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勤
“叼著紙煙卷,背著鋪蓋卷,愁眉又苦臉……”這是以前人們對河南省汝南縣外出務工人員的形象描繪。而如今,他們全都“變了臉”:進過培訓基地,學到過硬手藝,穿著西裝革履,拿著彩屏手機……
這是河南省汝南縣實現勞動力輸出向技能型、有組織、規模化轉變,著力打響汝南勞務輸出特色品牌、增加農民收入后所取得的可喜變化。
2008年,該縣依托縣“陽光工程”培訓基地、勞動就業培訓中心、鄉鎮成人學校為用工單位培訓電子、電工、電焊、保安、賓館服務技術型人員9萬人次,確保輸出一名、培訓一名、就業一名。該縣還加強與浙江、廣州、北京等經濟發達地區的勞務合作,與廣州等地的用人單位簽訂了2萬多份勞務訂單培訓合作協議。
汝南縣三橋鄉農民蘇健在該縣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駕駛班學習兩個月的駕駛維修技術后,被安排到溫州開公交車,月收入2400多元。汝南縣韓莊鄉農民劉濤參加了汝南縣勞動就業培訓中心的廚師專業培訓后,被安排到鴻達五金皮具有限公司當廚師,月收入近2000元。
勞務經濟不僅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也增強了他們的創業本領。該縣梁祝鎮農民胡俊華打工創業回到家鄉后,投資10多萬元創辦了汝南縣大華畜牧發展有限公司,建立了現代化養豬場及飼料廠。目前,該公司已先后帶動3000多農戶靠發展生豬養殖走上了致富路。
通過勞務經濟,該縣的不少農民掙了票子、換了腦子、回到家鄉辦起了廠子、幾年帶富一個村子,成為繁榮農村經濟的骨干力量。(河南 王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