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李春明 本報特約記者 林 海
每年2月28日對島內政壇來說都是“一個難過的坎”,今年自然也不例外。為爭取南部民意支持,馬英九日前決定28日當天南下高雄出席綠營“獨派”色彩濃厚的紀念儀式,不過馬英九此舉非但沒有獲得綠營的理解反而招來“大麻煩”,有綠營支持者威脅“將比照前美國總統布什訪問伊拉克的待遇,用鞋子襲擊馬英九”。這則消息在島內引起很大的爭議,還有島內評論認為,每年的“2·28紀念日”仿佛就是藍營的政治魔咒,現在馬英九即將面對上臺后的首個“2·28紀念日”。受到經濟大環境不景氣、失業率攀升的影響,馬英九若要順利化解政治與族群對立的氛圍,除了要繼續參與各項紀念活動、公開表達反省之意外,還需要團結藍綠陣營和不同的族群,致力于社會祥和的重組。
馬英九不懼威脅
據臺灣《聯合報》16日報道,臺灣政黨輪替后第一個“2·28紀念日”,南北紀念活動完全不同調。臺北市政府主辦的紀念活動以“祈和解、悼傷痕”為訴求,而被綠營控制的“2·28紀念基金會”則決定將紀念活動移師高雄,且活動主題“嗆馬”味道濃厚,甚至找來綠營“嗆馬大將”、臺灣政治大學助理教授莊國榮大談“轉型正義”。“2·28基金會”還宣稱,臺灣社會正重蹈近似“2·28”亂象的覆轍而不自知,“號稱完全執政的國民黨政權,竟然不顧臺灣主權,以矮化國格、萎縮自我,且幾近門戶洞開的方式向中國靠攏,實令人憂心”。
對于這種南北對擂式的活動安排,馬英九決定南下出席綠營“獨派”色彩濃厚的紀念儀式,再趕回臺北參加臺北市政府舉行的相關活動,以呼應“2·28”的和解訴求。馬英九在敏感的日子南下立即引發綠營內部強烈反響,部分民眾更放話要發動大規模“嗆馬”活動,甚至可能比照布什訪問伊拉克的“待遇”,用鞋子襲擊馬英九。對于綠營支持者的上述表態,馬英九明確表態一定會南下出席活動,“總統府”也向綠營喊話“抗議歸抗議,不要使用暴力”,并強調對于當天可能出現抗爭活動“國安部門”會妥善應對。
“打馬”動作不斷升級
除了威脅要“鞋襲馬英九”,近期綠營借“2·28”進行的“打馬”動作也不斷升級。據臺灣《自由時報》16日報道,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借接受訪問之機猛烈“打馬”。她表示,馬英九有責任對臺灣的“國家安全”、兩岸經貿政策等令島內民眾不安的問題出面詳細說明。馬英九似乎只有一個想法,就是不要給別人制造麻煩,臺灣不要做“麻煩制造者”,但作為一個臺灣“總統”,必須去面對麻煩、處理麻煩,而不是為了逃避麻煩,就犧牲、放棄自己“國家”的利益。蔡英文還威脅稱倘若馬當局“不聆聽民意,執意其對中國傾斜路線,群眾運動將很難避免”。
在展開言語攻擊的同時,民進黨還把“打馬”落實到實際動作上來。針對蔡英文曾表示3月份起民進黨將密集發動社會運動,民進黨近日開始統一訓練“糾察隊”,為將來發動群眾運動批判馬英九做準備。此外,民進黨高層從即日起還將擴大邀請“立委”討論未來發展路線問題,并考慮與島內失業者聯系,舉辦群眾活動為失業者發聲,甚至評估是否在5月19日馬英九上臺一周年時上街游行。
輿論呼吁社會祥和
對于綠營威脅要“鞋襲馬英九”,國民黨“立委”楊瓊瓔奉勸預謀襲擊馬英九的人要自律,她相信馬英九不會畏懼這些行為。國民黨“立委”羅淑蕾認為,馬英九去面對“2·28事件”不是壞事,縱使被丟鞋子、被丟石頭,甚至被丟雞蛋,也是要忍受,因為這是歷史的傷痕,馬英九有責任、有義務盡量去撫平它,不能因為怕人家丟鞋子,就不去面對。
民進黨“立委”余政道認為,馬英九可能有被迫害妄想癥,他相信在“國安”部門保護下,應該不太可能會有丟鞋子的情況。而民進黨“立委”潘孟安則認為,馬英九自從上臺后,對“2·28”受難家屬就像“用過即丟”一樣,因此高雄的民眾不只要丟鞋,應該有更激烈的抗議。
臺灣《中央日報》網絡版的評論稱,“2·28”幾乎已經成為國民黨的原罪,但“2·28”是否已“過度消費”,相信島內民眾自有公論。在目前臺灣經濟景氣不佳、民生不振的情勢下,島內更應該團結攜手共度經濟寒冬,而不是將政治議題放在高于民生的位置,完全顛倒民意需求,綠營應清醒面對現實。▲
環球時報2009-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