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不斷升級,珠三角和長三角一帶不少外向型加工企業出口嚴重受阻,導致企業機器開機率下降,企業采取裁員措施減少成本開支,許多計件領工資的農民工因為工作量少、工資低不愿留在當地務工,不少省份出現了民工返鄉潮。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從沿海發達地區回到家鄉的返鄉人員該做些什么呢?下列做法或許可供大家借鑒:
難得提前放假回家,好好陪陪家人
老趙和妻子在廣東一紡織廠務工已經七年了。對于他來說,提前返鄉并不是什么壞事。往年的春節前夕,廠里都會遇到用工緊缺的問題,所以工資比平時高,工廠也不肯批準員工放假回家。老趙夫婦已連續三年沒有與家人一起過春節了,所以就當這次返鄉是早點回家休息一下,陪陪家人到縣里去逛逛,一起從容地過一個春節,這對他來說還是非常愜意的。平時沒時間關心孩子的教育問題,趁這個機會把以前沒做好的都補上,做個好父母,至于工作的事,還是等等再說吧。
乘機學技術,來年不吃虧
企業裁員對象大多是沒有技術的底層員工,一旦危機度過,企業效益好轉,又需要大批量招收技術工。所以,聰明人會利用這段時間學好技術,為來年找個好工作打好基礎。被企業裁掉的小李和一同回鄉的幾位老鄉都報名參加了縣里的汽修學院培訓班,準備學好技術來年大干一場。
就近求職賺點小錢
雖然沿海一帶的出口型企業受到了較大的影響,但內陸許多出口量不大的小企業、小工廠仍在開工。這些受影響相對較小的食品廠、玩具廠等一直沒有間斷過招工,特別是針對有工作經驗的返鄉農民工,他們基礎好,很快就能上手在生產線上工作,最受當地企業歡迎。像小葉從浙江回到家鄉后,發現家鄉的許多小廠還在繼續招工,就在同村朋友的介紹下選擇了一家同樣是生產玩具的企業上班。由于和以前的工作相似,他很快適應了現在的工作,工資也能達到每月1000元左右,雙休日還可以放假回家幫父母做點家務,還是挺劃算的。
回鄉創業路也寬
為了幫助廣大農民度過返鄉“寒流”,各地政府紛紛出臺新措施,減輕農民負擔,增加多項優惠政策鼓勵返鄉農民工自主創業。在外打工多年的經歷使許多農民增長了見識,學到了新技術,將這些優勢帶回家,在家鄉創業也是一條很好的出路。返鄉的小廖了解到,如今回鄉創業條件很好,他與同村的村民商量,準備租地種植13.3公頃甘蔗。回鄉后他就沒閑著,趕緊找到村里種蔗大戶學習種甘蔗的技術。曾在深圳多家玩具廠打工近十年的老謝,也選擇留在農村找出路。企業剛開始裁員時,他就帶著全家一起登上了回家的火車,利用自己打工學到的玩具制作手藝,在老家辦了一個玩具加工廠。最近,他接下了一個1500件的訂單。如今,加工廠機器都在正常運轉,十幾名熟練工人與他一起全力以赴地開創新的事業。他還和同時返鄉的另一個伙伴承包了村里的水塘,發展特色養殖。他算計著過年期間能好好掙上一筆呢!
“寒冬”總會過去
這場金融危機要延續多久,誰都不能斷言。但相信“寒冬”總會過去,挑戰也是機遇,不必有太大的恐慌。金融危機雖然會讓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放慢,但中國經濟并沒有倒退,它一定會在危機結束后變得更為強大。對于我們普通老百姓,只要做足了“過冬”的準備,就可以順利迎來經濟復蘇的春天。(上海 賴新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