辦三四十場婚禮。一撥尚未離去,下一撥已經接踵而至。他們一邊等前一撥騰出地點來照相,一邊繼續唱歌跳舞。
東拼西湊圖個熱鬧
埃塞俄比亞人雖然不太富裕,但他們的婚禮也很講究。《環球時報》記者參加過埃塞朋友的婚禮,印象最深的一是新娘美麗,二是講究排場。埃塞人結婚要雇長長的車隊,請大批的親朋好友來助興。這些被請來的人都身著盛裝,不遺余力地從頭到尾又唱又跳,即使在烈日下也決不偷懶。
在這個時候,隨便溜達到哪個小街邊,都能看到有人家在路邊上搭簡易棚子。棚子里擺滿了東拼西借來的板凳椅子,還有一個又一個像澡盆一樣大小的塑料盆子,里面裝著牛羊肉。埃塞人把買來的整牛一分為二,掛在馬路邊的院墻上,客人就餐時只需拿著小刀從半邊牛身上削一塊最嫩的下來就著調料吃就行了。這就是當地人在婚禮上才吃的大菜——生牛肉。
由于經濟落后,埃塞人的平均壽命不到50歲,他們非常珍惜自己的一生,結婚很舍得花錢。在這個平均月工資只有三四百元人民幣的國家,一個婚禮的開支得數以萬計。租一輛卡迪拉克要按小時計費,一般每小時得好幾千元人民幣,租婚紗也是每小時上千元。另外請攝像師也要錢。除了買房、購置家電,還要請所有的親朋。每一個家庭都會為孩子的婚禮而勒緊褲腰帶苦干好多年,如果孩子多,當然就得一輩子勒緊褲腰帶了。當然,由于家族龐大,向七大姑八大姨東挪西借也是不可避免的。這里民風淳樸,向結婚的親戚贈送錢財也是必不可少的禮節。
婚禮季帶火新職業
扎堆結婚還帶火了一項職業——自由攝影師。一到婚禮季,就能看到很多背著攝影器材的人在大飯店前蹲點。每有新人到來,他們都會快速跟過去,搶占有利位置,不停地按下快門,等到婚禮結束后,他們會拿出照片高價賣給新人。
此外,“婚禮季”也成了這時到埃塞俄比亞旅游不能錯過的一大“景觀”,在婚禮上有看不完的美女,聽不完的音樂和看不完的舞蹈,還有照不完的相。你盡可以端著你的照相機不停地咔嚓,沒有人會說你侵犯肖像權。人們會興高采烈地向你招手,還可能有人給你留個地址,請你把洗出的照片寄幾張過來。埃塞因盛產美女而聞名于世,很多旅游者專門選擇在草坪邊上的露天咖啡廳買杯咖啡,邊喝邊欣賞婚禮上的盛裝美女。▲
環球時報2009-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