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霞 周小平 姜 禹
近年來由于感染,環境污染等因素引發支氣管哮喘病日益增多。支氣管哮喘是一種以嗜酸粒細胞及肥大細胞增多為主的氣道性炎癥,以老年人多見。由于不合理用藥等因素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引發肺結核有增多的趨勢。本研究抽取黑龍江省傳染病院1998-2008年收治的支氣管哮喘并發肺結核的老年病例40例,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年齡60~75歲,平均63歲,男31例,女9例,男女比例約為3C∶C1,支氣管哮喘病程最長3年,平均15年。
1.2 診斷方法
1.2.1 臨床除原有哮喘病癥狀以外,還會出現不規律發熱,周身乏力,食欲下降,夜間盜汗,咳血等。以及氣喘癥狀加重,而且發作頻繁。
1.2.2 X線肺片及肺部CT檢查,可見活動性結核病灶,其中26例有空洞形成。
1.2.3 28例痰檢查結核菌陽性。
1.2.4 規律抗結核化療有效。
1.3 治療與轉歸 32例給予積極抗感染,抗結核規律化療癥狀好轉,6例因病史較長,發現較晚,病情進展,肺片顯示病變廣泛,雖經積極抗結核治療緩解,但因肺功能嚴重受損,其中2例死于呼吸衰竭。
2 討論
2.1 支氣管哮喘具有反復發作喘息,呼吸困難,胸悶或咳嗽等臨床癥狀。在合并感染時還會出現發熱,咳膿性痰,指甲紫紺,哮喘加重,兩肺可聞及廣泛性啰音和哮鳴音,常掩蓋結核病的癥狀,易延誤診斷,耽誤治療,導致病變進展。
2.2 本研究有24例曾服用過腎上腺皮質激素,最長曾服用過20年。長期應用易導致免疫力下降,易感染結核病及原有結核復發,結核病進展。對必須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應維持應用最小劑量。為避免及預防肺結核的發生,每年應做胸部攝片或其他檢查。激素類要盡量采用局部療法,如霧化吸入等,以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
2.3 結核病特別是晚期重癥結核,由于肺部廣泛性破壞,纖維組織增生合并肺內感染或由于結核菌本身直接作用以及抗結核化療中藥物的不良反應,都可以引起哮喘癥狀。
2.4 哮喘患者發現癥狀較前加重,積極治療無緩解,應結合病史,查體和各種檢驗結果進行綜合分析,做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用強有力的敏感藥物,組成合理化療方案,進行徹底治療。
總之,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提高結核病的治愈率,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