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駐美國、日本、德國特派特約記者 馬小寧 孫秀萍 青 木
繼美國、中國和德國進出口數據出現不同程度下滑,日本16日公布的去年第四季度出口也大跌13.9%,美國《商業周刊》認為,在全球貿易經歷20年的繁榮后,全球將進入貿易泡沫破裂的時期。但美國華盛頓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伯格斯騰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下半年世界經濟趨于平穩并開始緩慢增長,全球貿易量也會隨之增加。
美日出口大幅下挫
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日本16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日本去年第四季度出口下降13.9%,創歷史最大跌幅。而日本財務省此前發布的貿易統計速報也顯示,1月上旬日本對外出口總額為1.8724萬億日元,比去年同期減少46.1%,而進口額為2.8906萬億日元,比去年同期減少25.5%。日本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研究人員新家義貴認為,日本1月份出口總額很可能降到去年同期一半左右。日本《經濟新聞》認為,這表明世界經濟惡化導致的外需減少進一步加重。
而此前,美國商務部公布的國際貿易數據也顯示,盡管去年美國商品及服務無論進口及出口都明顯增加,但去年12月,美國進出口雙雙下降。其中,出口1338億美元,下降85億美元,降幅6%,進口1737億美元,下降107億美元,降幅5.5%,12月貿易逆差為399億美元,為2003年2月以來月度最低水平,也是美國貿易逆差連續第三個月下降。美國《華爾街日報》認為,逆差減少的最關鍵原因是油價的崩潰,油價從夏季的每桶145美元的高位跌到目前不足40美元,拉低了以美元計價的石油進口額。貿易逆差收窄對美國的好處是,它減少了美國需要從國外借入的資金額,有助于全球經濟失衡的調整。然而,當進出口雙雙下滑時,美國貿易逆差下降“不值得太高興,因為它顯示全球化正在倉皇而退”。《紐約時報》認為,12月份美國進出口雙雙下降是全球范圍日益加重的經濟不景氣的結果。
世界出口冠軍也難逃沖擊
據德國聯邦統計局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12月,全球出口冠軍德國外貿出口在經歷去年11月重挫10.8%,12月繼續下滑,較11月份再下降3.7%。德國《世界報》援引德機械設備制造商協會10日發布的消息稱,去年12月,德機械制造業訂單同比下滑40%,其中國外訂單下降41%,國內訂單減少39%。2009年,經濟危機將使德機械制造業出現7年來首次生產和就業下降。
德國世界經濟研究所貿易專家羅德曼教授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全球金融危機及經濟下滑導致需求下降,預計2009年德國出口將出現大幅下降,“降幅可能達到4%-6%”。
全球貿易或于下半年回暖
世界經濟研究機構全球展望首席美國經濟學家尼格爾·高爾特認為,由于經濟衰退導致需求減少,全球貿易正在急劇下滑。據美國最大集裝箱港口洛杉磯港的數據,12月份該港口集裝箱貨運量較去年同期下降15.8%,為1995年有記錄以來的最大降幅。
美國《商業周刊》也報道稱,進出口貿易下降趨勢始于去年7月,而且是全球性。報道稱,全球在經歷房市泡沫、信用泡沫的同時,又將走入貿易泡沫。該刊認為,全球貿易在經歷了20年繁榮后出現逆轉。自1988年以來,排除通脹因素,全球進出口額幾乎增長3倍,貿易在全球產出中的比例從18%上升到的33%。這種戲劇性的增長反映了全球貿易的根本變化,即全球生產向中國以及其他發展中國家轉移,企業日益愿意依賴世界各地供應商進行生產。而全球供應鏈的擴張以及商品在全世界流動都是在信用繁榮及融資成本的情況下實現的。在信用緊縮融資困難或成本增加的情況下,貿易泡沫正在爆裂。
華盛頓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伯格斯騰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國際貿易下降是必然的,全球經濟衰退導致需求減少以及大宗商品價格下降,都將導致以美元計算的國際貿易額的下降。世界銀行預計2009年國際貿易將下降2%。
羅德曼教授也認為,經濟衰退必然會影響貿易,2009年全球貿易將減少2%-3%。“全球貿易下滑的情況至少會持續6個月。目前美歐日都已陷入衰退,受此影響,企業訂單萎縮,出口難度增大。另外,貿易保護主義進一步抬頭。如美國的“買美國貨”,法意給汽車補貼等。最后,各種進出口貿易風險增大,銀行融資困難”。
對于目前擔心全球經濟衰退的壓力會導致貿易保護主義的浪潮,伯格斯騰認為,這種擔心有一定道理,20世紀30年代由貿易保護主義導致的全球大蕭條就是個深刻教訓。但他認為,盡管面臨國內壓力,但各國決策者都明白,設置新貿易壁壘來保護本國產業,只會降低全球反彈的可能性。因此,他相信即將于4月舉行的20國集團倫敦峰會會繼續去年11月華盛頓峰會精神,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加強國際合作避免上世紀30年代的災難重演。伯格斯騰還表示,“美國經濟將從2009年下半年起開始平穩并緩慢增長。美國經濟增長必然帶動亞洲等許多國家經濟復蘇。隨著下半年開始世界經濟趨于平穩并開始緩慢增長,全球貿易量也會隨之增加”。▲
環球時報2009-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