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華穎 孔紅娟 鐘利平
【關鍵詞】糖尿病;遵醫行為;護理干預
隨著糖尿病(DM)患患者數的逐年升高,2型DM患者呈現年輕化的趨勢,中青年DM患者患病比例逐年增長。中青年DM患者由于工作、生活壓力大,負擔重,生活不規律,無暇顧及健康問題,以及缺乏自我保健意識,對本身疾病沒有充分的認識及重視,治療依從性差,患者血糖、血壓、血脂控制不良,導致并發癥過早過多出現,降低了該人群生活質量,增加了家庭、社會經濟負擔。國外研究[1]結果已提示,要提高患者的依從程度,應加強患者的教育,加強醫患關系、簡化醫療方案,服用長效藥等。因此,重視中青年DM患者的教育及護理干預,對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尤為重要。
1 影響治療效果的因素
中青年DM患者治療依從性差或不能持之以恒,使血糖控制不理想。據調查其原因與以下因素有關:
1.1 生活方式不良 中青年時期正值事業上升階段,工作壓力大,社會應酬多,常有吸煙,飲酒過量,飲食無節制,食物結構不合理,缺乏運動,生活不規律等不良生活方式。
1.2 對DM的知識缺乏 多為初診患者,并發癥相對較少,對DM并發癥帶來的危害認識不足,以及對胰島素治療認識的誤區,這類患者常常不能按醫囑進行行為干預和藥物治療。
1.3 缺乏有效的血糖檢測。由于受生活和工作的影響,無暇顧及健康問題,難以定期監測血糖,及時調整治療方案,使部分患者出現治療難以達標的結果。
1.4 心理問題 中青年人是社會、家庭的主體,負擔重。一旦確診DM,需要長期進行藥物和非藥物治療,患者的心理壓力很大,表現出焦慮、易激惹、抑郁負性情緒。不良心理會引起血糖升高,對疾病控制不利[2]。
2 護理干預
2.1 強化DM教育 中年DM患者工作壓力大、社會活動頻繁、生活無規律,教育內容應側重改變不良行為和生活方式。分析影響患者治療效果的因素,對患者進行個體化系統教育。教育形式有:一對一教育,病區2次/月健康講座,患者出院后每2周1次電話隨訪,第1、3、6、12個月來醫院隨訪1次。每次來訪時均攜帶隨訪前1周的飲食、運動和監測記錄表,護士對其進行飲食、運動、用藥、監測及自我管理知識及行為方面的評估,根據評估問題為患者講解本身疾病知識、糾正錯誤態度、進行行為干預,并針對上一次評估的問題及干預措施進行評價,對已經采取正確行為方式的患者給予鼓勵,對行為習慣改變差的患者,再次按教育程序給予評估-干預-評價,直至患者建立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掌握自我管理的方法。
2.2 飲食指導 飲食控制是DM治療的基礎。向患者及家屬介紹DM飲食的意義、基本原則,指導如何計算飲食總熱量,食物搭配方法。注意營養均衡,食物多樣,烹調得法,少量多餐,選擇高谷類纖維、高多價不飽和脂肪酸、低反式脂肪和低血糖負荷的飲食,增加膳食中鉀、鈣、鎂、維生素C的攝入量,限制膽固醇、鹽的攝入。發放飲食營養小冊子讓患者進一步掌握飲食方面知識。戒煙限酒,因為吸煙與飲酒都會使血壓升高,并促進大小動脈硬化。吸煙尚可減輕胰島素敏感性,升高血糖,并使血管內皮功能失調更加惡化;乙醇可使細胞比積和粘度增加,血流緩慢而促進血栓形成。戒煙干預方式包括行為改變及藥物治療,行為改變包括自我教育及心理咨詢,一般4~7次的咨詢最為有效。
2.3 運動干預 鍛煉是防治DM及其并發癥的重要方法[3]。根據患者病情、年齡、愛好選擇運動量適宜、簡單、方便的有氧運動。運動要堅持有恒、有序、有度的原則,避免過于勞累及在降糖藥作用高峰時進行,血糖、血壓不穩定時不宜運動。強調每次運動有效性的標準,即全身微微出汗至少持續30 min,運動時的心率保持在有效運動心率范圍內即(170-年齡)。早晚運動1次,每周鍛煉≥5次。對于平時不運動的患者,可采用循序漸進的方法,最終達到有效標準即可。
2.4 用藥干預 指導患者按醫囑堅持規則、合理用藥,使血糖、血壓控制在正常范圍,不能擅自停藥。用胰島素治療的患者,先由護士邊講解邊示范如何選擇注射部位,注射方法,胰島素的保管,然后看著患者注射,直至掌握。根據患者血壓波動情況、進行個體化的用藥指導;根據血糖結果,在飲食、運動規律的基礎上小范圍內自行調整降糖藥物劑量。
2.5 監測及自我管理干預 針對患者不同情況講解監測血糖、血壓、體質量、血脂的方法,同時指導患者做好記錄,足部護理等。介紹低血糖反應的表現及應急方法,指導患者身邊備糖果、餅干,以預防低血糖的發生。當患者監測血糖、血壓、體質量、血脂規律后,為其講解如何分析監測結果;當患者的各項行為指標達標后,重點評價其遵醫行為的維持程度及靈活掌握的自由度。
2.6 心理支持 對患者的情緒變化給予充分的理解和溝通,了解其心理問題采取疏導、支持、安慰、幫助、鼓勵等措施,引導患者以積極的態度和良好的情緒對待疾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告知患者保持樂觀心境對控制血糖、血壓的重要性,指導其采用緩解負性情緒的方法和措施,包括語言宣泄法、放松訓練和音樂療法等,同時進行心理行為的治療。
2.7 對患者家庭的干預 中青年患者社會應酬多,工作壓力大,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家人的關心、支持、協助和監督對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非常重要。通過對患者和家屬共同實施健康教育,讓家屬主動參與患者的治療和監測,共同改變家庭不良的生活方式,使患者及家屬建立并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使患者始終處于接受治療的最佳心理狀態,并具有良好的遵醫行為,達到DM三級預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蔣冬梅.病人健康教育指導.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19.
[2] 榮偉華,孫愛東,肖青.改進糖尿病患者的護理教育模式.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2005,24(6):298-299.
[3] 傅祖植.糖尿病與高血壓.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05,21(5):增錄5S-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