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1月中國實際外商直接投資同比下降32.6%,有媒體擔心外資會大量出逃。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18日表示,中國經濟基本面未變,中國市場對外資仍有長期吸引力。
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鄧先宏表示,有些跨國公司由于母公司在境外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而出現經營困難和資金短缺的情況,將一些屬于外方分配的利潤匯出,也有外商撤資的現象。但中國經濟基本面沒有改變,中國市場對外資仍有長期吸引力。
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18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全球資本流動在2007年創下歷史新高,達到1.8萬億美元。隨后遭遇美國次貸危機,這場危機可能造成全球資本流動量減少40%。因此,很多國家都面臨撤資問題。從中國情況看,外國投資在去年11月跌到谷底,實際利用外資增長率為負36.52%。張燕生表示,部分外資撤離對中國經濟無疑會有一定的負面影響,如中國不少城市服務業、房地產業中有上百億人民幣的外資,一旦撤走,這些行業就會受到打擊,但“不會對中國經濟造成實質性打擊”。張燕生認為,“目前應盡快樹立信心,中國經濟基本面不錯,增長態勢也不錯,未來發展預期是樂觀的。當全球投資者認識到這點時,它們自然仍會選擇中國市場”。
另據法新社18日報道,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當天還表示,中國外匯資產仍然十分安全。盡管遭遇全球金融危機,但中國外匯資產仍然產生了收益。不過,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方上浦也表示,金融危機還未見底,其負面效果仍將持續,這有可能會影響到中國的外匯資產投資。▲(何申權 伊文)
環球時報2009-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