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駐臺北特派記者 吳亞明
大陸贈臺大熊貓團團、圓圓這一對嬌客如今已經深入臺灣百姓生活,它們的一舉一動,媒體都會及時放大報道,民眾口耳相傳,津津樂道;它們的可愛形象隨處可見,從電視廣告,到家具展覽;它們的魅力,連誣稱團團、圓圓是“統戰工具”的綠營政要也抵擋不住,私下里表示“這兩個小東西還真是天造地設,拿它們沒有辦法”。
自從團團、圓圓到臺灣,它們就成為臺灣民眾生活的一部分。兩個小可愛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民眾的心,為此,臺北市動物園必須及時將團團、圓圓的所有情況向民眾及時通報。民眾心情也隨團團、圓圓跌宕起伏。聽到它們瘦了,民眾心里很焦慮,聽到它們已經習慣了臺灣竹子的口味,民眾感覺很欣慰。出門會客,團團、圓圓成為最好的談資,每個人都能說出團團、圓圓二三趣事。《環球時報》記者的一個朋友說,”近來經濟景氣低迷,大家心情都很郁悶,幸好有團團、圓圓這一對寶貝,要不這日子還不知道怎么過呢”。不少臺灣民眾也都表示,現在最大的希望是團團、圓圓“早生貴子”,就像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說的那樣“瓜迭綿綿,子孫萬代”。
至于臺灣媒體,則是24小時密切關注團團、圓圓,它們生活的每一個細節都會放大、滾動報道,甚至還有記者專門負責“團圓專題”。有趣的是,島內新聞媒體雖各有立場,但是對于團團、圓圓,所有媒體不分藍綠,都是“語帶柔情”。
團團、圓圓的魅力無法抵擋,連一直誣稱團團、圓圓是“統戰工具”的綠營政要也抵擋不住,私下里都表示“這兩個小東西還真是天造地設,拿它們沒有辦法”。他們自然可以硬撐著不去看,但是他們的小孩子可攔不住。由于有名額限制,絕大多數民眾還不能親眼見到團團、圓圓,只能通過其他途徑過過“大熊貓癮”。好在團團、圓圓的可愛形象無處不在。地鐵有熊貓列車,公共汽車有熊貓專車,書店和百貨公司有熊貓專柜,飯店有熊貓套房,飲食店有熊貓套餐,電視里有熊貓廣告,夜市的自動玩具游戲機有熊貓玩具,連街頭的飲料販售機都是熊貓圖案。“然而這僅僅只是個開始,要是團團、圓圓真的有喜了,大家還不知瘋成什么樣呢”!一位島內同仁如是說。▲
環球時報2009-02-23