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狗尾草又名藍綠狗尾草、扁平狗尾草,原產于熱帶非洲,起源于贊比亞,為澳大利亞的主要栽培牧草。我國引入后,主要在廣東、廣西、海南、福建及臺灣等地建植人工草地,生長很好。
非洲狗尾草莖葉柔嫩、青脆,無異味,光滑無毛,青嫩多汁;葉量多,占整株的47.7%,干草率為32.7%。適口性好,在放牧或舍飼中常為牛、羊優先擇食。在揚花之后,由于莖稈老化,適口性下降。在抽穗期粗蛋白質含量占干物質的10.18%、粗脂肪2.9%、粗纖維35.02%、鈣0.61%、磷0.29%,飼用評價屬于優等牧草。非洲狗尾草人工草地年產鮮草每公頃75噸左右。它具有分蘗率高、再生性強等特點,也是保持水土、改善生態環境的良好植物,是我國熱帶、亞熱帶地區建立人工草場的一種優良多年生禾本科牧草。
非洲狗尾草系狗尾草屬草本植物。根系發達,入土較深,根頸較寬,分蘗多。莖較粗,疏叢型,莖稈基部呈紫紅色,莖直立,高1.5~2.5米。葉片狹長,長20~40厘米,寬8~15毫米,兩面無毛,葉鞘光滑,下部扁而脊,上部圓柱狀。圓錐花序緊密呈圓柱狀,頂部小,穗長達35厘米,小穗橢圓形,長3毫米,頂端尖,排列緊密,帶紫紅色,剛毛棕黃色。種子小,千粒重0.53~0.75克,每公斤種子130萬~190萬粒。
非洲狗尾草為中旱生牧草,適宜在海拔1500米以下的山地丘陵及坡地、年降水量在750毫米以上、pH值4.5左右的地區生長。性喜溫暖濕潤氣候,夏季生長特別旺盛,能在40℃高溫下越夏。抗寒性差,在南方無霜區可保持莖葉青綠越冬。它抗旱性強,在華南地區夏季連續50~60天高溫干旱無雨時,依然青綠并保持長勢良好。適應在年降水量900毫米以上地區生長。對氮肥很敏感,在較肥沃的土壤生長特別旺盛。在華南地區4~7月生長很快,20~30℃的氣溫是它生長適宜的溫度;7~8月高溫干旱期生長減弱,9~11月長勢又轉旺盛。生育期為110~140天,全年生長期260~310天。應用于華南地區低山丘陵地帶培植集約化的高產割草地,補播改良草山坡和建立人工草地,非洲狗尾草是一個非常優秀的禾本科“當家”草種。
非洲狗尾草可以單播栽培作為集約化高產割草地,非洲狗尾草與熱帶豆科牧草混播,可以培植高產優質的放牧型人工草地。華南地區3月中旬至4月下旬陰雨天氣播種最好,這時氣溫在15℃以上的濕潤天氣有利于種子萌發和幼苗發育。非洲狗尾草最適宜的利用時期是在其孕穗之前,植株高度50~60厘米即可刈割,刈割留茬高度5厘米以上,放牧利用的留茬高度則應是10~15厘米之間(彩圖參見81頁圖10)。(中國農業科學院草原研究所 武保國 郵編:01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